⑴ 新疆的发展和祖国的关系
民族团结进步 情满天山热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发展纪实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曹志恒)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天山壮美,大漠苍茫,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一块块绿洲生机盎然。
这是一片团结进步发展的热土: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2000多万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沧桑巨变,春华秋实。新疆,昔日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如今中国西北充满希望的土地。勤劳勇敢的新疆各族人民一次次摒弃落后和贫穷,一步步走向进步和富裕……
新疆和平解放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谱写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赞歌。
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新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同胞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这座清真寺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了。1999年,国家专门拨款150万元进行了修缮、改造。现在每天有2000多群众前来礼拜,到了节日,清真寺里和外面的广场上会有6万多人参加礼拜呢!多亏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们穆斯林的合法宗教信仰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端坐在新疆喀什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中,看着陆陆续续前来做礼拜的穆斯林群众,清真寺的哈提甫(主持)居马·塔依尔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69岁的居马·塔依尔见证了清真寺的历史,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新疆的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现在新疆人民包括穆斯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斯林也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任何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是允许的。”居马·塔依尔说。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国家政治制度上的生动体现。居马·塔依尔的亲身经历也印证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人心。他说:“民族区域自治让新疆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人大和政府里我们少数民族代表和干部越来越多,我还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也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了。”
居马·塔依尔的话在和田地区洛浦县人大主任艾合买提尼亚孜·吾斯曼这里得到了证实。他告诉记者,洛浦县人大共有163名代表,而其中维吾尔族141人,哈萨克族1人,占全部代表的87.1%。少数民族群众选举的代表,正在充分行使着管理本民族的事务的职责。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2008年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选出的550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363名,占66%;2234名州(市)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1275名,占57.07%;16069名县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9963名,占62%;41175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30744名,占74.67%。有力地保障了各民族平等参与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在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还必须依靠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1950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仅3000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少数民族干部仅有4.6万人。今年38岁、担任和田地区洛浦县县长的阿力普,用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我从上小学到中国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再到和田地区林业局当副局长,现在当县长,一路走过来都是党的精心培养。现在我走上了领导岗位,赶上新疆加快发展的好时机,我更要发挥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的带头作用,为家乡人民多办好事、实事,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阿力普怀着感恩的心,面对家乡父老。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6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00多倍。少数民族干部已成为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新疆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一大批政治上坚定、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权利,不但要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还要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特别的保护。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二木卡姆”之乡的莎车县,维吾尔族群众正在文化公园的广场上欢颜奏乐、载歌载舞。艺人们打着手鼓、弹奏着都塔尔等乐器,男女老少用欢快的舞姿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74岁的民间艺人若扎姆大叔是莎车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擅长演奏“十二木卡姆”,还曾经出国演出。他说:“我们有幸赶上了今天的好时代,党和政府对民间艺人高度重视,国家还拿出专门的经费对民间艺人进行补贴,这样的荣誉和幸福真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我一定要带好徒弟,把艺术传承下去。”
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濒于灭绝。现在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十二木卡姆”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如今已在全区民间广泛传唱。
据自治区文化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自治区已经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公布实施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疆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72个,拥有229位各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各项权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传承民族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少数民族同胞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感慨地说。
民族团结进步关键靠发展,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胡锦涛总书记心里想着农牧民,希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富裕文明的小康生活。”身材不高、但黑瘦精干的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心里仍旧记着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达西”,维吾尔族语的意思是“盐碱地”。达西村居住着维吾尔、汉两个民族共1000多人。过去的达西村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有名的贫困村。几年前,达西村农牧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带动下,依靠科技开展多种经营,实现了脱贫致富,村里风貌焕然一新。
村里的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达西村的新气象。2005年5月4日,他收到了总书记热情洋溢的回信。全村维吾尔族、汉族群众深受鼓舞,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07年,村人均纯收入9014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集体纯收入102万元。
达西村的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也显著改善:引水工程使他们告别了喝盐碱水的历史;抗震安居工程让全体村民搬进了敞亮的小康安居房;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通了暖气、装了电话、接了有线电视,村民普遍用上了手机,还有100多户村民购买了小汽车;41名青年拿到了中专以上文凭,一半以上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证书……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达西村,一个小小的村落,却反映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发展是硬道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新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民经济以年均增长10.3%的速度向前发展:
——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完备的工业体系。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1790.7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倍,比1978年增长16.6倍。原油产量2722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
——“粮棉果畜”四大基地建设成就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自治区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11倍,比1978年增长1.8倍,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信息、社区服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的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五区三线”发展格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内区域特色工业乘势而上,巴州、阿克苏在加快发展天山南麓石油工业经济带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加工业,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伊犁、喀什、塔城、克州、博州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阿勒泰、哈密地区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高起点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厚积薄发。
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疆部分地区受到昆仑山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影响,地震多发。自治区启动的抗震安居工程成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记者见到62岁的买日提·依尔木老人的时候,她正在社区领取低保金。她们全家5口人,刚从老城区搬进了新盖起的抗震安居工程廉租周转房中。“住在原先的土屋子里,上厕所要到屋外,还把我摔伤了。现在我们住的房子非常结实,卫生间特别干净,上厕所也方便,做饭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住房我们没有花钱,买水、买电用低保金就够了。我们感谢党和政府心里装着老百姓。”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全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12亿元,已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189.5万户,有836万人住上抗震房。其中,农村151.6万户、城市37.9万户。
记者从自治区建设厅了解到,5年来,全区抗震安居房先后经受住了2005年2月乌什县6.2级地震、2008年3月于田-策勒7.3级地震、2008年10月乌恰县6.8级地震等7次较大地震的考验,无一损毁,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到改水通电修路,从农村合作医疗到惠及全区239万名各族农村中小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从扶贫攻坚行动到“兴边富民”计划……自治区党委、政府从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中央和自治区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而大力实施的一系列为民工程,促进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新疆的贯彻落实,对巩固和发展新疆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对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宗教政策研究所所长葛丰交说。
新疆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多民族共同追求幸福生活、共同劳动创造文明,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阔步前进
13个世居民族、47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0%……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决定了新疆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之上。多年来,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08年,汉族姑娘王燕娜的名字响彻天山南北,23岁的她为身患晚期尿毒症的18岁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无偿捐肾。“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养到17岁,马上要考大学了,救人要紧。”王燕娜说,“我希望毛兰江能好起来,健健康康地去上学。”
王燕娜为毛兰江捐肾的手术非常成功。毛兰江的父亲吾买尔激动地说:“王燕娜好好的一个肾脏捐给毛兰江,等于救了毛兰江一条命。我非常感动,王燕娜也是我的女儿。我们家又多了一个女儿。”
像王燕娜这样折射着血浓于水的民族关系的感人故事在新疆有许许多多:高原赤子吴登云亲手把自己的皮肤割下来移植到民族兄弟身上;白克日·卡依尔为救落水的汉族儿童纵身跳进湍急的水中,献出宝贵生命;阿布力孜·努来克真情收养汉族弃婴;在地震中达吾提·阿西木不顾家人安危去救乡亲……
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经历了各种风浪的严峻考验。从1982年自治区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全区有86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1513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140个模范单位和206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在新疆,一批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兵地共建点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各民族平等相待,互帮互助,互学互爱,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为56个民族的大家庭共图发展、共谋福祉。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双语小学的汉语歌谣声响彻教室,伊宁市喀赞其民俗风情旅游区的年轻哈萨克族导游夏尔巴提用流利的汉语向宾客们介绍着情况,库尔勒市的出租车司机依明从小就把孩子送到了能学习汉语的双语学校……为了更快地形成民族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首先要跨越语言沟通的屏障。
目前,新疆中小学下大力气狠抓“双语”教育。1999年自治区仅有27所中学开设了“双语”教育实验班,2007年底,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学班已有4505个,就读学生人数达到14.5万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说,加强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是长期以来自治区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新疆少数民族素质的根本性措施,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大量的史实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上‘和谐’二字,热爱和平、期盼和顺、崇尚和善、追求和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本理说,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汇集各民族的智慧,使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之墙。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成为新疆各民族人民的心声,也是新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今天的新疆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潜力。2000多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正在合力筑就一条新疆的腾飞之路!
⑵ 新疆能源矿产资源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
能源矿产(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煤,下同)是新疆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在全国和自治区国民经济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截至2005 年底,已发现的能源矿产有8 种: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天然沥青、铀、泥炭、煤层气。其中上表并开发利用的有6种: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天然沥青、铀。泥炭,煤层气在新疆虽有一定资源远景,但工作程度很低,资源储量未上表也未开发利用。
截至 2005 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41378 万吨,占全国的16.60%,采出量2408.32万吨,占全国的13.58%;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6023.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37%,采出量106.24 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2.27%;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08.2 亿吨,占全国的9.70%,产量3942.29 万吨,占全国的3.33%。天然气居全国首位,石油、煤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新疆能源矿业产值721.5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0.59%,其中,石油、天然气产值694.63亿元,占全区能源矿业产值的96.27%,煤矿产值26.93亿元,占能源矿业产值的3.73%。能源矿产是新疆的最重要矿产,也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一节 石油、天然气资源
一、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新疆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其面积为90万平方千米。经过地质勘探证明,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总量为360亿吨油当量。截至2005年,已发现油气田87 个。其中,大型油气田6 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3.68亿吨,天然气1.15 万亿立方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个油气田投入开发,产油2408.3 万吨,天然气达106.6亿立方米,年储量及产量增长居国内陆上之首,塔里木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将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主要接替区之一。
(一)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面积达13 万平方千米,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5 年,共发现油气田27 个,其中大型油气田2 个。油气资源总量106.9 亿吨,其中石油85.9 亿吨,天然气2.1 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 18.71 亿吨,可采储量43691.9 万吨,剩余可采储量21764.7 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173.15 亿立方米,可采储量951.4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707.18 亿立方米。2005 年产油1124.34 万吨,产天然气28.95亿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达56 万平方千米。经地质勘探证明,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油气田36个,其中,大型油气田4 个。其资源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 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1.49 亿吨,可采储量2.19亿吨,剩余可采储量1.40亿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8257.49亿立方米,可采储量5262.33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5042.63亿立方米。目前已有28 个油气田相继开发建设,其中主要有柯克亚、东河塘、雅克拉、牙哈、轮南、塔河、达里亚、塔中4、哈德逊等油气田,2005年产油1010.81万吨,天然气61.9亿立方米。因此,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和油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
(三)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总面积为5.3 万平方千米,已发现23 个油气田。油气资源总量19.4 亿吨,其中石油15.8 亿吨,天然气3650 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1372 万吨,可采储量8170 万吨,剩余可采储量4987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95.7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50.74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330.26亿立方米。2005年产油194.39万吨,天然气15.06亿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面积1.3万平方千米,已发现4个油气田,油气资源量4~5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239.8万吨,可采储量779.4万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606.6 万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107.66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0.53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35.96亿立方米。年产油20万吨左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面积2300 平方千米,已发现3 个小油田。油气资源量为3~4亿吨油当量。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50 万吨,可采储量36.7 万吨,剩余可采储量 332.121 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3.89亿立方米,可采储量7.57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7.57 亿立方米。
二、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全疆油气预测资源总量360 亿吨,约占全国陆上油气预测资源总量的1/3,占中国西北地区总油气资源量80%,其中,石油预测资源总量为222 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 13.8 万亿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万亿立方米。
(2)准噶尔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为106.9 亿吨,其中,油85.9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
(3)吐—哈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4亿~17亿吨,其中,石油16亿吨,天然气3650万亿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窝堡、伊宁、焉耆等诸小盆地预测油气资源量12亿吨(当量)。
(二)油气资源转化率低
1.油气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及吐哈盆地,虽然经过50 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但是总的勘探程度还相当低。
准噶尔盆地已施工探井2479口,二维地震14万平方千米,三维地震约1.64万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缘、中部及东部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有不少地区仍属基本空白区。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 口,平均1000 平方千米有1 口井;二维地震32.9万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内只有2.0 平方千米;三维1.57万平方千米。说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几个有限的地区,如塔北、塔中、库车、叶城等。况且,尚有20多个小盆地基本未开始实物工作。
2.油气资源转化程度低
新疆油气资源总量为360亿吨,探明石油探明储量的33.68亿吨,占石油总资源量15.17%;天然气探明1.15 万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8.33%,与全国比都低得多,特别是塔里木盆地229亿吨油气资源量,目前探明油气储量为15.49亿吨,仅占资源量的6.76%左右。总之,塔里木盆地仅处于油气勘探初级阶段,准噶尔盆地处于油气勘探早-中期阶段,均处在大油气田发现和开始时期。
(三)油气勘探领域广泛
本区虽然发现60多个油气田,但还有很多含油气领域亟待突破和开拓。天山山前、昆仑山前等逆掩推覆带及断褶带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前景广阔;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盐层之下还有大的发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大有可为;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勘探(含高压层)潜力较大。
三、配置和供需建议
(一)油气勘探战略设想
“十一五”进一步贯彻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新疆处在最重要地位,根据国家和新疆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一五”石油储量和产量在“十五”的水平上翻一番,天然气翻两番,开始形成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接替区。
具体目标:2006~2010 年新增探明储量石油14 亿~16 亿吨,天然气5000 亿立方米;2010 年产油4800 万~5000 万吨,天然气330 亿立方米。从油气资源丰富程度分析,我国陆上看西北,西北看新疆,新疆看塔里木盆地。所以,必须加强加快新疆油气资源大省区的开发力度,早日实现国家石油天然气基地的接替。
(二)油气勘查建议
新疆含油气盆地虽然经过50 多年的勘探历程,但潜力巨大,正处在大油气田发现阶段。建议在以下领域加强勘查工作:
(1)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古生界,特别是古隆起古斜坡区,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古城隆起、麦盖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别是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气田。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构造油气藏等。
(2)准噶尔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区—斜坡区外,对坳陷区及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地区,要加强勘探。
(3)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山前坳陷区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如准噶尔南缘山前坳陷、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气资源丰富领域广泛,潜力大。
(4)三大盆地中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5)中小盆地仅在焉耆、三塘湖发现几个中小油气田,尚有20多个基本未开始勘探工作,建议择选勘探亦会有新发现。
(三)加工业配置建议
新疆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下游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油气工业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规划将新疆建成我国油气及油气化基地之一。因此,在加强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必须加速油气下游产品工业的大发展。
1.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基地建设
“西气东输”管道建成,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独山子的原油管线建成,乌鲁木齐至兰州的成品油管线和塔里木至兰州的原油管线即将建成。三条石油管线的建成和西气东输工程投入运行,标志着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基地。依托油气输送配套建设大型原油炼制和天然气分离装置,将为新疆石油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科学合理地用好油气资源,必将促进新疆石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2.建设4条石化产业链主线
(1)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路线。依托独山子石化基础,利用哈国原油,建设1000万吨炼油和100 万吨乙烯生产装置。利用大乙烯生产的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合成橡胶和有机原料(苯乙烯、丁二烯、MTBE、苯、混二甲苯、碳五、碳九等),延伸各类石化产品,发展橡塑加工业。
(2)大芳烃及其下游产品线路。扩大乌石化催化重整及配套装置能力,利用北疆各炼厂及大芳烃的芳烃资源,形成以45 万吨对二甲苯为主体的芳烃生产基地。以此为原料,重点发展对苯二甲酸、苯酚、丙酮、己二酸、MDI、TDI等石化原料,进一步发展聚酯、聚氨酯等合成材料。
(3)以大甲醇、大化肥为主体的天然气化工产品路线。利用南北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建设大型甲醇生产基地,发展甲醛、聚甲醛、二甲醚、醋酸、碳酸二甲酯等,跟踪甲醇汽油和甲醇制乙烯。继续建设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形成国家级氮肥基地。
(4)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产业链延伸路线。利用各类石油化工资源,发展精细化工,重点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塑料加工助剂、胶粘剂、高档涂料、新型工程材料等。
3.建成四大石化基地
(1)独—克石化基地。依托独石化和克石化,辐射乌苏、奎屯等周边地区,建设独—克石化基地。在独山子重点发展乙烯、重芳烃、碳四加工、聚异丁烯、塑料加工、新型建材与精细化工等一批中下游深度加工项目。在克拉玛依重点发展高档润滑油、高档溶剂油、高档道路沥青等特色油品,同时利用碳四和丁二烯抽余碳四资源,建设碳四催化制乙丙烯装置。
(2)乌鲁木齐石化基地。依托乌石化,辐射昌吉及周边地区,建设乌鲁木齐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大芳烃、大化纤、大化肥和有机原料等产品。规划建设大型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等石化装置。利用各类有机原料,培育地方中小型特色石化企业。
(3)南疆石化基地。依托天然气资源和库尔勒、库车两个炼厂的基础条件,建设南疆石化产业带。阿克苏地区形成以库车为中心的稠油加工和天然气化工,建设大甲醇、大氮肥、聚甲醛(POM)二甲醚装置,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巴音郭楞州以库尔勒、轮台为中心,建设天然气化工基地,争取库尔勒250 万吨/年炼油装置形成生产能力,建设两套30万吨/年大化肥、30 万吨/年复合肥和30万吨/年聚氯乙烯,做大炭黑、化纤等产品。
泽普利用现有两套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的良好基础,发展复合肥及碳—精细化工产品,满足南疆五地州对化肥的需求。
和田利用境内和田河气田天然气建成的产能,以及已建成的5.5亿立方米/年天然气输气管线,加快天然气利用。依托天然气和现有装置条件,发展城市气化、车用压缩天然气,进一步研究利用4亿立方米天然气建设甲醇一体化深加工联合项目,下游发展醋酸、醋酐、醋酸纤维素系列产品,同时研究建设二甲醚的可能性。
(4)吐—哈石化基地。依托吐哈天然气优势及现有基础,建设大型LNG项目,扩大甲醇和顺酐规模,发展精细化工。
4.新疆石化工业行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进一步确立新疆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业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推进新疆石化工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新疆石油化学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发挥石油化学工业在加速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
为此,2006~2010 年新疆石化工业加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在疆企业为龙头,加大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对石化领域投资的步伐,建成独山子100万吨/年乙烯和45 万吨/年乌石化大芳烃项目,使新疆拥有世界级规模和高技术水平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原料装置,包括建设世界级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TA、丙烯腈等,支持疆内10 个左右在国内有竞争能力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快速发展,建设五大产品系列,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品链,带动下游纺织、建材、塑料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2010年新疆石化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248.09 亿元,是2000 年的2.45倍。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是2000年的2.45倍,占自治区工业总增加值的50%以上。
第二节 煤炭资源
一、资源现状
(一)煤炭资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全疆14 个地(州、市)中有13 个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尔塔拉州为无煤区。但储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丰,南、北边远地区煤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和阿勒泰地区缺煤。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克苏7 地区占全区保有储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储量为143.81 亿吨,沙尔湖煤田224.57亿吨,准南煤田西段157.5 亿吨,奇台窝头泉煤田132.68亿吨,都是百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州3地(州)只有全区煤炭保有储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区保有储量的0.05%。
(二)资源储量
1.查明资源储量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05 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23.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3.79 亿吨,资源量889.25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资源10%,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约占已查明资源储量的91%,其次为气煤、肥煤和焦煤约占8%,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储量很少。
2005年全区上储量表的煤产地 319 处,其中,大型矿区45处,中型15处,小型259 处。查明资源储量中大于100 亿吨的煤田有准南煤田西段、准东窑头泉、大南湖和沙尔湖4 个,50~100吨的煤田7个,5~10亿吨煤矿区6个。
2.保有资源储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08.2亿吨,其中储量55.29亿吨,基础储量122.39亿吨,资源量885.82亿吨。
保有储量中,主要煤炭种类是长焰煤占71.74%,其次是不粘煤占18%,气煤6.5%,这三种煤占了总量的96.2%,剩余的其他煤种总共只占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
二、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从1995 年的煤炭生产量2545.2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3942.29 万吨。而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9万吨/年以下矿井,矿山企业从1995年的973个减少到2005年的586个。
煤炭是自治区固体矿石产量最多的矿种,2005 年生产煤炭3942.29万吨,占全区固体矿石产量45.51%;实现工业产值26.93亿元。煤炭产品13 种,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气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风化煤、未分牌号煤等。
自治区3个国有重点煤矿:乌鲁木齐矿务局、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2003 年分别生产原煤 412.48 万吨、382.8 万吨、97.94 万吨。总产量为 893.22 万吨,占自治区原煤产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共计生产原煤1364.36 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48.21%。
三、资源优势及开发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资源优势
(1)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储量丰富、远景可观、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查明保有资源储量1008.2 亿吨,居全国第4位,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预测量2.19 万亿吨,占全国资源预测量的40.5%,居全国之首。准噶尔煤盆地煤炭资源量7600 亿吨,吐哈煤盆地资源量5100亿吨,都属世界级资源量5000亿吨以上的10个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种类齐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优良煤质、浅变质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实施煤炭洁净技术的理想煤质。
(3)大型煤田多,储量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如哈密的煤变电工程,就是依托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设的。
(4)煤层多,煤层稳定,煤层厚度大,几个主要煤田的煤层总厚度一般都有几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变动小,煤层产状平缓,有利开发利用。
(6)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7)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兰新、北疆、南疆三条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外部建设条件好。
(二)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
新疆是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远景资源量居全国第1位。煤种齐全,配套性好,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1.准东煤田
具煤层数多、厚度大、间距小,结构较简单、产状较缓、埋藏浅、属稳定—较稳定型等特点,煤质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预测资源量3747.6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储量达13.84 亿吨。区内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于开发。
2.准南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丰富,具煤层多、厚度大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层间距小等特点,煤质较多,煤种齐全,配套性好。预测资源量1831.45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储量达274.30 亿吨。这一地区又是新疆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交通方便,煤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今后环保型洁净煤开发的优选基地。
3.和什托洛盖煤田
是新疆北部地区煤炭的主产区,预测资源量1019.43亿吨,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60.54亿吨。是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应基地。开发以民用和动力为主。
4.吐哈煤田
煤炭丰富,探明资源储量较多,煤层多,厚度大而稳定,结构较简单,煤质较好,埋藏浅,易采,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预测资源量为5305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资源储量440.16亿吨。该煤田交通方便,是新疆进入内地的门户,为以后环保型洁净煤的良好开发基地。
5.伊犁煤田
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属优质动力、民用煤更适宜开发环保型洁净煤。预测远景资源量4773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3.24 亿吨。伊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在煤炭开发上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的需求外还可西出国境走向国际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6.库拜煤田
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煤质好,煤种较全,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有气、肥、焦瘦等各种煤类型,最适宜做炼焦及动力、化工、民用等多种用途。预测远景资源量358.7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储量16.37亿吨。
区内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7.焉耆煤田
煤层多,煤层厚度较薄,可采层数较少,属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煤,煤种以长焰煤、气煤为主。预测远景资源量达594.1 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资源储量为8.36 万吨。该煤田位于新兴石油工业城库尔勒市的北侧,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开发环保型洁净煤的有利地区。
8.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处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缘和南缘还分布有一些构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乌恰县托云盆地,阿克陶县—叶城县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区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鲁—吾鲁克赛、且末县—若羌县江格沙依—艾西山间小盆地等。但这些小盆地成煤环境差,煤层少,极不稳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属缺煤地区,可采煤量很小,形不成规模,是煤炭开发利用困难地区。
四、煤炭供需形势与资源配置
新疆是我国原煤生产的重要省区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产量以3.5%的增长率稳定增长。2003 年生产原煤3482.9 万吨,工业产值278632.0万元。
(一)煤炭需求情况
目前,我区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发电煤消费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业用煤。“十一五”时期,随着自治区积极推进哈密大南湖、准东北塔山、库车—拜城、伊犁、阜康等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煤电一体化、煤液化、煤焦化、煤化工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动体系,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
(二)自治区煤炭消费量与产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我区煤炭产需平衡的状况,这里只对煤炭的产量作了预测,同时对各时段的煤炭储量需求也进行了预测。
2005年新疆煤炭产量3898.81 万吨,以此为基数,按煤炭增长指标6.7%测算,对煤炭储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数0.4测算。
(三)煤炭资源配置
依据上述煤炭产量预测结果,以2003 年矿产储量表中的煤炭基础储量为依据进行配置,以减量法计算剩余储量和保证年限。
自治区“十一五”煤炭预测产量是19633.4 万吨,对煤炭储量的需求量是49084万吨。以此进行资源配置后,还有剩余煤炭储量867747万吨。剩余储量还能保证2010年之后有150年以上服务年限,这说明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五、煤层气资源
(一)资源现状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一种高效洁净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状况,而且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安全条件。我国煤层气甲烷含量大于等于4立方米/吨,据预测,全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4.34 万亿立方米。新疆煤层气资源22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状态,可分3种形式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吸附气是其最主要的存储状态,约占煤层气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游离气,而溶解气只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
煤层气含气性一般用含气量,甲烷浓度,资源丰度和含气饱和度加以评价。全国平均含气量介于4.0~27.1 立方米/吨之间,平均9.76 立方米/吨,煤层平均甲烷浓度 83.3%~97.0%,平均90.6%,资源丰度为0.06 亿~8.77 亿立方米/吨,平均为1.15 亿立方米/吨,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矿区,主要由侏罗纪的低—中变质阶段烟煤为主,总含气量较低。
(二)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前景
煤层气资源在全国来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对资源的研究程度还是矿区的工程程度都很低,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后,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全国客观的评价。
对我们新疆来说,煤层气资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样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工作,首先就要加强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选择较有利的生、储聚气区开展煤层气的资源评价,重点对煤储层特征、渗透率、含气量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低渗透率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工艺研究,选择最有利地段,做煤层气地面开采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椐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参数,比较有利于开发的地区应具备如下条件:
(1)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分布面积大,煤层总厚度达8米以上,单层厚度2米以上,厚度稳定。
(2)煤层含气量达到 8 立方米/吨以上,渗透率 0.1 米/日以上。
(3)煤层埋深以300~1000 米为宜,煤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存储条件好。
(4)距城市较近,便于利用。
根据以上条件,综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后认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宁煤田、库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规模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盖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着比较好的生、储煤层气条件的地区。这些煤盆地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层多,单层厚度大,煤层稳定和较稳定,且分布范围广阔,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以上,在这样广大范围的煤盆地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乃至数个气量丰富、储存较好,适宜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段,这些煤盆地的煤变质程度较低属中—低变质阶段,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生气能力较差,但吸附能力较强,地质构造多数较简单,断层少,产状较平缓,易于煤层气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层气生、储的客观因素。
⑶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玛扎塔克反S 型构造控油
巴楚隆起相对沉降,致使新近系安居安组,沉积面积扩大。与此同时,巴楚隆起南北两侧边界断裂-色力布亚断裂(NNW)、古董山断裂(NNW)、玛扎塔克断裂(NW)及阿恰断裂(NNW)、土木休克断裂(NW)强烈活动,并被帕米尔歹字型的顺时针旋扭应力场所收容,导致似反S型最终定型。至新近系上新统阿图什组沉积时,巴楚隆起再次下沉,接受了阿图什组1253~1303m厚的砂泥岩沉积(图6.7)。
图6.7 玛扎塔克似反S型构造展布图
(1)和田河气田位于玛扎塔克反S型(似)断裂带内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1995年12月在鸟山构造上设计了鸟山1井,该井于3872~3885m下奥陶统白云岩中获工业气流,日初产气4.1×108m3。又于1997年9月在玛扎塔克断裂带上的玛4井于井深2017~2281m下奥陶统灰岩中获高产气流,日初产天然气为27.4×104m3,并于1999年把玛4气田改称为和田河气田,该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20×108m3。
玛扎塔格似反S型断裂构造,出现于晚加里东期,海西期再次活动,喜马拉雅期形成了南北两条断裂夹持的断背斜(图6.7),两侧断裂于喜马拉雅期再次活动,主断裂断穿切了中新统,其南侧的次要滑脱断层沿中新统和上新统断滑直通天。
喜马拉雅期以寒武-奥陶系为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断裂从深部向上运移至中奥陶统灰岩及上覆石炭系灰岩及砂砾岩中聚集成藏。
天然气田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似反S型向北凸出的弧形带内,是地应力适中的构造带,如玛4井-玛8井段(图6.7)。而南侧的喜马拉雅晚期的滑脱断层因未形成圈闭不具成藏条件。
(2)气藏成藏模式
在石炭系、奥陶系储集层中普遍分布有沥青,沥青具有多期多源混合的特点,表明气区奥陶系存在古油藏的破坏过程,气田部分层段获得了少量石炭系与寒武系混源的凝析油是其佐证。根据构造发育历史,建立起该气田的成藏模式。
①古油藏形成与破坏(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在震旦纪-奥陶纪,受引张拉伸运动的影响,在和田河气田范围内发育一组张性的正断层,形成一个近东西向的断垒构造,同时在寒武系盐下形成构造,为下倾方向的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指向区。在早古生代晚期,早先的张性断裂转变为挤压型断裂,寒武系圈闭中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在志留纪-泥盆纪,奥陶系遭受风化剥蚀,一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层;另一方面大气淡水的淋滤和生物降解作用破坏了奥陶系古油藏,形成大量的沥青和重质原油(气田东部的玛4井区受构造运动影响小,寒武系古油藏破坏程度低,保存较好)。
②天然气形成与逸散(海西晚期):至石炭纪,塔里木盆地发生大规模海侵,沉积了厚达800~1000m的石炭系。到晚期海西(即早二叠世末期),塔里木盆地大面积的火山活动促进了寒武系、石炭系烃源岩的迅速熟化。和田河气田及北部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进入干气阶段,早期形成的下寒武统古油藏的石油裂解成干气,而寒武系的烃源岩处于凝析油及湿气阶段。同时,晚期海西的火山活动也导致了和田河气田两侧的断裂活动,断裂切穿二叠系,使天然气发生垂向运移而逸散。
③天然气聚集成藏(喜马拉雅期):印支-燕山期,巴楚地区处于隆起状态,受风化剥蚀作用,地温梯度变小。至喜马拉雅期,由于昆仑山急剧升高,塔里木盆地相对下降,接受巨厚的古近-新近系沉积。喜马拉雅晚期,受区域挤压应力的影响,和田河气田两侧断裂运动剧烈,产生断开基底的深大断裂,形成现今的断垒构造,在石炭系和奥陶系形成了较好的构造圈闭,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寒武系古油藏油的裂解干气和由干酪根直接裂解的干气,通过气田两侧的断裂向上运移,形成和田河气田次生气藏。
⑷ 想知道: 白城市 洮南市南苑小区 在哪
位置的自然环境:洮南市吉林省西北部,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地带,总面积?5102平方公里的界限。东大安邻居,边界线长37.1公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科右前旗科右中旗乌兰浩特边境,边界线是264公里长,通榆县交界以南的边界110.79公里长;东北部和吉林洮北区省毗邻的边界长度131.58公里。
地形地貌:洮南市的地形是在东南向西北,城市的最低点过店淖尔海拔134.1米,,最高点为市区牛山,海拔662.5米,不断增加的趋势。北部半山区(大兴安岭余脉),中央微波平原,南部的沙丘。
气象数据:洮南市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大的季节雨热同季的特点。多风干燥的春季干旱和炎热的夏季降雨集中温带的秋季,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为377.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个月。年平均蒸发量是2083??.3毫米,年平均日照3005.3小时的平均年有效积温3000.5C180厘米,最高温度40.2C,最低气温33.3C土壤封冻深,平均初霜日期为9月27,终霜日为5月7日,次年,无霜期为142天。
,历史
洮南 - ,在洮儿童河南岸的名字命名。她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吉林省的西北部边境城市,被称为“百年古镇的都道府县说。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四千年前,有蓬勃发展的土地,计息。春秋隋唐朝代的东胡,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族裔生活在这个洮南集排除前,当太宁路,所拥有的奴儿干秘书科尔沁右前旗泰宁管辖下的行政区划的演变频繁。松散的沙漠都督府,辽,金,唐属台州市在其目前的位置洮南房子建于1904年,明,清。司法管辖区静安开镇,中曾根县,礼泉,在1913年,政府撤出设县,洮南县,在奉天后14 1945年8月,已连接到嫩江,辽宁北部,黑龙江省,1954年6月,划归吉林省,1958年10月合并前白县12个乡镇洮5月国务院批准的县。 21日,1987年撤县设市,洮南市。
三个行政区划
白城市洮南市,吉林市辖16个乡镇(包括少数村2),5个镇,6个区办事处。
人口的民族
2000年底洮南市总人口431699人,其中包括汉,蒙,满,回,朝鲜等15个民族,市区人口121401人,占了总人口的28.1%。
5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耕地274万亩。(农村人均耕地约10亩),约208万英亩林地232万亩的草原,丘陵,总面积1517?30万亩。
水资源的七个孩子洮河流域内大小河流的支流嫩江,境内156公里长的蛟流河是洮儿童在70公里长的河的支流。群昌,创业中型水库两个水的存储容量126800000立方米,39郭家岭,四海气泡的大小泡沼。43.6亩表面鱼水为32.6万亩,18万亩的鱼水,15.4亩qianweitang,可收回芦苇面积??720万亩,年产8000吨的芦苇。全市总水资源5.42亿立方米米的/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48亿立方米/年。
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总量的2.29亿立方米,主要是杨树,松树,榆树,柳树,森林覆盖率达到9.51%。
矿产资源:铜,铝,铅,锌,铁,金,银等金属已探明煤,珍珠岩,石灰石,高岭土,膨润土,黄石等20多种非金属。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的220余种药材,如防风,甘草,麻黄草,蒺藜。
专业:黑水西瓜,绿豆的大鹦鹉,四个热(辣椒,烟草,大葱,大蒜)蓖麻油万宝粉条,杂粮,新鲜蔬菜。
⑸ 成矿条件
依据对地表出露的49个油砂矿成矿带形成条件的详细解剖,总结了我国油砂油的四个成矿条件。
(一)充足的原油供给
油砂油有3种来源:①古油藏中原油通过断层或不整合面运移至地表或浅部储层中;②古油藏被构造运动直接抬升至地表或浅部,油砂油就是古油藏中残留的部分原油;③盆地中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通过断层、不整合面或疏导层直接长距离运移到盆地的隆起区或斜坡带上的地表或浅部储层中。油砂油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原油的长距离运移,还是到地表或浅部原油的散失等都会造成原油的大量损失,因此,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油砂矿的盆地均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就本次资源评价看,油砂油富集区,通常位于大型含油气盆地的隆起区或边缘的油气运移聚集长期指向区,油源供给充足。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松辽西斜坡,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和巴楚—柯坪地区等。
(二)优势运移通道
通过优势通道,油气向特定区域汇集—散失,形成油砂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油砂矿,生油中心生成的原油由下倾方向的沿不整合面向上倾方向运移,到油砂区后,先充满与不整合面接触的吐谷鲁组底砾岩,再向上倒灌进了底砾岩之上的砂岩层。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矿是生油凹陷中形成的原油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至浅层地表形成的。
(三)聚集和散失共同作用
重质油砂油首先是大量油气运聚,在运聚过程中或在运聚之后,在构造活动等作用下,轻油散失,重质油残留原地成矿。轻油油砂是在干旱条件下,潜水面位于地下100多米以下,轻质油经优势通道运聚,在成矿区内聚集,漂浮于潜水面之上成矿。由于储层直接出露地表,潜水面也随季节波动,轻质油以挥发方式为主在不断散失。干沥青是古油藏破坏后的残留物。
(四)构造改造成矿为主
油气的运聚、散失都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已调查的多数油砂矿为构造改造成矿。在含油气盆地演化过程中,特别是盆地回返期,盆地边缘抬升,内部隆起带形成,油气大规模运移。如果缺少盖层,油气直接向地表运聚、散失,形成油砂矿。构造活动还会破坏已有油藏,形成油气再运聚—散失成矿,或油藏抬升破坏,残留原油成矿。
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前景评价
6.1.1 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
在构造体系的控制下,塔里木盆地发育有三大类烃源岩:一类是克拉通盆地的海相烃源岩,如寒武系—奥陶系泥质岩和碳酸盐岩(图6-1、图6-2);另一类是分布于前陆盆地和局限分布于克拉通盆地内的陆相烃源岩,如三叠—侏罗系泥质岩和煤系地层(图6-6、图6-7、图6-8);再一类是分布于内克拉通盆地中的海陆交互相的泥质岩和碳酸盐岩(C1—P1)(图6-4、图6-5)。
6.1.1.1 寒武系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寒武系烃源岩主体分布在台地边缘、盆地相及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之中。在盆地西部的阿瓦提断陷、巴楚隆起和塘古巴斯坳陷中广泛发育中、下寒武统蒸发泻湖相地层。满加尔坳陷和卡塔克隆起台地相区的地层厚度在1200~1800m之间,在满加尔坳陷东部和塔西南坳陷的斜坡-盆地相区中地层厚度在400~1200m之间。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寒武系烃源岩的有机母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藻类及浮游生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腐泥型)。烃源岩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晶灰岩,其次为暗色泥岩。根据和4井和方1井地化分析资料,中下寒武统中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2%的灰岩烃源岩厚度为288.5~324m。塔东1井和库南1井寒武系烃源岩厚度为120~415m,占所钻寒武系地层厚度的60%~70%。综合钻井、沉积环境及地震等研究成果,寒武系暗色泥岩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坳陷东部的深海槽盆相区,厚度在50~150m之间。寒武系灰岩烃源岩在满加尔坳陷的分布厚度为500~750m,向西到阿瓦提坳陷、巴楚隆起以及塔西南坳陷一带,烃源岩厚度降低到100~300m。
寒武系暗色泥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在库鲁克塔格和柯坪露头区为0.5%~2.2%和0.42%~3.35%。在库南1井,寒武系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为0.4%~5.52%,平均为1.4%。在柯坪和库鲁克塔格露头剖面,寒武系灰岩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0.11%~1.69%和0.221%~1.72%,平均值为0.57%~0.58%。在盆地内,根据库南1井、塔东1井钻井资料,寒武系灰岩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分别为0.2%~1.91%和0.13%~5.31%,平均值为1.24%和2.28%,在巴楚隆起的方1井、和4井有机碳含量分别在0.49%~1.84%和0.2%~3.14%之间,平均值为0.91%和0.81%。在满加尔坳陷的斜坡相、盆地相地区,有机碳含量一般为1.0%~1.4%;在卡塔克隆起和沙雅隆起寒武系灰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在0.1%~0.4%之间。
(2)烃源岩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由于埋藏深度大、时间长,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在塔西南坳陷的肖尔布拉克和一间房露头区剖面,寒武系烃源岩成熟度指标R0在1.02%~1.42%之间。在沙雅隆起寒武系的R0在1.94%~3.14%之间,在满加尔坳陷东部地区,据塔东1井、库南1井分析结果,R0分别为2.43%和1.79%。巴楚隆起寒武系成熟度相对较低,据和4井地化分析资料,R0在1.44%~1.72%之间。在满加尔坳陷中心一带,寒武系埋藏深度超过9000~10000m,据三次资评中盆地模拟计算结果,R0已达4.0%~5.0%。所以,从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现今热演化程度高,盆地内除沙雅隆起和中央隆起带等部分地区处于高熟阶段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过成熟阶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底界在满加尔中心一带于早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末期处于成熟—高成熟期,泥盆纪进入过成熟阶段,顶界在早奥陶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志留纪—泥盆纪处于成熟—高成熟期,石炭纪末期进入过成熟阶段。在巴楚隆起地区,寒武系底界在早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中晚奥陶世—泥盆纪早期处于成熟—高成熟期,三叠纪进入过成熟阶段,顶界在志留纪末期进入生烃门限,石炭纪—侏罗纪处于成熟阶段,目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在泥盆纪末期,唐古巴斯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中心及附近地带寒武系底界R0分别达到2.0%~2.5%和2.5%~3.0%,即进入过成熟阶段;古城墟隆起、麦盖提斜坡、阿瓦提凹陷以及沙雅隆起南部等大部分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三叠纪末期,阿瓦提凹陷、顺托果勒隆起地区寒武系烃源岩底界的R0在1.5%~2.0%之间,进入高成熟阶段,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R0增加较小,大部分地区的R0在1.0%~1.5%之间,塔西南的叶城凹陷、唐古兹巴斯凹陷进入过成熟阶段,R0在2.0%~2.5%。到白垩纪末期,寒武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在巴楚隆起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高成熟阶段,盆地内其余绝大部分地区均达到过成熟阶段。
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有机碳含量较高、厚度大且分布广泛。目前烃源岩在盆地内除中央隆起带处于高成熟阶段外,大部分地区均进入过成熟阶段。
6.1.1.2 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早中奥陶世,塔里木盆地基本上继承了寒武纪的构造—古地理环境,盆地东部为深海盆地相,西部主要为台地相。中下奥陶统的厚度在满加尔坳陷、卡塔克隆起为1000~1400m,在沙雅隆起南部和阿瓦提凹陷为600~1100m,在巴楚隆起、塔西南坳陷的厚度为400~1000m。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中下奥陶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与寒武系烃源岩相似,由于缺乏陆相高等植物的混入,有机母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藻类及浮游生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腐泥型为主。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晶灰岩,其次为暗色泥岩。在柯坪露头剖面,中下奥陶统灰岩有机碳0.1%~0.3%,暗色泥岩有机碳为0.5%~2.4%,烃源岩厚度为200~300m,占地层厚度35%。在盆地西南缘坎地里克地区,中下奥陶统灰岩烃源岩厚度可达350m,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12%~0.38%。在库鲁克塔格地区,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厚度可达400~500m,灰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4%~2.4%之间。
塔里木盆地内部,中下奥陶统灰岩烃源岩在沙雅隆起的厚度为150~650m,有机碳含量在0.1%~0.38%之间。在卡塔克隆起、满加尔坳陷地区灰岩烃源岩厚度在400~650m之间,有机碳含量分别在0.2%~0.6%和0.6%~1.3%之间。在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灰岩烃源岩厚度100~300m,有机碳含量为0.2%~0.6%。塔西南坳陷,据康1井、山1井、和2井等分析结果,有机碳含量0.5%~1.24%之间平均值为0.13%~0.39%。
(2)烃源岩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相对寒武系烃源岩R0值低。在柯坪露头剖面,中下奥陶统萨尔干组黑色泥岩中灰岩夹层的裂缝隙中,可见原生产状的原油,在阿克苏采石场的中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灰岩裂隙中普遍见原油,表明该地区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目前尚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在塔西南的一间房露头区,中下奥陶成熟R0为1.02%~1.52%,平均为1.32%。盆地西南缘坎地里克剖面中下奥陶统R0达到1.8%~1.9%。在巴楚隆起地区,根据和3井、和4井地化分析结果,R0在1.39%~1.51%之间,平均值为1.46%。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R0为0.8%~1.87%,在古城墟隆起,塔东1井中下奥陶统R0为2.01%~3.13%。在沙雅隆起地区,沙9井中下奥陶统R0为0.71%~0.820%,Ln5、Ln10井的R0较高,在1.2%~1.50%之间。在满加尔坳陷,中下奥陶统埋深达9000~10000m,现今R0值已达3.5%~4.0%。因此,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除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沙雅隆起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外,其余部分地区已进入过成熟阶段。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满加尔中心一带于中晚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在志留纪—二叠纪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三叠纪末期进入过成熟阶段。在巴楚隆起地区,中下奥陶统泥盆纪进入生烃门限,白垩纪达到高成熟阶段。古城墟隆起、麦盖提斜坡、阿瓦提凹陷以及沙雅隆起南部等大部分地区,在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达到高成熟阶段,三叠纪、侏罗纪进入过成熟阶段。
6.1.1.3 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晚奥陶世,塔里木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寒武纪和早奥陶世有很大的差异。在早奥陶世广泛海侵沉积基础上,到晚奥陶世沉积时,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水体相对变深,隆坳格局进一步加剧,陆源碎屑显著增加,东部的盆地相由以前的补偿沉积演变为高沉积速率的超补偿沉积,沉积厚度在满加尔坳陷一带可达2500~3500m。在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沙雅隆起为台地相沉积,残留地层厚度一般在500~1000m之间。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的基本相似,以低等水生生物(藻类和浮游生物)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低于-28‰。根据卢双舫、赵孟军等(1998)对塔中北斜坡地区烃源岩地化研究,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可划分以浮游藻为主的Ⅰ型,以宏观藻为主的Ⅲ型。所以,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兼有少量混合型。
塔里木盆地东部上奥陶统暗色泥岩沉积厚度虽然较大,可达1500~2000m,但是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根据塔中28,塔中29,塔中32井等大量地化分析结果,在厚达千米以上的暗色泥岩中绝大多数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低于0.5%,实际烃源岩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到100m,其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5%~1.9%之间。上奥陶统灰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塔中北斜坡、阿瓦提凹陷以及沙雅隆起以南地区,灰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在0.8%~1.4%之间。烃源岩厚度在塔中部分地区可达200~300m,其余一般为50~100m,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在0.8%~1.4%之间。
(2)烃源岩演化特征
根据钻井地化分析结果,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卡塔克隆起东部地区的成熟度R0在0.81%~1.09%之间,平均为0.94%,卡塔克隆起西部地区在0.95%~1.30%之间,平均为1.16%。在沙雅隆起地区,根据Ln14、Ln17、Ln46等井分析结果,R0在1.15%~1.53%之间,英买2井R0为1.4%~1.6%。在满加尔和阿瓦提坳陷中心一带,R0在1.5%~3.5%之间,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地区特别是坳陷中心R0在3.0%~5.0%之间,已经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烃源岩在满加尔中心一带于志留纪末期进入生烃门限,从泥盆纪到石炭纪末期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烃源岩在满加尔中心一带于志留纪末期进入生烃门限,从泥盆纪到石炭纪末期处于成熟阶段,二叠纪—侏罗纪达到高成熟阶段,早白垩纪开始进入过成熟阶段。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生油高峰主要在泥盆纪,在石炭纪以后的二叠纪和早白垩世尚有次要的生油高峰期,晚白垩世以后,液态烃的产量较低。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生气高峰期主要泥盆纪,其次是二叠纪和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后,气态烃的产量相对降低(图6-1、图6-2)。
6.1.1.4 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石炭统,其次是上石炭统。下石炭统由于受早期海西运动的影响,在塔西南地区为陆棚相、开阔—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在塔东北地区为向南西开口的半封闭海湾,为海湾咸化泻湖蒸发岩台地—泻湖及蒸发盐湖相沉积。晚石炭世,塔里木盆地则发生晚古生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侵,上石炭统台地相沉积自西向东扩展到塔中和塔东北地区,满加尔坳陷一带由早石炭世的盐湖相转为泻湖—滨海沼泽相。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烃源岩的有机母质除了水生生物外,还受到陆生植物掺合的影响,有机质类型变化较大,从混合型到腐植型均有显示(图6-3)。张立芝等“九五”期间研究认为,石炭系碳酸盐岩烃源岩一般为还原环境的海相沉积,富含低等水生生物,有机母质类型主要为Ⅱ1和Ⅰ型;泥质岩则富含陆源高等植物,沉积成岩环境为弱氧化—还原环境,有机母质类型多为Ⅱ2和Ⅲ型。
下石炭统暗色泥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塔中地区和巴楚隆起的东部地区,厚度较小,大部分在50m以内,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0%~2.0%之间。下石炭统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塔西南坳陷的台地相,厚度在100m~200m之间,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2%~0.8%,向东北方向到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减薄到几十至100m,有机碳含量在0.2%左右。
上石炭统烃源岩母质来源与下石炭统的基本相似,在开阔—局限台地相沉积中,水生浮游生物及藻类较发育,但陆生植物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有机质的类型既有混合型,也有腐植型。上石炭统烃源岩主要为灰岩,在塔西南地区烃源岩厚度在200~350m之间,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4%~1.0%之间,在巴楚隆起烃源岩厚度降低到50~100m,有机碳含量为0.2%~0.5%,向东北到满加尔和阿瓦提凹陷厚度减薄到50m以内,有机碳含量一般在0.1%~0.2%之间。
(2)烃源岩演化特征
图6-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厚度图
图6-2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演化图
图6-3 石炭系干酪根类型分布图
小海子剖面露头,下石炭统巴楚组R0在0.32%~0.86%之间,平均为0.62%,塔西南地区的阿其克剖面,石炭统R0在1.3%~2.7%之间,平均为1.6%。在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北部,根据巴1井和曲1井,石炭系下统R0在0.47%~0.53%之间,和深1井、麦4井和麦6井R0在0.58%~1.12%之间,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在塔西南的叶城凹陷和喀什凹陷,石炭系埋深超过8000m,R0为2.5%~5.0%,已经进入过成熟阶段。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的生烃中心在塔西南坳陷,其生油气高峰主要在二叠纪和白垩纪。
6.1.1.5 二叠系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二叠统。早二叠世沉积时,盆地内海水向西南方向退缩,沉积范围大大缩小,沉积中心在塔西南坳陷一带,沉积了一套800~1200m的海退沉积序列的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及砂泥岩潮坪沉积,在阿瓦提凹陷和满西地区为河流洪泛平原沉积,地层厚度在400~2600m。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二叠纪与石炭纪塔里木盆地沉积环境相似,烃源岩的有机母质既有水生生物,又有陆相植物的混入。从岩性上,下二叠统灰岩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比暗色泥岩的好,主要为Ⅱ1型,Ⅱ2型和Ⅲ型次之,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则主要为Ⅱ2型和Ⅲ型。在平面上,从塔西南坳陷向东北方向到满西地区,有机质类型不断变差,即Ⅲ型有机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腐泥型有机质含量相对减少。
下二叠统灰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塔西南的叶城凹陷一带,厚度在50~200m之间,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4%~1.0%之间。下二叠统暗色泥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塔西南坳陷,厚度在100~200m之间,其次是阿瓦提断陷和满西地区,厚度在50~100m之间。此外,在巴楚隆起也有20~50m厚的暗色泥岩。下二叠统暗色泥岩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6%~1.4%之间。
(2)烃源岩演化特征
据曲1井、巴4井地化分析结果,下二叠统烃源岩R0在0.43%~0.58%之间。在满加尔坳陷的满西1井,下二叠统在4233~4326m的R0为0.683%~0.89%。塔西南地区叶城凹陷下二叠统现今埋深超过7000m,R0为2.0%~3.50%,己经进入过成熟阶段。下二叠统烃源岩的生油高峰期主要在晚二叠世和三叠纪,气态烃的生烃高峰期主要在白垩纪和新近纪。
6.1.1.6 三叠系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暗色泥岩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厚度一般在400~600m之间。根据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靠近南天山山前一带,烃源岩厚度不断增加,暗色泥岩厚度可达700~800m。在阿瓦提断陷—顺托果勒隆起地区,暗色泥岩厚度主要在150~200m之间(图6-6)。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三叠系为陆相半深湖—深湖与河流沉积体系,烃源岩主要为湖相沉积的暗色泥岩和湖沼相沉积的煤层及碳质泥岩。根据生油岩地化分析结果,三叠系烃源岩抽提物的饱/芳比为1.3~13.1,姥/植比为0.68~2.75,干酪根的H/C原子比为0.44~1.03,同位素δ13C为-25.31‰~26.0‰,岩石热解产物的氢指数为50~120mg/g,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腐植型。
综合各项地化特征,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质的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为Ⅱ—Ⅲ型(表6-1)。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受沉积相带控制,Ⅲ型有机质主要分布在沼泽、滨湖和浅湖亚相,Ⅱ—Ⅲ型有机质则主要分布在深湖、半深湖亚相。三叠系暗色泥岩的残余有机碳含量主要在0.50%~1.0%之间,在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地区残余有机碳含量可达1.5%。
表6-1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生油岩有机质类型参数表
图6-4 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厚度图
图6-5 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演化图
图6-6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厚度图
(2)烃源岩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在阿瓦提断陷—顺托果勒隆起地区的成熟度较低,根据阿参1井、沙参1井等地化资料,R0一般在0.54%~0.72%之间,即处于低成熟阶段。在库车坳陷的露头区的R0可达1.81%,在坳陷中心一带,埋深一般在9000m以上,根据盆地模拟计算结果,R达到2.5%~3.0%,进入过成熟生气阶段。
库车坳陷三叠系烃源岩在早侏罗世进入生烃门限,液态烃高峰期主要在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生气高峰期主要在中晚侏罗世,但在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仍然有大量气态烃生成。
6.1.1.7 侏罗系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
侏罗纪,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广泛发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在库车坳陷和喀什凹陷,侏罗系地层厚度最厚可达1600~2200m,满加尔—孔雀河斜坡地层厚度为100~800m,于田—若羌地区为50~500m。库车坳陷,侏罗系暗色泥岩厚度一般在300~600m之间,靠近南天山山前一带,烃源岩厚度不断增加,暗色泥岩厚度可达700m(图6-7)。
(1)烃源岩特征及分布
侏罗系沉积环境与三叠系相似,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在深湖亚相区含有部分Ⅱ型(表6-2)。
表6-2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生油岩有机质类型参数表
暗色泥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在1.0%~3.0%之间。在塔西南坳陷及东南断阶区的民丰凹陷、瓦石峡凹陷中,侏罗系暗色泥岩厚度在100~300m之间,有机碳含量在1.0%~3.0%之间。在孔雀河斜坡暗色泥岩厚度为150~300m,有机碳含量在1.0%~4.0%之间。
(2)烃源岩演化特征
侏罗系烃源岩在沙雅隆起、满加尔坳陷—孔雀河斜坡地区的成熟度较低,根据沙6、沙7、沙9井和群克1井地化分析数据,R0在0.4%~0.75%之间,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在库车坳陷东部,阳1井侏罗系在6450~6500m井段的R0为0.9%~1.13%,在西部的卡普沙良河和包子栋村剖面,R0在1.1%~1.8%之间。在库车坳陷中心一带,侏罗系埋深达到8000~9000m,模拟R0为2.0%~2.8%,已经进入过成熟阶段(图6-8)。塔西南坳陷由于新近系地层巨厚沉积,R0在3.5%以上。库车坳陷侏罗系在侏罗纪末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早白垩世和新近纪是气态烃生成气高峰期。
图6-7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厚度图
图6-8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演化图
6.1.2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和分布特征
在第二次资源量评价基础上,2005年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资源量进行了第三次评价。
6.1.2.1 油气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于2002年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三次资源评价,盆地现今远景资源量累计229.41×108t,其中石油115.72×108t,天然气113.69×108t油当量,资源当量油气比为1∶0.98。
至2006年底累计探明油气储量21×108t,其中石油13×108t,天然气8100×108m3。油气资源转化率为9%,其中石油11.3%,天然气7%。
(1)现今油气资源的深度分布特点
由于塔里木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使油气资源埋藏普遍较深。第四系—新近系地层厚度在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为5000~8000m,部分地区厚达11000m;在沙雅隆起和中央隆起带的厚度分别在3000~4000m和500~2500m之间。
通过各区带不同深度的油气资源量统计(图6-9),盆地油气资源随地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变得愈丰富。盆地的油气远景资源主要分布在4500m以下的储层中,其次是3500~4500m。埋深小于2000m油气远景资源总量为7.38×108t,油气比为1.24∶1;2000~3500m资源总量为17.509×108t,油气比为0.78∶1;埋深在3500~4500m的储层远景资源总量为47.78×108t,其中油资源量为23.63×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24.15×108t,分别占盆地总资源量的20.4%和21.2%,油气比为0.98∶1;埋深在4500m以下的储层远景资源总量为156.74×108t,其中,油资源量为80.34×108t,气资源量为76.40×108t,分别占盆地总资源量的69.4%和67.2%。总的说来,大于3500m储层油气远景资源量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89%。因此,决定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目标应集中于盆地深部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油气聚集部位,完全可以实现油气并举。
图6-9 塔里木盆地现今远景资源量随深度分布
(2)油气资源的层系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远景资源主要分布于下古生界,其油气远景资源总量108.225×108t,其中油资源量为68.43×108t,占全盆地资源量的59.1%;气资源量为40.39×108t,占全盆地资源量的35.5%。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油气远景资源分别为50.4549×108t和64.4204×108t,其油资源量分别为26.35×108t和19.32×108t,气资源量分别为24.10×108t和45.10×108t。新生界地层的油气总资源量为5.714×108t。见图6-10、图6-11、图6-12。
图6-10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量(108t)层系分布
图6-11 塔里木盆地石油资源量(108t)层位分布
图6-12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108m3)层位分布
(3)油气远景资源的储集岩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的储集岩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盆地内石油和天然气总资源量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其中油资源量81.85×108t,气资源量为60.88×108t,分别占盆地油、气资源量的70.7%和53.5%。在库车坳陷、且末断隆带及民丰凹陷—瓦石峡凹陷中的油气资源均分布在碎屑岩储层中。
6.1.2.2 油气资源结构
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油气资源结构以油占绝对优势,是一次生油旺盛期;至海西晚期,寒武—奥陶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变高,大面积高—过成熟甚至出现特高成熟(R>4.0%),气/油比显著上升;至喜马拉雅晚期,随石炭—二叠系、三叠—侏罗系源岩的成熟,下古生界主力源岩生油气能力大幅度下降,总体气/油比海西晚期又有所上升。现今资源量油气比相当,可油气并举勘探。
⑺ 走马南疆看地质
以和田为界,和田以西为二分队,和田以东为三分队(我任分队长、驻在和田地委院内)。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昆仑山北麓与塔里木盆地南缘之间的山前坳陷进行1:20万至1:100万地面地质勘查。
和田以西的叶城坳陷,除未见三叠系外,各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侏罗系出露较少,到白垩纪湖盆扩大,晚白垩世—老第三纪有海侵沉积,生物灰岩的出露在地貌上有明显特征,在上白垩系中曾采集到海胆化石。新第三纪为快速堆积,为沉积最厚的覆盖层。新生界向箕状坳陷斜坡逐层超覆,在坳陷中褶皱发育,至山前有多排背斜发育。我们仅到杜瓦背斜作过观察。受逆冲作用影响,构造复杂背斜呈倒转状。
和田以东,界以玉龙喀什隆起带,再往东为于田坳陷,它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坳陷。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前断裂带控制,走向北东,坳陷中以白垩纪—新生代沉积为主,侏罗系分布甚少,新生界总厚约4000~5000米。
叶城、于田坳陷均属于西南坳陷区,受昆仑山铁克里克隆起控制。该隆起地表广泛出露深变质岩系,其岩性主要是一套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及绿片岩等,由于受铁克里克逆冲推覆作用,中新生界向斜坡带迁移,形成叶城—和田山前坳陷。
据统计,现时被称之叶城—和田的前陆盆地,至今已钻探20个构造,其中有8个构造见油气,但仅发现一个柯克亚油田。目前,尚不明白那些逆冲倒转的复杂构造中油气重新运移分配是否会形成隐闭油气藏,以及采用哪些最先进的高科技勘探方法才可找到油气田。
三分队建制基本与631队一样,但工作条件相差甚大。在准噶尔盆地,野外工作交通工具还算得上是机械化的,而在这里大部分是沙漠地区,汽车寸步难行,出野外只有骑马骑毛驴。由于气候异常干燥炎热,便特制了一批大容量的水壶,一人两个挂在马背上,这才免强维持一天的饮用。从移动沙丘刮来的风沙时常堆满帐篷周围,把行军床上的被子埋住。可想而知,野旅生活是何等艰苦,骑马收工回来时累得两腿站立不稳!可是年轻人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高昂的乐观情绪和热爱祖国的理想,从准噶尔到塔里木,“我骑着马儿过草原……”嘹亮歌声一直响彻在戈壁大漠!
苏联专家哈拉包夫来753队指导工作,二、三分队技术人员集中在和田陪同专家等去野外观察。大队向边防军借来军马作交通,大部分人已出发。我因同管理员交代点事最后走,谁知军马有严明纪律集体行动,我骑的那匹高头大马突然发惊,迅猛奔跑,追赶前面的马队。这时我才跨上一只脚即被马拖出很远,情况极其危急!幸亏前头有一根大圆木挡住,马跃飞而起崩断了马登,我被抛在地上晕死休克过去。军区首长当即派来吉普车把我送到边防军医院,经抢救脱险,但头上、颈部连缝了7针,20分钟后才苏醒过来。人是得救了,但从此留下了永久性颈椎病。
塔里木盆地南缘断断续续分布着一套晚白垩—老第三纪浅海—潟湖相的深灰、灰绿、灰色泥岩、生物灰岩、灰岩等,厚约200~400米,西厚东渐薄。其中,生物灰岩的出露尤为醒目,常在地貌上形成“围墙”。据参考资料推测,这套浅海相地层有可能是从西亚费尔干纳盆地延伸过来的,或者属相同的沉积环境。
考虑到对这套使人感兴趣的海相地层的评价,详细介绍一下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今后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寻找白垩—老第三系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也有参考价值。
“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古生界褶皱山系)中的一个山间盆地,面积38000平方公里,基底为古生界变质岩,盆地中央可深达10公里,上覆中、新生代沉积,西南端开口与锡尔河盆地通连。
中生代沉积比较稳定,主要为杂色碎屑岩沉积,仅上白垩统夹少量石灰岩,顶部并有石膏层,厚约2000米,属陆相转变为海陆交替相和泻湖相的沉积。
老第三系为灰色、棕色及褐色的泥岩夹石灰岩及砂岩。石灰岩类包括鲕状灰岩、生物灰岩和白云岩,为海侵沉积,厚约600米。
新第三系为陆相磨拉石沉积,北部有盐湖相的巨厚盐层和石膏层。在盆地中部上第三系可厚达5~6公里。
盆地的区域构造为北东-南西向,南、北两条构造带夹一个中央凹陷。北部构造带长300公里,由雁行排列的新第三系褶皱组成,并受新第三系盐运动的影响,有盐丘构造。南部构造带长350公里、宽20余公里,主要由白垩系和老第三系组成,断裂发育。中央凹陷为新第三系的深凹陷,地球物理剖面显示,有深埋的平缓大型隆起。此外,在盆地东南为库萨布凹陷,此区老第三纪沉积最薄,上覆1~3公里的新第三系,多为块断构造,有的核部出露白垩系甚至基岩。
盆地的生油层为老第三纪和白垩纪的海侵沉积,油气储集层主要是老第三系的碳酸盐岩及砂岩,白垩系的砂岩和石灰岩次之、侏罗系和新第三系砂岩产量则不到10%,最大单井日产油500吨和气200万立方米。油气田集中在南、北两构造带内。原油性质为低比重、含高蜡、低含硫,因此很可能含有中央深凹陷陆相新第三纪沉积的生油层。
盆地产油最高年产量为1964年的220万吨、1974年就下降到100万吨。盆地内至1974年底共钻探井进尺450万米,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百米。
在和田以西的西南坳陷区内海相特征非常明显。
我们在野外观察时,曾在晚白垩纪地层中还找到了海胆和蜇皮类生物化石。在和田以东进行了野外追踪观察,当到了策勒便出现相变层,由海相渐变成陆相砂砾岩层,继续往东观察到于田因沙漠覆盖未找到出露地层。该县位于昆仑山北麓,清置于阗县,1959年改于田县。
据有关史料,东汉时期,西域诸国分割为55个小国,分北道与南道诸国。公元74年,明帝时派假司马班超率吏36人,出使西域南道各国联合抗拒匈奴。班超先到鄯善,夜率吏士烧匈奴使者营幕,杀匈奴使者,控制鄯善。接着班超西至于阗、迫使于阗王杀匈奴使者,归服汉朝。
我们从于阗向东接近民丰,旅途条件越来越差,已基本无路可循。
发源于昆仑山的尼雅河从民丰往南潜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20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出使西域,曾报道了在尼雅河尾闾的三角洲有个尼雅古国叫“精绝国”。据《汉书·西域传》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户480,口3360,胜兵500人。”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经过尼雅,称其为“王治尼壤城。”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唯取城路仅得通过,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相传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而他到过的这个兴盛一时的王国,却在以后的沙漠历史记载中神秘地消失了。
1901年,尼雅古国遗址被英国探险家、考古学家斯埋因首次发现。当时,他曾发现这里有遗址40余处,并发掘到八支价值连城的汉文木简。木简的用法、书体与西汉后期长沙王家族墓内出土的有着惊人的相似。
此外,他还掠走了大量珍贵古文献及各种完好无损的毛织物、漆器、铜镜,以及具有健陀罗风格的木器家具、希腊神话中人物雅典娜像封泥等。消息传出,国际学术界为之震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死亡之海深处竟有过如此人类辉煌的文明!
尼雅古国,沙丘周围散布着佛塔、寺庙、城墙等50多处古代遗址。当年唐玄奘描述的一座佛塔、远远望去,像一座威严的“人面狮身”凝视着大漠里的一片死寂。距今2000年前的房屋依然房柱林立,此乃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人类活动古遗址。尼雅紧挨于阗,在历史上曾是于阗国的一部分。
尼雅是一个虽被内陆包围却又具有国际性的繁华大城市,是连结中国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两大文明古国的重要中转站。它是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古伊朗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在地球上的一个罕见交汇点,是中国丝绸通向西域的重要通道。
尼雅王国为何会陡然间神秘消失?对此难解之谜尚有争论。一种观点是尼雅河改道,尼雅绿洲因得不到水源灌溉,“沙进人退”。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尼雅遭到了外界的袭击,被战争危险所毁灭。
于田—且末,构造区划属塔东南断阶区,在断陷边缘出露有侏罗—白垩系及第三系。据后来进行地震调查资料分析,中新生界厚度推测约7000米,应是个中新生代的坳陷。
远望东北,那里就是神秘莫测的罗布泊。有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身世显赫的蒙古族青年罗布诺尔不愿继承王位,要去龟兹学习歌舞。当他走到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时,饥渴、劳累、使他昏倒在地。三天后,当他醒来时,竟发现身旁坐着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说他叫若羌,姑娘说她叫米兰。他俩是风神母收养的同胞兄妹,因忍受不了风神母的残暴虐待,抛家到库车学技艺,不料返回途中在此与罗布诺尔相遇。米兰对罗布诺尔一见钟情。风神发现女儿与凡人相爱,恼羞成怒,便刮起黑风暴惩罚他们。用砂石打瞎了罗布诺尔的眼睛,把米兰从空中摔下折断了双腿。之后,风神又将他们三人分别刮到东、南、西面的荒漠上。哥哥惦念妹妹,米兰思恋情人,三人哭天抢地,泪流聚在一起,形成盐泽,成为罗布泊,这当然是神话。
古元古代时,罗布泊基底为塔里木陆块一部分。阿尔金山隆起后,罗布泊正处在坳陷位置。现今的罗布泊的表面主要为第四纪以来的冲积、洪积、湖成或风成堆积物覆盖。曾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封闭盆地,为塔里木河、孔雀河的积水地,后因河流改道、下游断流、湖泊逐渐干涸,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
罗布泊附近有著名的楼兰古城遗址。“楼兰”这个名字直译就是:巫史或皇家史官为帝王反复思考其历法思想的地方,而从前的巫史就是最早的太阳观测者,就是殷人始祖契那样的部落首领。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楼兰遗址后,轰动了全世界。人们获知楼兰人有明显的原始欧洲人血统,证实楼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这里就已开始了。楼兰向西到达地中海、向东到达美洲大陆、向南到达马来半岛,被称为“大地四极”。它是世界古文明的奇迹,近百年来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
由于野外工作条件极差,难以展开地质勘查,故对塔东地质情况所知甚少。
事隔13年之后,即1969年7月,地质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组成塔里木队,派遣孙万禄等沙漠踏勘组,徒步横穿沙漠又一次到达玛扎塔格,取得了重要地质成果,加深了对盆地地质结构的认识,经过4个月的工作,编写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概况及今后找油意见》的报告。
次年5月,该大队又组成西北分队,由康玉柱带队继续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大型隆起坳陷具长期活动性质,为生、储油气创造良好条件。盆地内圈闭多、断裂发育,并多分布于坳陷边缘地带,是一个多油气类型的含油气盆地。”并提出以后工作方针:“着眼全盘、确保重点、快速扩大、积极准备,着眼于找大油气田。”其具体部署是:“扩大一块(库车坳陷)、突破一块(西南坳陷区)、准备一块(塔东坳陷区)。并建议把石油勘探重点由库车坳陷向西南坳陷区转移。”
1979年10月,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关士聪总工程师在长沙石油地质部署座谈会上,书面发言提到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查工作:
“塔里木,自从西和甫(柯克亚)再喷油以后,迄今两年有余,但研究程度还是很低,当然是由于工作条件不足之故。在大地构造划分上,在塔里木的地史发展上,意见比较分歧,特别是西和甫油源问题,至今没有结论。塔里木含油层位很多,但生油层不明。因此,还不能确切地选择重点。有些同志特别强调了塔东坳陷,而塔东坳陷航磁和重力资料所显示的,极大可能不存在这样一个面积较大的深盆。相反地,中新生界分割的可能性很大,应当全盘考虑,用多兵种作战,沿着和田河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上进行区域剖面测量。最近在有争议的向东南延伸的巴楚隆起南缘地区,曾见玛扎塔克山的强烈褶皱带,它是否意味着某一坚硬地盘的边缘,还不能定论。而从玛扎塔克的南部斜坡,成了扩大了的西南坳陷,应给予较高评价。因此,新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从阿克苏到和田一线的附近,同时不放弃西南坳陷的西部地区的工作。关键是要加强新疆的多工种的物探工作。”
在长沙会议上,朱夏对塔里木盆地的选区评价是这样的:
“塔里木的西南凹陷更深,如果我们能打六千米、八千米、一万米,手段很够的话,那么这里(指塔里木西南)同柴达木一样是大有可为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手段,恐怕不容易一下子下手。对塔里木来讲,我是想以北部边缘下手,似乎容易奏效。深凹陷,我同意关总的说法,不能放弃,应多做些工作,然后再下手。所谓北面,我想库车凹陷是被一个梁子隔开的。这条梁子的南坡口上应该是很有利的地方,也比较容易下手,探索更多的层位。
另外,大塔里木套小塔里木,这观点还是对的,西南凹陷是个小菱形,整个塔里木是个大菱形。关老总怀疑南边有硬块,也许是小塔里木的核心,所以巴楚隆起的南缘,也是斜坡地带,同样应予重视。”
1981年,康玉柱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刊物上发表《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第2卷第4期)。他的论述是:“该区是晚古生代以来长期活动之深坳陷。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多时代生、储油气层发育良好。油气显示丰富,局部构造较发育。已在该区内叶城坳陷柯克亚构造上,发现高产油气流和麦盖提斜坡的石炭系碳酸盐岩内见良好油气显示和少量原油等,是盆地内含油气远景最佳的地区之一。”
自80年代以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1984年9月22日,一普6008钻井队在塔北雅克拉构造上的沙参2井,于5363~5391米井段奥陶系白云岩中,试获特高产油气流,日产原油1000立方米、天然气200万立方米,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普查勘探的重要转折点,在西北大漠中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尔后,油气勘探连连取得重大突破,在早年沙漠踏勘所见石炭一二叠纪地层露头的西南坳陷区麦盖提斜坡终于找到了油气田。对此,康玉柱确认油源来自海相古生代地层。他的根据是:经地质矿产部无锡中心实验室等单位,对沙参2井原油进行多项物理和化学鉴定表明:
原油含蜡量低(2.27%),钒镍比高(7.74);天然气中含氦气高;油田水钾、硼、溴、碘、锶……等含量也较高。锶/氯为0.004,溴/氯为0.034。原油经全烃气相色谱、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OEP值、碳数范围及主峰碳等均显示为低碳丰度优势的特点。
气相色谱分析,正构烷烃高低碳比为2.1~5.9。据美国学者菲利浦认为:其比值在0.6~1.2为陆相腐泥型标志;1.5~5.0为海相和湖相腐泥型标志。故沙参2井原油母质具腐泥型特征。
原油碳同位素δ13C为-32.41‰;芳烃、非烃、沥青质等含量均小于-32‰,也说明碳同位素较轻,具海相特点。
色谱—质谱分析,没有见到陆相原油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伽马蜡烷和奥利烷。而且色质分析中三环二萜烷含量较高,表明原始生油母质菌藻类数量占优势。
综上所述,沙参2井原油具海相原油特征,原始生油母质以海生菌藻类为主,为腐泥型。由此,康玉柱认为沙参2井油气主要来自于寒武—奥陶系。
许靖华教授在《中国沉积盆地的成因》的论述中,对塔里木盆地的看法是这样的: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盆地,它的规模和形状可与现代的弧后盆地日本海对比。
塔里木的基底埋藏很深,为寒武纪变质岩和古生代浅海沉积岩,在盆地周围已经出露或者埋藏在盆地中央很浅的隆起上,估计塔里木下伏着地台碳酸盐岩和大陆壳,但未证实。前寒武纪至古生代浅海沉积分布于盆地的最深部位,从地震剖面上追踪这些地层深达7公里(地质部非出版资料,1987)。
昆仑山脉和塔里木盆地C—P地层包括火山碎屑岩、粗碎屑岩和黑色页岩,晚古生代深成侵入岩形成昆仑山脉主峰,喀拉昆仑发现二叠—三叠系的浊积岩。所有这些特征存在活动板块边缘,火山弧产生火山岩、火山岩则来自深部岩基。深海槽中的浊积岩分布于昆仑山以南的前弧盆地,弧的南部是天山弧后盆地,已由海底扩张陆壳漂移而成。
从重力资料估计,塔里木莫霍面埋藏在40公里左右,最大沉积厚度为15公里、最小地壳厚度为25公里。塔里木弧后盆地显然下伏着减薄了的陆壳,偶然出现的大的正磁力异常最大值为350nT,说明那些地方也是盆地最深处,由塔里木中央隆起负异常分为两个正异常带。这些大的磁力异常说明存在洋壳,塔里木弧后凹陷扩大很厉害,为铁镁质岩石侵入的海底扩张阶段。根据均衡条件凹陷底为洋壳,磁异常和沉积厚度对比的结果认为,磁力异常最大处也是沉积最厚的地方。
负异常出现在塔里木中心,据观察这条带为陆壳,这条弓形的脊将弧后盆地分成两部分,一个残留弧和一个塔里木中心脊,视其几何形态像一个弧,塔里木二叠系岛弧是很复杂的,可能在菲律宾有一个现实的模型。前弧沿昆仑山方向可与现在的马里安娜弧对比,塔里木的中央脊将塔里木的南凹陷与北部分开,与现今的九洲—帕劳海(Kyushu—Palan)脊相当。
塔里木盆地是在早中生代古Tethys海消失在昆仑山背后形成的。盆地中心,中生代堆积近10公里厚的沉积,与中生代沉降相均衡。盆地在弧-陆相碰后完全与开阔海隔绝,接受了巨厚的侏罗系陆相沉积。气候温暖、潮湿,因为达到了均衡沉降的极限,沉积率降低,白垩—老第三系海相层,相对比较薄,塔里木于新第三纪中新世时又重新活动,这时陆相地层沉积于数个拉张成因的边缘槽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