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贡觉县油扎盐矿()
油扎盐矿位于贡觉县东南,有简易公路通往矿区,交通较方便。
盐矿产于老第三系贡觉组杂色泥砾岩中。矿体长3公里,宽0.5—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是一个大的透镜体。石盐矿石分为含泥砾石盐矿石、泥砾质盐矿石、泥砾盐矿石和脉状盐矿石四种类型,矿石主要由石盐、石膏、白云石、方解石和泥砾组成。矿体平均厚度265.91米,氯化钠含量一般为20%—50%,最高可达95.12%,为一中型矿床。
矿区有一盐泉从地下流出,流量约0.48升/秒,含盐度37.67毫克/升。相传西藏和平解放前,盐泉周围有藏兵把守,当地群众吃盐十分困难,要向藏兵缴纳一定数量的青稞方能背取盐泉之水熬晒取盐。
1951年,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李璞等在藏东地区进行路线地质及矿产调查时,对油扎、察那托两个盐泉以及这一地区的地层和含盐性做了粗略的地质工作,将这套含盐红色地层称为“贡觉红层”,为盐矿普查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四川省地质局科研所钾盐研究室于1971年再次调查了这两个盐泉点,把“贡觉红层”的时代初步定为白垩纪,并第一次提出“角砾岩化次生岩”是含盐层位。其后四川省地质局第三区测队进行昌都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根据油扎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组合特征,首次将“贡觉红层”确定为第三系贡觉群。
1973—1975年,西藏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何书元等对贡觉群主要地段进行了1∶20万路线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调查,划分了三个含盐远景区段,并在贡觉群中采到了老第三系化石。编写有《西藏昌都地区第三系贡觉红层盐矿普查报告》。
80年代初,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了要求有关部门解决昌都地区农牧民食用盐困难的提案。第一地质大队重新分析和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有关资料,提出在油扎—察那托一带可望找到工业食用盐矿床,并建议首先进行重力和电法测量工作。1982年西藏地质局物探大队由李志达、雷自孝组成的盐矿普查分队在第一地质大队陈开国等的配合下开展了物探工作,圈定出两个低负重力异常区,其中1号异常面积6平方公里,估算盐矿储量2.5亿吨,提出了验证孔位,建议工程验证。
1984—1985年,西藏第一地质大队组成陈开国为技术负责人,有陈庆云、马永海等技术人员参加的盐矿分队对油扎盐矿开展了普查—详查工作。首先在物探异常范围内施工了3个钻孔,均探到了厚达百米以上的盐石层,证实了物探的推断。1985年转入详查,测制了1∶1万地形图及地质简测图,投入钻探工作量3555米,探明氯化钠总储量3.39亿吨,其中可利用储量3.02亿吨。
利用物探方法勘查盐矿在西藏是第一次,实践证明,用重力物探方法探寻埋藏在深部的盐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效果,油扎盐矿的勘查就是典型的一例。
② 昌都贡觉县万州烤鱼电话
建议咨询当地的人工服务台。
或者是咨询当地的人员。
或者是自己在网上查查就好
③ 西藏昌都贡觉县有个热克地区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背景
平均是4000米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④ 贡觉县至昌都的汽车票多少钱
86块钱到83块钱不等。
⑤ 贡觉县有高原反应吗
贡觉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唐古拉山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西岸。全境位于东经97°51'43″至98°58'53″,北纬30°11'58″至30°15'55″之间,东与四川白玉、巴塘两县隔江相望,南连芒康县,西邻察雅、昌都两县,北接江达县和川藏公路(国道317线)79公里,西至昌都254公里,至拉萨1374公里,东越金沙江、康定到成都1196公里。[4]
气候
贡觉县
贡觉县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受纬度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气温偏低,日温差较大。年降水量斗25.5毫米。年日照时数约2101小时。境内自然灾害较多,常见的有干旱、冰雹、洪水、霜、雪、地震、滑坡、泥石流、风沙等。[5]
年平均气温6.5℃,七月份平均气温14.6℃,日平均气温0℃以上将续245天,无霜期85天,年平均降雨量480毫米。整个气候有五个特点:一是气温偏低,年差小,春季相连,冬季较长;二是降雨量偏少,水热同季,旱雨分明;三是土温低于气温,冻土时间长;四是晴天,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五是立体气候显著,灾害性天气较多。[6]
地形
贡觉县属东南三江流域的横断山峡谷区。群山连绵,山高峰锐,谷深坡陡,丘原交错,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步,高山、森林、草原并存。贡觉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低海拔2570米,最高海拔5443米。平均海拔4021米。地貌大体可分为东南峡谷区,西部河流区和西南谷原区。[5]
水文
贡觉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常年性大小河流二十余条,全县大小湖泊46个,水塘96座,蓄水8万立方米,引水渠450条,可灌耕地3.21万亩,保灌28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