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普洱有幾個縣
普洱市下轄1市轄區,9自治縣。區:思茅區。自治縣: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威遠鎮)、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勐朗鎮)、西盟佤族自治縣(勐梭鎮)、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烈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娜允鎮)。
思茅區:4鎮:思茅鎮、南屏鎮、倚象鎮、思茅港鎮,3鄉:龍潭彝族傣族鄉、雲仙彝族鄉、六順鄉。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6個鎮,3個鄉:寧洱鎮、磨黑鎮、同心鎮、德化鎮、勐先鎮、梅子鎮、普義鄉、黎明鄉、德安鄉。
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文井、漫灣、大朝山東鎮4個鎮和花山、大街、太忠、龍街、文龍、安定、林街、曼等、景福9個鄉。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4個鎮、5個鄉: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者東鎮、田壩鄉、古城鄉、振太鄉、九甲鄉、和平鄉。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威遠鎮、永平鎮、民樂鎮、正興鎮、景谷鎮、鳳山鎮6個鎮及勐班鄉、益智鄉、半坡鄉、碧安鄉4個鄉。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轄15個鄉(鎮):聯珠鎮、通關鎮、魚塘彝族鄉、龍潭鄉、文武鄉、景星鄉、新撫鄉、團田鄉、泗南江鄉、雅邑鄉、新安鄉、孟弄彝族鄉、龍壩鄉、那哈鄉、壩溜。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下轄3個鎮、17個鄉:鎮:勐朗鎮、上允鎮和糯扎渡鎮。鄉:謙六彝族鄉、東河鄉、大山鄉、南嶺鄉、酒井哈尼族鄉、惠民哈尼族鄉、東回鄉、拉巴鄉、竹塘鄉、富邦鄉、安康佤族鄉、文東佤族鄉、富東鄉、雪林佤族鄉、木戛鄉、發展河哈尼族鄉和糯福鄉。
西盟佤族自治縣:轄2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勐梭鎮、勐卡鎮、翁嘎科鄉、力所拉祜族鄉、岳宋鄉、新廠鄉、中課鄉。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下轄5個鎮、2個鄉,分別為勐烈鎮、整董鎮、康平鎮、寶藏鎮、曲水鎮、國慶鄉、嘉禾鄉。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3鄉3鎮,分別為:公信鄉、富岩鄉、景信鄉、芒信鎮、勐馬鎮、娜允鎮。
㈡ 西盟縣屬於哪個市
西盟縣隸屬於普洱市。
西盟佤族自治縣成立於1965年3月5日,是雲南省佤族聚居邊境縣,普洱市(原名思茅,2007年改名)轄縣,位於省境西南部,西與緬甸為鄰。縣城距省會昆明625千米 ,距普洱市225千米;與緬甸佤邦接壤,國境線長89.33千米。總人口為9萬餘人,少數民族人口達到了90%。
㈢ 求從廣州去雲南普洱西盟佤山旅遊攻略
本景區含勐梭龍潭、龍摩爺聖地、永克洛等景區點。門票價格:50元
【勐梭龍潭】勐梭龍潭為天然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170米,近似蘑菇狀,面積580畝,蓄水量500萬立方米,最深37米,平均深度11.5米,年平均水溫23度。主要景觀有:麂子窩、聖水、蟒蛇谷、龍摩爺、盤須岩、祈雨窪、將軍呤、猴子崖、多情樹、仙石凹、賧佛山、千指樹、樹包石、相思樹、聚友灘、緬寺、觀碧亭、王冠蕨等。
【龍摩爺】「龍摩爺」為佤語發音,意為聖地,相傳是眾神靈的聚集地。龍摩爺是佤族朝拜神靈,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的地方。景區內有不計其數的牛頭依山勢錯落有致地懸於殘崖絕壁和蒼天古木之上,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是探究神秘的阿佤文化的首選地。
【地理位置】位於西盟縣城城南、勐梭龍潭附近,從縣城步行即可到達。
【永克洛】「永克洛」是佤語,為「木鼓房」或「木鼓寨」之意。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佤族「門神守護者」雕像、聳立的牛頭樁、剽牛樁、藤索橋和神秘的人頭樁。進入「永克洛」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多的木鼓群落和天下第一大木鼓,這里還有《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紀念碑。《阿佤人民唱新歌》創作源於佤族民間的民歌《白鷳鳥》,2002年被定為西盟佤族自治縣縣歌。
(二)里坎瀑布景區(門票價格:20元)
【基本概況】里坎是傣語的發音,意為猴子經常玩耍的地方。景區內有雄偉壯觀的里坎瀑布、驚險刺激的佤族藤索橋和極具葯用價值的砂仁林。在里坎,你可以在水珠四溢的瀑布下充分感受從搖晃不定的藤索橋上走過時的驚心動魄,可以欣賞到如畫般的傣家田園風光……里坎,是現代都市人調節心情,釋放壓力、解除煩悶和疲勞的首選地。
【地理位置】位於西盟縣東北,勐梭鎮里坎寨子附近,距縣城約5公里。
【交通狀況】景區由縣道往勐梭河方向出發,驅車前往約十多分鍾可到達。
(三)木依吉神谷景區(門票價格:20元)
【基本概況】木依吉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幽謐,清澈的泉水從古老的密林深處流出,穿行於原生態的森林和灌木叢中。主要景觀有「榕樹」、「木依吉神像」、「岩畫」、「人頭樁」、五「神潭」等。
【地理位置】位於西盟縣城城南、勐梭龍潭附近的密林中。距縣城約五公里。
【交通狀況】景區由縣道往勐梭鎮方向出發,驅車前往約十來分鍾可到達。
【佤山雲海】在西盟佤山,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宛若仙境、如夢如幻的雲海,秋冬兩季氣勢蔚為壯觀。佤山雲海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起伏涌動,似玉帶斜挎於山腰;它變化萬千,如夢如幻,恍若仙境;它氣勢雄偉,浩瀚壯闊。雲海為佤山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與巍峨的阿佤群山相映成趣。
佤族民居:佤族民居為竹木結構、草屋頂「桿欄」式建築,樓上住人,樓下堆柴禾或養畜禽。佤族民居因生活的地域或支系不同而在房屋裝飾上有所區別。
出門下載好地圖,公交軟體,在你需要時會有幫助
㈣ 普洱市的歷史
我是導游.普洱,去過,一個不大但是很淳樸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來
相傳公元七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瘴癘之區」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鴻遍野、死傷無數。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農,摘采大葉種綠葉供百姓煮沸飲之,瘟疫竟不葯而愈。當地居民為感念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以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並而稱「普洱」,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話傳說。
但事實上,「普洱」是個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於今日雲南的思茅地區。「普洱」為哈尼語,「普」是寨子,「洱」是水灣,「普洱」即水灣大寨。普洱縣原稱寧洱縣,明洪武年間,改為普耳,萬曆年間改稱普洱;普洱自古以來以普洱茶產地和集散地聞名中外,清代時為向朝廷上貢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北緯22°40'-23°36'、東經100°42'-101°37'之間。東和東北沿把邊江與墨江縣分界,南與翠雲區、江城縣相連,西沿小黑江與景谷縣毗鄰,北與鎮源縣相接。總面積44221.34平方千米。總人口236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月光路,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寧洱專區,專署駐寧洱縣。轄寧洱、思茅、六順、車里、佛海、南嶠、鎮越(駐易武)、瀾滄(駐募乃)、景谷(駐威遠)、景東(駐錦屏)、鎮沅(駐按板鎮)、墨江(駐玖聯鎮)、江城(駐勐烈)、寧江(駐勐往)、滄源(駐勐董)等15縣。
1951年寧洱專區改稱普洱專區;寧洱縣改名普洱縣。普洱專區轄15縣。
1952年將滄源縣劃入緬寧專區。瀾滄縣遷駐勐朗壩。普洱專區轄14縣。
1953年將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撤銷六順縣,並入思茅縣;撤銷寧江縣,將勐往、安康2區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雅口、新營盤2區劃歸瀾滄拉祜族自治區。1953年4月7日由瀾滄縣部分地區設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駐募乃)。思茅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4年5月18日江城縣改設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駐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瀾滄縣和瀾滄拉祜族自治區各一部地區合並設置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駐孟連城子)。思茅專區轄7縣、3自治區。
1955年普洱專署遷駐思茅後改稱思茅專區(駐復興鎮)。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改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撤銷瀾滄縣,並入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思茅專區轄6縣、1自治縣、2自治區。
1959年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改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改稱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轄6縣、3自治縣。
1960年撤銷思茅縣,並入普洱縣;撤銷鎮沅縣,並入墨江、景東、景谷3縣及玉溪專區的新平縣。思茅專區轄4縣、3自治縣。
1962年恢復鎮沅縣(駐按板鎮)。思茅專區轄5縣、3自治縣。
1965年由西盟山區設立西盟佤族自治縣。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駐西盟)。思茅專區轄5縣、4自治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稱思茅地區,地區駐普洱縣思茅鎮(原復興鎮)。轄普洱(駐寧洱鎮)、景東(駐錦屏鎮)、鎮沅(駐按板鎮下觀音)、景谷(駐大街鎮)、墨江(駐玖聯鎮)等5縣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駐勐烈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勐朗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駐孟連城子)、西盟佤族自治縣(駐西盟鎮)等4自治縣。
1979年撤銷墨江縣,改設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思茅地區轄4縣、5自治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思茅地區總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縣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355364 景東彝族自治縣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288794 鎮沅彝哈尼拉祜縣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縣 100243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208593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縣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3號):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1)撤銷思茅地區和縣級思茅市,設立地級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駐新成立的翠雲區思茅鎮月光路。(2)思茅市設立翠雲區,以原縣級思茅市的行政區域為翠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過街樓路。(3)地級思茅市轄原思茅地區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翠雲區.
2006年1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瀾滄縣等十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雲政府[2006]6號)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縣1區共撤並鄉鎮18個。其中墨江縣撤並3個,即聯珠鎮、雙龍鄉、碧溪鄉合並設置聯珠鎮,通關鎮與忠愛橋鄉合並設置通關鎮(忠愛橋鄉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聯珠鎮;丙蚌、回龍、民興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通關鎮;忠愛橋鄉以忠愛橋為界,橋西劃入通關鎮,橋東劃入聯珠鎮)。瀾滄縣撤並3個鄉鎮,即東良鄉與勐朗鎮整建制合並,設置勐朗鎮,並將謙邁鄉的布老、包麥地、看馬山三個村民委員會劃入糯扎渡鄉,同時將糯扎渡鄉更名為糯扎渡鎮;撤銷謙邁鄉;新城鄉與謙六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謙六彝族鄉。普洱縣撤並2個鄉鎮,即寧洱鎮與鳳陽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寧洱鎮;磨黑鎮與把邊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大鎮;三章田鄉與者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者東鎮。景東縣撤並2個鄉鎮,即文井鎮與者後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文井鎮;大朝山東鎮永秀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大朝山東鎮。景谷縣撤並2個鄉鎮,即威遠鎮與鍾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威遠鎮;永平鎮與邊江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永平鎮。翠雲區撤並1個鄉,即震東鄉與雲仙鄉整建制合並,設置雲仙彝族鄉。江城縣撤並1個鄉鎮,即勐烈鎮與紅疆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烈鎮。孟邊縣撤並1個鄉鎮,即娜允鎮與南雅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娜允鎮。西盟縣撤銷西盟鎮和莫窩鄉,兩鄉鎮合並,更名為勐卡鎮。
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國函[2007]8號)批准: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各行政區劃:
普洱市 面積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萬
思茅區 面積4093平方千米,人口20萬。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670平方千米,人口1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寧洱鎮。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面積5459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聯珠鎮。
景東彝族自治縣 面積4532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7777平方千米,人口30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威遠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4223平方千米,人口21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恩樂鎮。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476平方千米,人口 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烈鎮。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面積19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娜允鎮。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8807平方千米,人口47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朗鎮。
西盟佤族自治縣 面積1391平方千米,人口 8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梭鎮。
㈤ 雲南省普洱市環境如何
普洱一個不大但是很淳樸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來
相傳公元七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瘴癘之區」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鴻遍野、死傷無數。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農,摘采大葉種綠葉供百姓煮沸飲之,瘟疫竟不葯而愈。當地居民為感念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以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並而稱「普洱」,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話傳說。
但事實上,「普洱」是個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於今日雲南的思茅地區。「普洱」為哈尼語,「普」是寨子,「洱」是水灣,「普洱」即水灣大寨。普洱縣原稱寧洱縣,明洪武年間,改為普耳,萬曆年間改稱普洱;普洱自古以來以普洱茶產地和集散地聞名中外,清代時為向朝廷上貢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北緯22°40'-23°36'、東經100°42'-101°37'之間。東和東北沿把邊江與墨江縣分界,南與翠雲區、江城縣相連,西沿小黑江與景谷縣毗鄰,北與鎮源縣相接。總面積44221.34平方千米。總人口236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月光路,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寧洱專區,專署駐寧洱縣。轄寧洱、思茅、六順、車里、佛海、南嶠、鎮越(駐易武)、瀾滄(駐募乃)、景谷(駐威遠)、景東(駐錦屏)、鎮沅(駐按板鎮)、墨江(駐玖聯鎮)、江城(駐勐烈)、寧江(駐勐往)、滄源(駐勐董)等15縣。
1951年寧洱專區改稱普洱專區;寧洱縣改名普洱縣。普洱專區轄15縣。
1952年將滄源縣劃入緬寧專區。瀾滄縣遷駐勐朗壩。普洱專區轄14縣。
1953年將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撤銷六順縣,並入思茅縣;撤銷寧江縣,將勐往、安康2區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雅口、新營盤2區劃歸瀾滄拉祜族自治區。1953年4月7日由瀾滄縣部分地區設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駐募乃)。思茅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4年5月18日江城縣改設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駐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瀾滄縣和瀾滄拉祜族自治區各一部地區合並設置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駐孟連城子)。思茅專區轄7縣、3自治區。
1955年普洱專署遷駐思茅後改稱思茅專區(駐復興鎮)。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改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撤銷瀾滄縣,並入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思茅專區轄6縣、1自治縣、2自治區。
1959年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改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改稱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轄6縣、3自治縣。
1960年撤銷思茅縣,並入普洱縣;撤銷鎮沅縣,並入墨江、景東、景谷3縣及玉溪專區的新平縣。思茅專區轄4縣、3自治縣。
1962年恢復鎮沅縣(駐按板鎮)。思茅專區轄5縣、3自治縣。
1965年由西盟山區設立西盟佤族自治縣。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駐西盟)。思茅專區轄5縣、4自治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稱思茅地區,地區駐普洱縣思茅鎮(原復興鎮)。轄普洱(駐寧洱鎮)、景東(駐錦屏鎮)、鎮沅(駐按板鎮下觀音)、景谷(駐大街鎮)、墨江(駐玖聯鎮)等5縣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駐勐烈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勐朗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駐孟連城子)、西盟佤族自治縣(駐西盟鎮)等4自治縣。
1979年撤銷墨江縣,改設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思茅地區轄4縣、5自治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思茅地區總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縣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355364 景東彝族自治縣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288794 鎮沅彝哈尼拉祜縣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縣 100243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208593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縣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3號):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1)撤銷思茅地區和縣級思茅市,設立地級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駐新成立的翠雲區思茅鎮月光路。(2)思茅市設立翠雲區,以原縣級思茅市的行政區域為翠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過街樓路。(3)地級思茅市轄原思茅地區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翠雲區.
2006年1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瀾滄縣等十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雲政府[2006]6號)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縣1區共撤並鄉鎮18個。其中墨江縣撤並3個,即聯珠鎮、雙龍鄉、碧溪鄉合並設置聯珠鎮,通關鎮與忠愛橋鄉合並設置通關鎮(忠愛橋鄉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聯珠鎮;丙蚌、回龍、民興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通關鎮;忠愛橋鄉以忠愛橋為界,橋西劃入通關鎮,橋東劃入聯珠鎮)。瀾滄縣撤並3個鄉鎮,即東良鄉與勐朗鎮整建制合並,設置勐朗鎮,並將謙邁鄉的布老、包麥地、看馬山三個村民委員會劃入糯扎渡鄉,同時將糯扎渡鄉更名為糯扎渡鎮;撤銷謙邁鄉;新城鄉與謙六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謙六彝族鄉。普洱縣撤並2個鄉鎮,即寧洱鎮與鳳陽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寧洱鎮;磨黑鎮與把邊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大鎮;三章田鄉與者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者東鎮。景東縣撤並2個鄉鎮,即文井鎮與者後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文井鎮;大朝山東鎮永秀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大朝山東鎮。景谷縣撤並2個鄉鎮,即威遠鎮與鍾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威遠鎮;永平鎮與邊江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永平鎮。翠雲區撤並1個鄉,即震東鄉與雲仙鄉整建制合並,設置雲仙彝族鄉。江城縣撤並1個鄉鎮,即勐烈鎮與紅疆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烈鎮。孟邊縣撤並1個鄉鎮,即娜允鎮與南雅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娜允鎮。西盟縣撤銷西盟鎮和莫窩鄉,兩鄉鎮合並,更名為勐卡鎮。
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國函[2007]8號)批准: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各行政區劃:
普洱市 面積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萬
思茅區 面積4093平方千米,人口20萬。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670平方千米,人口1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寧洱鎮。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面積5459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聯珠鎮。
景東彝族自治縣 面積4532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7777平方千米,人口30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威遠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4223平方千米,人口21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恩樂鎮。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476平方千米,人口 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烈鎮。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面積19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娜允鎮。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8807平方千米,人口47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朗鎮。
西盟佤族自治縣 面積1391平方千米,人口 8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梭鎮。
㈥ 雲南思茅市 西盟佤族自治縣 勐卡鎮
你最好用那個申通快遞,他們很負責的。但是你說的那個地址是不行的,因為只又郵政的業務開展到鄉鎮,其他所有的都不到的。你可以郵寄到縣上在請客車司機轉一下。
㈦ 普洱市的歷史是什麼
普洱的由來
相傳公元七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瘴癘之區」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鴻遍野、死傷無數。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農,摘采大葉種綠葉供百姓煮沸飲之,瘟疫竟不葯而愈。
當地居民為感念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以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並而稱「普洱」,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話傳說。
但事實上,「普洱」是個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於今日雲南的思茅地區。「普洱」為哈尼語,「普」是寨子,「洱」是水灣,「普洱」即水灣大寨。普洱縣原稱寧洱縣,明洪武年間,改為普耳,萬曆年間改稱普洱;普洱自古以來以普洱茶產地和集散地聞名中外,清代時為向朝廷上貢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寧洱專區,專署駐寧洱縣。轄寧洱、思茅、六順、車里、佛海、南嶠、鎮越(駐易武)、瀾滄(駐募乃)、景谷(駐威遠)、景東(駐錦屏)、鎮沅(駐按板鎮)、墨江(駐玖聯鎮)、江城(駐勐烈)、寧江(駐勐往)、滄源(駐勐董)等15縣。
1951年寧洱專區改稱普洱專區;寧洱縣改名普洱縣。普洱專區轄15縣。
1952年將滄源縣劃入緬寧專區。瀾滄縣遷駐勐朗壩。普洱專區轄14縣。
1953年將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撤銷六順縣,並入思茅縣;撤銷寧江縣,將勐往、安康2區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雅口、新營盤2區劃歸瀾滄拉祜族自治區。1953年4月7日由瀾滄縣部分地區設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駐募乃)。思茅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4年5月18日江城縣改設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駐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瀾滄縣和瀾滄拉祜族自治區各一部地區合並設置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駐孟連城子)。思茅專區轄7縣、3自治區。
1955年普洱專署遷駐思茅後改稱思茅專區(駐復興鎮)。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改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撤銷瀾滄縣,並入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思茅專區轄6縣、1自治縣、2自治區。
1959年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改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改稱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轄6縣、3自治縣。
1960年撤銷思茅縣,並入普洱縣;撤銷鎮沅縣,並入墨江、景東、景谷3縣及玉溪專區的新平縣。思茅專區轄4縣、3自治縣。
1962年恢復鎮沅縣(駐按板鎮)。思茅專區轄5縣、3自治縣。
1965年由西盟山區設立西盟佤族自治縣。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駐西盟)。思茅專區轄5縣、4自治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稱思茅地區,地區駐普洱縣思茅鎮(原復興鎮)。轄普洱(駐寧洱鎮)、景東(駐錦屏鎮)、鎮沅(駐按板鎮下觀音)、景谷(駐大街鎮)、墨江(駐玖聯鎮)等5縣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駐勐烈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勐朗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駐孟連城子)、西盟佤族自治縣(駐西盟鎮)等4自治縣。
1979年撤銷墨江縣,改設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思茅地區轄4縣、5自治縣。
2006年1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瀾滄縣等十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雲政府[2006]6號)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縣1區共撤並鄉鎮18個。其中墨江縣撤並3個,即聯珠鎮、雙龍鄉、碧溪鄉合並設置聯珠鎮,通關鎮與忠愛橋鄉合並設置通關鎮(忠愛橋鄉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聯珠鎮;丙蚌、回龍、民興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通關鎮;忠愛橋鄉以忠愛橋為界,橋西劃入通關鎮,橋東劃入聯珠鎮)。
瀾滄縣撤並3個鄉鎮,即東良鄉與勐朗鎮整建制合並,設置勐朗鎮,並將謙邁鄉的布老、包麥地、看馬山三個村民委員會劃入糯扎渡鄉,同時將糯扎渡鄉更名為糯扎渡鎮;撤銷謙邁鄉;新城鄉與謙六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謙六彝族鄉。普洱縣撤並2個鄉鎮,即寧洱鎮與鳳陽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寧洱鎮;磨黑鎮與把邊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大鎮;三章田鄉與者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者東鎮。景東縣撤並2個鄉鎮,即文井鎮與者後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文井鎮;大朝山東鎮永秀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大朝山東鎮。景谷縣撤並2個鄉鎮,即威遠鎮與鍾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威遠鎮;永平鎮與邊江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永平鎮。翠雲區撤並1個鄉,即震東鄉與雲仙鄉整建制合並,設置雲仙彝族鄉。江城縣撤並1個鄉鎮,即勐烈鎮與紅疆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烈鎮。孟邊縣撤並1個鄉鎮,即娜允鎮與南雅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娜允鎮。西盟縣撤銷西盟鎮和莫窩鄉,兩鄉鎮合並,更名為勐卡鎮。
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國函[2007]8號)批准: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