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木里縣,在哪裡
木里藏族自治縣坐落於四川省西南邊緣,位居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北,地理坐標為東經100°03′~101°40′,北緯27°40′~29°10′。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37262人,面積13246.38平方千米。縣境東南行政區域界線217.75公里;西北行政區域界線520.7公里;西南行政區域界線134.81公里。東跨雅礱江,西抵貢嘎山,南臨金沙江,北靠甘孜州。
Ⅱ 涼山州木里縣是怎樣的地方
9月9日,由王如女士策劃組織的「陳進:夢幻木里――失落的土司王國」講座在成都東玉龍街屋頂櫻園成功舉辦,來自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及櫻緣薈特邀嘉賓50餘人參加了講座。
涼山州木里縣副縣長、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資深攝影家陳進先生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把人們帶入了神秘的木里王國。
歷史、宗教、民族、自然、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傳說等等。大概知道很少人了解木里,所以,作為一個過去這些年一心一意研究木里的人,陳進先生恨不得在兩小時內告訴人們木里所有的好。
薩迦派(花教),創始於1073年,因該教派主寺薩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薩迦(藏語意為白土)。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三怙主」的紅、白、藍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紅白藍三色與「三怙主」雪山本色
鹽源瀘沽湖地區,元朝忽必烈留下5個百戶長戍邊,後來逐漸形成鹽源左、右、前、中、後5所土司。1957年鹽源將後所與木里所屬瀘沽湖達祖村互換,故鹽源5所,唯獨缺後所。
他確實成功了。有人說「國慶就去木里看看」??因為陳進先生呈現給人們的木里實在是??實在是,太美了??
用陳進先生的話說:九寨溝的海子+稻城的雪山+藏傳佛教+土司文化+多民族文化??都可以在木里找到。對了,還要加上原始森林。木里的原始森林佔全國的1%,四川省的1/10,名副其實的原始森林大縣。
高潮在他為櫻緣薈特別製作的木里視頻中到來。陳進先生獨立拍攝、製作完成的這個短片,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用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生活在這里人們的深情,把可以洗滌心靈的影像、音樂呈現在人們面前。
裡面有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高山杜鵑花海??
裡面有成品字型排列的三怙主雪山。三怙主,多少年來一直只是傳說,沒被任何人找到。陳進先生花了兩年時間走訪,根據白水河、日出光照等元素,終於找到「三怙主」(仙乃日、央邁勇、恰朗多吉三座神山)最好的雪山觀景平台――瑪娜茶金。2015年,在他的發現和倡導下,木里建起了瑪娜茶金觀景平台。在這里,他第一次拍到呈品字型排列的三怙主雪山。
潔白的哈達獻給「三怙主」神山(從左至右:央邁勇、恰郎多吉、仙乃日)
一年只有十分鍾的日月同輝耀神山,他拍到了。潔白的哈達獻給「三怙主」神山,他拍到了。蓮花生大師加持「三怙主」神山的地方,如蓮花狀的雲朵,他拍到了??
雅壟江小金河兩艘船交匯,等了整整兩天。
為了等月亮。在雪地里一個人等了三天。結果失望而歸。
為了拍照,搭摩托車過懸崖,陳進先生坐了二十幾公里,其驚險超出人們想像。
把木里的精彩拍出來,當然不只是在路上的辛苦。《木里政教史》、《全賡靖傳》、《木里藏傳佛教》、《木里文史》??通過對這些書籍的深入研讀,通過在木里走鄉串戶跟當地人的交流,他建立起自己的木里「網路全書」。木里末代土司大喇嘛也是首任縣長,陳進給他拍了生前最後一張照片。村民殺年豬,煙霧里現出一個「福」字。木里肉身活佛的傳奇......知識儲備到位,才拍得出獨屬於木里的精彩。
從洛克、威爾遜到斯諾,從麗江木府的改土歸流,瀘沽湖的「五所」,到摩梭人的走婚習俗,以及四川與雲南發生過香格里拉之爭??陳進先生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2014年10月,在恰朗多吉山腳下遇到美國前登山協會主席、78歲的老人家多次進入這片地區,他終生研究洛克,認為洛克心中香格里拉的中心就是木里大寺。爭來爭去,木里才是香格里拉的核心。
講座現場,著名音樂人、作曲家賈錦江先生演奏了教父主題曲《柔聲傾訴
》、古典吉他名曲《淚》、自己改編成爵士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自己的原創作品《別》。賈錦江先生的原創樂曲《格桑花》作為木里風光的配樂,很搭!
最後,分享一個地名: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項腳蒙古族鄉阿牛窩子漢族村,您是否已經體會到博大精深的木里民族文化?
陳進先生史詩般、文獻性的專著《夢幻木里――失落的土司王國》正在編印出版中,敬請期待。
部分參加講座人員與陳進先生合影留念
Ⅲ 木里藏族自治縣
錦屏一級水電站
總投資約240億元的錦屏一級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和鹽源縣境內,是雅礱江幹流下游龍頭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360萬千瓦,年均發電166.2億千瓦時,305米高的拱壩為世界第一高壩。作為雅礱江幹流下游卡拉至江口河段規劃的5個梯級電站的龍頭電站,其開發任務主要是發電。它與二灘水電站聯合運行共有150多億立方米的庫容,補償效益還可延伸至金沙江下游和長江葛洲壩、三峽電站,同時具有重要的攔沙、蓄洪作用,減輕長江中下游防洪負擔。
據了解,錦屏一級水電站計劃2012年首台機組發電,2014年竣工。電站建成後,將緩解四川電力季節性短缺和結構性短缺的嚴重矛盾,並送電至重慶和華東地區,其中一半電量送往華東。
這個是正在建設中的.還是你說的修是維護啊?
Ⅳ 涼山州有哪些縣
截至2018年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7個縣市,分別是:西昌市、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木里藏族自治縣。
1、西昌市
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安寧河谷地區,幅員面積2651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8個鎮、29個鄉(其中12個彝族鄉,2個回族鄉),常住人口77.5萬人,城鎮化率57.57%。西昌屬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素有小「春城」之稱。
冬暖夏涼、四季如春。西昌旅遊資源豐富,是大香格里拉旅遊環線、川滇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節點。境內及周邊有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靈山寺、衛星發射基地、知青博物館、黃聯土林等旅遊景區。
2、鹽源縣
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00°42′09″-102°03′44″,北緯27°06′31-28°16′31″之間。
東隔雅礱江與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相望,南接鹽邊縣,西連雲南省寧蒗縣,北與木里藏族自治縣、冕寧縣山水相連。鹽源縣幅員面積8398.6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鹽源縣轄8個鎮、25個鄉、1個民族鄉。
3、會理縣
古稱會無、會川,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因「川原並會,政平頌理」而得名。會理縣位於四川省最南端,地處攀西腹心地帶。全縣幅員面積4527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轄5個街道、25個鄉鎮、1個管委會,2017年末常住人口44.35萬人。縣內有漢、彝、藏、回、傣等2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6.7%。
4、寧南縣
隸屬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南部東側,東臨金沙江與雲南省巧家縣隔江相望。寧南縣總面積1667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轄6個鎮、19個鄉、124個村、8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9萬人(2014年);是一個以漢族為主,彝、布依、回、藏、蒙古等多民族雜居的山區農業縣。
5、布拖縣
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涼山州東南部大涼山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2°43′—103°04′,北緯27°16′—27°56′,距州府西昌114公里。與昭覺、普格、寧南、金陽等縣接壤,與雲南省巧家縣隔金沙江相望。
於1955年3月建縣,是一個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區半農半牧縣。全縣幅員面積1685平方公里,有耕地31.65萬畝,林地84萬畝,草地118萬畝。截至2004年,布拖縣轄3個鎮、27個鄉布拖縣轄3個鎮27鄉,189個行政村。
6、昭覺縣
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北緯27°45′—28°21′,東經102°22′—103°19′之間。東鄰美姑、雷波縣,南連金陽、布拖、普格縣,西接西昌市、喜德縣,北靠越西縣。縣境東西長95.28公里,南北寬66.15公里,面積2699平方公里。
2010年,昭覺縣轄1個鎮,46個鄉,至2012年底,昭覺縣總人口26.84萬人。主要有彝族、藏族等民族分布,其中彝族占總人口的97.6%。昭覺是全國彝族人口大縣,齊集什扎、所地、阿都、依諾四大方言。
7、冕寧縣
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處在東經101°38′~102°25′,北緯28°05′~29°02′之間,東鄰越西、喜德,南接西昌、鹽源,西連九龍、木里,北毗石棉。截至2013年,冕寧縣轄38個鄉鎮,總面積4420平方公里。
8、甘洛縣
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橫跨東經102°27′38″~103°01′45″,北緯28°38′24″~29°18′32″。
東以馬鞍山為界,與樂山市峨邊縣和金口河區交界;南與美姑、越西縣接壤;西與雅安市石棉縣毗鄰;北臨大渡河與雅安市望。全縣行政區域面積2150.79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甘洛縣轄7個鎮、21個鄉。
9、雷波縣
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四川省西南邊緣的橫斷山脈東段小涼山,金沙江北岸,幅員面積2932平方公里。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7°49′-28°36′,東經103°10′-52′之間。雷波縣幅員面積2932平方公里。
按現行政區劃,東南隔江與雲南省永善縣相望,北與宜賓、樂山地區相鄰,西接美姑縣,西南緊連昭覺縣、金陽縣。截止2014年,雷波縣個5鎮,43個鄉。
10、木里藏族自治縣
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邊緣,東跨雅礱江,西抵貢嘎山,南臨金沙江,北靠甘孜州,幅員面積1.3萬平方公里。
全縣平均海拔3100米,相對高差4488米。木里縣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自治民族,包括彝、漢、蒙古、納西等21個民族的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
Ⅳ 四川涼山州有幾個縣1其中幾個是國家級貧困縣
有我村,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石海鄉千莫組,幹部根本就沒有看貧困戶,我村基本都是土房,幹部根本不管,幹部只看條件好的,只看看好做好看的,根本不看土房貧困戶,因為我村根本沒有人 有文化,不會舉報!希望國家幹部有好心人來看看 ,
Ⅵ 我是一名四川省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的貧困山區的孩子,今年國家讓我
您好,這里只能一問一答,不能做宣傳廣告什麼的,您應該去別的軟體發您那裡真實的故事,我相信會有幫助你們的慈善機構,感謝您的採納,!
Ⅶ 涼山州17個縣市是什麼
截至2018年6月,涼山州有17個縣市。
分別如下:西昌市 、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木里藏族自治縣。
(7)涼山木里藏族自治縣港股開戶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6月,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7個縣市,542個鄉鎮(其中404個鄉(民族鄉13個)、138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23個社區、3745個行政村(9304個自然村)、19845個村民小組。
1、位置境域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與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與雲南省相望,東臨雲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西連甘孜州,地處北緯26°03'~29°18',東經100°03'~103°52'之間,涼山彝族自治州幅員6.04萬平方公里。
2、氣候
涼山彝族自治州區域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干濕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乾暖;夏半年雲雨較多,氣候涼爽。除尼日河四季較分明外,其它地方以平均氣溫劃分季節,四季不明顯,海拔較高地區無夏,南部海拔較低地區無冬。
3、人口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戶籍人口521.29萬人,增長1.71%。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93.61萬人,占總人口的56.32%;彝族人口為275.73萬人,占總人口的52.89%。
參考資料:網路——涼山彝族自治州
Ⅷ 涼山彝族自治州建州時間
1952年10月1日設立涼山彝族自治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昭覺縣。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區改設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康省撤銷後,劃歸四川省。
1978年,撤銷西昌地區,將西昌、德昌、冕寧、會理、寧南、會東6縣和鹽源彝族自治縣、木里藏族自治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州;米易、鹽邊2縣劃歸渡口市領導。
涼山彝族自治州駐地由昭覺縣遷至西昌縣,鹽源彝族自治縣改為鹽源縣。
2012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將迎來建州60周年。
Ⅸ 木里藏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劃
1953年2月19日,木里藏族自治區(縣級)成立,4月,全境劃設三個區。
1953年9月,在全縣劃設19個鄉。
1957年將二區(博瓦區)列瓦代管的白烏腳村、一區(瓦廠區)大壩所轄之大嘴村劃歸鹽源縣管轄。
1958年,全縣開始實現「人民公社化」,縣內各鄉先後改名為「人民公社」。
1966年將鹽源縣所轄的後所鄉劃歸木里二區管轄,經過兩期整建人民公社和增設部分公社,至1972年,全縣共轄3個區,29個人民公社。
1981年,全縣開展地名普查,對縣內區、公社進行了命名標准化處理。
1983年,全縣恢復鄉的建制。
1984年11月,將俄亞鄉改建為納西族鄉;屋腳鄉、項腳鄉改建為蒙古族鄉;白碉鄉、固增鄉改建為苗族鄉
1984年12月,省政府批復建立喬瓦鎮。全縣轄3個區,1個鎮、29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
1992年11月12日,根據撤區、並鄉、建鎮的精神,縣政府撤銷博凹鄉建制,原博凹鄉行政區域轉為喬瓦鎮建制。
2006年全縣轄3個區、1個鎮、28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9個相當於鄉級的牧場。 木里藏族自治縣坐落於四川省西南邊緣,位居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北,地理坐標為東經100°03′~101°40′,北緯27°40′~29°10′。縣境東南與州內的冕寧、鹽源縣接壤,行政區域界線217.75公里;西北與甘孜州稻城、理塘、雅江、康定、九龍縣相連,行政區域界線520.7公里;西南分別與雲南省的香格里拉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相鄰,行政區域界線134.81公里。東跨雅礱江,西抵貢嘎山,南臨金沙江,北靠甘孜州,東西寬約160公里,南北長約170公里。縣府所在地喬瓦鎮,距涼山州首府西昌254公里。
境內有省道稻攀路S216線全長275千米,通鄉公路28條,通車里程1011千米;2011年末擁有客運車輛46台、655座位,客運量123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099萬人·公里。農村客運站點20個,日客運量270人次。
Ⅹ 涼山州木里縣各鎮,鄉的名字
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中段,位於四川省西南邊緣,境內山巒重疊,河流環繞。縣境東面和東北面與冕寧縣及甘孜州九龍、康定二縣隔雅礱江遙望,北面與甘孜州雅江、理塘二縣接壤。西南和西北面與甘孜州稻城縣連界,南面和東南面與本州鹽源毗鄰,西南面與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麗江地區寧蒗彝族自治縣犬牙交錯,並同雲南省麗江地區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一江相隔。縣內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相對高差大,氣候、土壤、植被呈明顯的垂直變化,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
全縣幅員134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278公頃。轄3個工委、1個鎮、28個鄉、9個牧場、112個村、604個村民小組。
全縣居住著藏、彝、苗、漢、蒙古等17種民族。1999年末全縣總人口122112人,少數民族人口94053人,占總人口的77.02%,其中藏族人口39025人,佔31.96%,彝族人口33026人,佔27.05%。
木里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到處是神奇群峰,綠色海洋,珍禽異獸,遍地是奇花吐艷。早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留下了美、英等國考察組、探險家的足跡,是前來投資、旅遊、觀光、考察、合作的好地方。
木里的水能、礦產、野生菌類、中葯材、動植物、土特產品(主要有核桃、花椒、沙棘、貝母、蟲草、麝香、鹿茸、松茸、檸檬等)也十分豐富。
由於地形地貌、交通、自然條件、社會文化等制約,木里依然是一個國定貧困縣,人民的生活條件依然還很艱苦。但是,如果你到木里來,你會發現這里的民俗民風非常古樸,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更讓你有一種回到「遠古時代」、「返樸歸真」的感覺,這里的藏族同胞們的熱情,大方、殷情好客。
經濟大事記
1979年2月,中共木里縣委召開三級會議,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著重研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及盡快把農業搞上去的問題。
1979年9月,總投資48.7萬元的縣水泥廠竣工,並投入試產。
1983年7月,木里農村遭30多年罕見災害性天氣,倒塌房屋13間,大量牲畜死亡5129頭,雷擊死亡4人。
1984年11月,國家撥款150萬元擴建縣松香廠、改「滴水法」生產為「間歇式蒸煮法」生產,生產能力由年產300噸提高到1500噸。
1984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木里成立了白碉、固增、屋腳、項腳、俄埡5個民族鄉。
1988年8月,縣副食品加工廠與吉林聯辦松茸罐頭廠,當年產清水松茸罐頭80噸,產值36萬元,獲利8萬元。
1989年2月,縣內9個國營牧場遭受30年來罕見特大雪災,死亡氂牛4532頭,綿羊死亡7564隻,直接經濟損失130萬元。
1990年7月投資7500萬元,年產硫酸鹽漂白木漿板10050噸的木里紙漿廠舉行奠基儀式。
1992年1月,總投資1730萬元,裝機容量為3×2500千瓦的博瓦河三級電站竣工投產。11月,博瓦河三級電站(裝機容量3×2500千瓦)正式通過驗收。
1992年11月19日,在木里大寺舉行「木里藏傳佛教十世活佛邊瑪仁青就職大會」,頒布了《活佛證書》。
1998年7月—9月,木里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災害,大量基礎設施被毀,城區電站徹底被毀,全縣28個鄉至今未恢復通訊,木里曾一度成為孤城、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以上
1998年8月,天保工程啟動,以林業為支柱的木里縣經濟將倒退到30年前的水平,對木里的經濟、社會事業、政治穩定帶來了巨大影響。
1999年,扭虧無望,欠債累累的木里紙漿廠宣告破產。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可使用土地面積118.69萬公頃,住宅用地0.3萬公頃,農業用地1.405萬公頃,其它用地13.77萬公頃。林業用地78.3萬公頃,牧業用地38萬公頃。
礦產資源:縣境內已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13種,45處礦產地,其中尤以黃金、鐵、鋁、水晶等礦產資源為最(耳澤黃金地質儲量24.4噸;央島褐鐵礦D級儲量928萬噸;後所菱鐵礦儲量509萬噸;新山鉛鋅礦儲量22.7萬噸)。
森林資源:境內林業用地1174.50萬畝,占幅員面積的59.11%。由珍貴針葉樹種(含鐵杉屬、園柏屬4個樹種及少量黃杉)構成的針葉林面積為657.9465萬畝,占森林總面積的96.32%;境內活木蓄積量10498.9375萬立方米;境內有木本植物627種,分別屬81科,199屬,其中屬「珍稀瀕危」國家規定保護的樹種主要有:一級保護樹銀杉;二級保護樹白皮雲杉、瀾滄黃杉、水青樹;三級保護樹長蒼冷杉、黃杉、長喙厚朴、硫黃杜鵑、麗江鐵杉、紅椿、雲南榧樹等。
水利資源:縣境內天然徑流量58.13億立方米,人均58150立方米,是四川省人均水量的18.6倍;全境總的水能理論蘊藏量為467.37萬千瓦,小河流可開發水能資源有109處,可開發裝機容量17.4122萬千瓦,可開發系數為0.1209,可開發的年發電量為104468萬度,理塘河、小金河、卧落河、無量河幹流量屬省級資源,雅礱江幹流屬部級國家資源,其蘊藏量未計入水能理論蘊藏量內;境內水域面積9.75萬畝,佔全境幅員的0.50%,其中河流面積8.85萬畝,湖泊面積0.90萬畝。
旅遊資源:木里山河壯麗,氣勢磅礴,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素有「綠色寶庫」、「天然動物園」、「黃金世界」之美稱。境內名山較多,4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95座,其中最高峰降別勇、強朗多傑高5958米;全縣佛教聖地有三大寺及許多小經堂;境內天然秀美的原始高原、湖泊就有十多個。風景優美的蓋地、長海子、丁多海子及貢嘎山等是最理想的旅遊景點。這里的雪山、林海、奇峰、異水、溶洞、飛瀑、古寺、佛光等都是有待開發的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動植物及菌類資源:在俗稱「植物樂園」的木里山區,生長著千百種可供利用的野生中葯材,有100多個品種,國家指定的二十四種二類葯材中,木里就有12種。全縣葯材年產量達100噸,蟲草、貝母、靈芝、三七、雪蓮花等久負勝名。各種菌類如蘑菇、雞棕、木耳很豐富,特別是松茸,近幾年身價倍增,遠銷日本,馳名中外。由於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為野生動物園繁衍生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整個木里山區就是一座天然的動物園,棲息著上百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其中小熊貓、白唇鹿、雲豹、長臂猿、金絲猴、蘇門羚、牛羚、金雕等數十種珍禽異獸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陸地野生動物。經濟價值高的中葯材還有:黃芪、鹿茸、麝香、熊膽、水獺肝、羌活魚、雪上一枝蒿、豹骨、猴骨、茯苓、什麻、天冬、玉竹、秦艽、膽草、丹皮、黃精、草烏等。
基礎設施
公路建設情況:全縣公路總里程為1756.0公里,其中省道以上道路總里程為55.5公里。縣境內29個鄉鎮已有16個通公路,其餘13個鄉正在設計修築之中。「老虎嘴」隧道工程已交付使用。已完成鋪築西木路棉埡段油路15公里,維修「181」段油路12公里,維修驛道橋梁6座,整治爛路110公里。
企業
全縣工業總產值為516萬元,減96.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62萬元,增7.82%;其中國有單位基本建設投資4051萬元,增25.22%;更新改造投資756萬元,減10.53%。年發電量524萬千瓦時,比上年減37.3%。
鄉鎮企業總產值2110萬元,減39.715%;營業收入2910萬元,減33.01%;完成利潤201萬元,增0.5%;上繳稅金191萬元。
民族風情
木里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包括彝、漢、蒙古、納西、苗、壯、布依、僳僳、白、回、土家、滿、傣、羌、錫伯等17種民族共同居住的藏族自治縣。長期以來,木里各族人民和睦相處、患難與共,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為木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漫長年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的風俗習慣。
敬獻哈達是藏族人民的崇高禮節。在風靡全國的眾多藏族民歌中,「潔白哈達獻真情」的歌詞是最貼切的表述。哈達為長約五尺寬約四寸的優質絹、綢製品,凡迎送客人、長輩、上級領導、遠方貴賓、結婚誌喜、社交活動、探親訪友、八寺求神拜佛都離不開敬獻哈達。敬獻方式是雙手將哈達拉伸、各端下垂一小節、平端於胸前、恭敬地獻給對方。晚輩、下級敬獻時,送至對方手上;長輩、上級贈送時,掛在對方脖子上。主人捧獻哈達,表示敬意、祝福吉祥;客人回敬,表示致謝。
木里藏族服飾豐富多彩、美觀大方,大多喜歡色彩鮮艷的服飾,尤其喜白、大紅、蔚藍、粉紅、桃紅、桔黃等顏色的襯衫。木里藏族住宅根據環境和居住地域的不同,其建築形式略有不同,可分為碉房、土掌房、木縲房子、帳篷。
石板烙餅。藏族主食是麥類和玉米,吃法多為烙餅。石板烙的餅,外皮香脆,內部軟、清香可口,別有風味。
嚇打(生肉漿)。選野生的獐、鹿、麂、岩羊肉或家養的精瘦牛肉,去骨、剁細或舂細,混以香料木槿子、海椒、林蒜、鹽等拌勻,再倒涼開水混成肉漿。蝦打是款待貴賓的珍饈美味的大型宴會上的名貴菜。
強丁(酥油湯)。過秋入冬,人本需及時補充熱能,此時的木里藏胞,特別是居住高山的牧民喜歡喝強丁,喝下強丁,頓時體溫上升,全身舒暢,夜不寒冷,即時酣然入睡。
酥油茶。「青稞美酒酥油茶」,在登大雅之堂的藏族民歌的歌詞中多有贊詞,酥油茶是木里藏、蒙等民族的主要飲料和待賓上品。木里人待客必須「茶三酒四」,即客人要喝下三碗酥油茶,主人才感到滿意。
黃酒。熬煮得好的黃酒,不低於高級啤酒和聞名的浙江紹興花雕黃酒,黃酒口味醇,是夏天消暑解渴的好飲料。
低度白酒。木里的藏族民間善用純糧小甑烤制低度白酒。該白酒色清味純,酣洌可口,飲後不上頭,不傷胃,被稱為木里縣的「五糧液」。
艷麗的藏裝服飾分類為:
1、男裝:內穿領口和衣襟鑲金邊的呢、絨或白、粉紅色棉布為料的偏襟短衣,外套藏袍。藏袍的藏名叫「楚帕」。著藏袍時,將袍領頂在頭上,下擺放在至膝部,後腰收幾條皺褶,將寬邊毛織紅色腰帶束緊。然後將藏袍上部從頭上放下,穿左袖,右袖任期自然下垂,或兩袖束扎在前腰際。藏袍寬肥,袖子長大。無論何族男子一穿上藏袍,藏民風味即油然而生。若再別上一把刀鞘、刀柄都是純銀包制,雕刻有各種精美圖案的藏腰刀,則更威武雄壯。狐皮帽。用整塊火紅色狐皮束可頭上,腦後交叉,下吊狐尾,耳前垂兩只狐爪。狐皮帽不僅增添藏族男子的英武風采,且保暖防寒,更有過雪山時可防雪光燒灼眼睛的特殊功能。
2、女裝:木里藏族婦女著裝分為短衫配長裙和著連衣裙兩種,但都系橫條紋花飾的三塊面料拼製成的長圍腰。連衣裙款式別致,多用呢絨等厚重面料。托肩處鑲一塊寬約五寸的金線綉制的金邊布延伸到兩袖膀部。衣領、大襟都順邊鑲金線布或紅、黃、藍色布條。兩袖中部面鑲金線綉圖的飾物或印有十字花的藏呢。背後腰際以下有多條褶皺,腰間束毛布寬邊腰帶再束皮帶,皮帶上配以各種銀飾品。連衣裙下擺齊腳脛。行走時,佩環叮當,裙裾擺動,阿娜多姿。每逢成群的青年女藏胞參加跳鍋庄時,大家服飾相同,起腳甩臂,長袖飄舞,動作整齊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藏式民居:建築恢弘,多為古堡式的造型,式樣新穎的三層樓房。牆體用塊石、片石砌制,下大上小,輪廓分明,不打搪糊牆體平整,數十年不垮塌。房內木架不打眼,不逗榫,無穿枋。
宗教信仰
木里藏族信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時期,三大寺十八小寺的僧人只須崇佛念經,不事農牧,不用支烏拉差役,吃穿用靠別人「布施」。僧人來源,除藏族大部分自願送子入寺外,對蒙古、納西族則實行「二丁抽一」或「三丁抽二」送子入寺制度。每個寺廟有自己的百姓。百姓要無償地為寺廟耕種土地,放牧氂牛,還要服各種勞役。一年中,宗教佛事活動達十三個之多,幾乎月月有廟會,每年為216天,這些會所食用的酥油、糌巴、肉食、茶葉,皆由人民無償供給。每逢佛事活動,信教群眾寧可忍飢挨餓,也要去轉經、拜佛、磕頭、布施,十分虔誠。以為這樣做自己死後才能升天或降生富貴之家。這些人,把今世的痛苦,當作前世「造孽的報應」;拚命在今世行善積德,等待「來世」過好日子。
藏族群眾把藏傳佛教看作心靈的寄託,一切思想言論無不染上宗教色彩。朝夕念經,祈求「菩薩」庇護,事無巨細,都要求神拜佛;家家豎供佛像,人人配戴「呷烏」、「松丁」(吉祥帶)、「學恰」(裝有活佛頭發、鞋片、布片和柯子等香料以及奇花異草縫制而成的布袋系於腰間,傳說打仗時可刀槍不入)等護身符;房屋前後懸掛經幡,路旁山口修建「恰頂」(佛塔)或堆置「嘛尼堆」,婚娶、病痛、離家遠行、修房造屋等均請喇嘛打卦念經;有的人每天早晚向西方磕頭頂拜;有的人每天早上都要燒松毛、吹海螺、磕頭,祈求菩薩保佑;每喝酥油茶、黃酒和飯前都要敬鍋庄,都要依次念出貢嗄及諸山神、山名和自己祖先的名字,祈求它們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念「嘛尼」是藏族信教群眾認為積「功德」、來世「投胎」的主要途徑。許多老人在家中一手搖轉經筒,一手捻動佛珠,口中循環往復念誦「唵、嘛、呢、叭、咪、哞」六字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而且每年農歷初十、十五同村年長者集中一個地方念「嘛尼」,一月兩次,由有威望的年長者領誦。認為只有這樣,人才能「功德圓滿」,得到解脫。
念「准瑪」和「肖松卓娃」經,是信教群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清晨和晚上,老人們至少念誦兩遍「准瑪」經。「准瑪」經共42行,84句,每句有八字或九字不等,句末押韻。藏族信教群眾還在每晚就寢時念「喇嘛拉肖松啟,松吉啦肖松啟,屈拉肖松啟,格頂啦肖松啟」之「肖松舊娃」經入睡,有祈禱喇嘛、佛祖釋迦牟尼、佛教、寺廟「阿彌陀佛」保佑世人平安、幸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