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潯銀行的銀行簡介
目前下轄1家營業部,21家支行,17家分理處,全行從業員工561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325人,佔比57.8%。近年來,在現任董事長郭梁,監事長潘建妹,行長陳春仿的領導下,業務水平和業務規模飛速發展。我行始終以「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並始終把「關注民生,回報社會」作為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我行榮獲省級文明單位以後,先後被評為南潯區服務業優強企業特別獎、服務業特別貢獻獎、南潯區財政貢獻一等獎,湖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先進銀行優勝單位,浙江省財貿工會先進集體、十強農村合作銀行;營業部被評為省級文明規范服務示範單位,和孚支行被評為全國文明規范示範單位。2010年,獲得全國服務縣域經濟最佳貢獻獎,總行機關工會小組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小家。
輝煌的歷史成就於對未來不斷地挑戰。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我行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實施跨區域經營戰略,走差異化、品牌化經營之路,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品種,完善服務手段,有效拓展品牌價值和發展空間,權利打造「機制靈活、管理規范、服務一流、信譽卓越」的精品銀行,為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012年,浙江南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堅持為「三農」服務的使命,堅持「想你所想,為你所享」的經營理念、「誠信、責任、榮譽、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大力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努力實現銀行與社會共生共榮、和諧共進。
一、支持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一)努力提升社會價值。2012年,我行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努力提高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2012年業務總收入達11.89億元,利潤總額達4.93億元,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分別達到2.29%和20.27%。在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同時,我行自身實力不斷增強,納稅金額逐年增長,2012年實際繳納稅收總額達到25369萬元,比2011年增長61.06%,其中實繳營業稅4776萬元,企業所得稅13304萬元。納稅總額在區域內居於前列,榮獲區財政特別貢獻獎。
(二)堅持服務「三農」發展。2012年,為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經濟轉型升級、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我行從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立足自身服務「三農」的宗旨,不斷加大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投入。到2012年末,我行涉農貸款74.37億元,比上年增加12.81萬元,增長20.81%。新增涉農貸款佔新增貸款的78.44%。
一是圍繞農村勞動力結構調整,加大對各行各業示範戶的支持力度。按照區域經濟發展實際,我行推出小額農戶貸款、聯保貸款、青年創業貸款、黨員創業貸款、巾幗創業貸款,積極支持全民創業,支持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2012年末,農戶貸款戶數達到13000多戶,年末農戶貸款余額達45億元,佔比超過40%。
二是以優質服務助推產業發展進程。按照農業園區建設的要求,我行積極支持農作物園區化種植、老漁塘標准化改造,堅持以經濟效益為核心,支持經濟優勢明顯、生產優勢穩定的效益農業。到2012年末,支持種養大戶5552戶,種養業貸款余額達41689萬元。
三是集中優勢資金,培育和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根據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力扶持關聯度大、輻射效應強的農業龍頭企業,2012年發放農業龍頭企業貸款5167萬元,帶動農戶1.9萬戶,支持林業龍頭企業6戶,金額11000萬元。
四是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2012年共對全區龜鱉養殖、養雞、養魚、蔬菜種植等104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及合作社社員農戶給予了信貸支持,專業合作社社員貸款戶數達3249戶,貸款余額達到6318萬元。
五是進一步推進金融惠農工程,優化農村金融環境。2012年我行通過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送金融知識萬里行等活動,積極推廣借記卡、信用卡、ATM、POS、網上銀行等新型電子銀行產品在農村中的使用,以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金融需求。到年末,共新發放豐收借記卡48613張,發放貸記卡5238張,豐收卡消費額達到180億元;新增ATM機29台,POS機1208台,總量分別達到96台和4734台,同時網上銀行開戶達10918戶。
六是進一步完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提升金融服務便捷度。進一步健全服務點設施設備,首批便農自助服務終端投入試點,可提供金融信息,自助辦理賬戶掛失、匯款轉賬、賬戶管理、補登存摺等,並逐步推廣個人開戶、代發工資、財政補貼等業務在便民服務點的開展。2012年通過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累計小額取款3656筆,金額達到158萬元。
(三)積極扶持小企業成長。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趨緩、歐債危機不斷持續,復雜形勢下中微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問題進一步凸顯。我行根據形勢變化,充分發揮業務特色和體制優勢,發揮與地方經濟的良好親和力,集中力量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一是深入開展市場調查,加大營銷力度。2012年,我行深入開展「進村入企」送金融服務活動,累計走訪個人戶數48462戶,累計走訪企業數3453戶,累計召開座談會261次,通過對服務區域內的小微企業深入進行調查分析,篩選排隊,重點支持資信良好、經濟效益好、有發展前景的優質小微企業。至2012年末,全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3.47億元,佔全部貸款余額的95.96%,比年初增加15.92億元,增幅達18.19%。
二是創新貸款周轉方式,推出續貸通貸款。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切實化解小微企業融資瓶頸,我行推出了創新產品「續貸通」周轉貸款,實現了貸款到期與續貸的無縫對接,共提供了5億元專項授信,緩解企業「轉貸難」問題。
三是積極推廣小企業專項信用貸款,破解「擔保鏈」集中爆發而形成的擔保困局。作為湖州市農村金融機構第一家與市政府合作開辦小企業專項信用貸款的單位,我行加大推廣力度,至2012年末,累計支持小企業189家,累計發放小企業專項信用貸款3.3億元,貸款余額2.97億元。
四是推出「存貨抵押」貸款,解決企業庫存增加、流動資金趨緊,擔保難問題。2012年共發放存貨抵押貸款1.87億元。
五是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銀企唇齒相依,共存共榮。我行以發展的眼光正視小微企業面臨的暫時困難,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發揮利率杠桿作用,按照分類指導、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對信用等級較高的小微企業予以讓利,全年讓利金額超過2522萬元。
(四)不斷改進金融服務。1、適應客戶需求,提升金融服務能力。一是進一步提升國際業務特色服務能力,豐富客戶服務手段。2012年我行進一步拓寬了境外代理行網路,到年末境外代理行達到1600多家,進一步建立完善了結算渠道,健全了小幣種獨立清算渠道,同時加強部門自身建設,進一步做精做優外匯業務,努力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滿足外向型企業需求。至年末,我行國際業務結算量達到6.5億美元。二是積極推廣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012年根據貿易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我行積極推廣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在滿足客戶資金結算的需求的同時,以產品為基礎進一步拓寬客戶融資渠道、降低客戶結算及融資成本。到年末,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達12.79億元,同比增長61.9%。三是進一步豐富理財產品業務,滿足廣大客戶的投資需求。2012年我行新發行「金夥伴」理財產品11期,募集金額62851萬元,同時推出「豐收·信福」理財產品2期,募集資金5326萬元。四是推出手機銀行業務。2012年末,我行手機銀行業務系統上線,使農村客戶享受到現代化金融服務體驗,並以此為契機,加快新終端渠道推廣普及。五是進一步推進自助銀行服務網路建設,提高農村服務便捷度。2012年在全轄范圍共完成了7家自助銀行的建設裝修,使存取款等便民金融服務進一步向中心村延伸。
2、推進優質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
一是總部喬遷新大樓,服務環境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2012年10月,我行新建營業大樓竣工啟用,極大地改善了我行的服務環境和設施條件,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全面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搭建新的平台。二是進一步優化網點布局,加強網點建設。2012年我行基本完成了全轄網點規范化裝修改造工作,進一步統一了風格與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同時結合中心鎮建設,下設機構網點,下移服務重點,在織里、雙林、菱湖等中心鎮增設5個分理處,並設立7家自助銀行,有效擴大了網點覆蓋率,延伸了服務觸角。三是進一步探索服務主管、大堂經理隊伍建設,開展專項培訓,加快網點向營銷服務型轉變,努力提升客戶滿意度。四是開展了「暢想無限·創新服務年」活動,持續深入推進文明規范服務。2012年,我行練市支行榮獲省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示範單位稱號、菱湖支行榮獲省農信系統文明服務示範單位稱號。
(五)努力推廣品牌價值。為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優勢,進一步提高我行支農支小服務效應,提升品牌影響力、拓寬發展空間,特別是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加大對「三農」和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我行積極探索跨區域經營,2012年我行在杭州地區的異地支行富陽支行正式掛牌開業。同時批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獲銀監會批復,安徽、浙江五家村鎮銀行的籌建工作順利啟動。
二、堅持合規經營,維護行業聲譽。(一)堅持合規經營。防範和控制風險是銀行生存、履行社會職責和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前提。在市場風險上升的趨勢下,我行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實行全面、全程、全員風險管理戰略,進一步加強依法合規經營。一是開展了整章建制工作。2012年我行通過對各項管理制度進行評估,對存在缺陷或不符合最新監管要求的及時進行修訂完善。一年來,共修訂制度45項。二是提倡廉潔合規從業,推進合規文化建設。通過民主評議行風活動、「合理化建議」徵集、廉潔合規從業標兵評選等活動,進一步改善工作作風,將合規文化貫徹整個日常經營管理過程,建立風險防範長效機制。三是調整管理架構,優化營銷管理模式。為提升服務水平、加強管理效能,2012年我行實行了公司業務與個人業務分線經營,並對客戶經理作了相應的調整,同時調整了異地機構組織架構。完善統一部門設置,建立了分線經營管理體系。
(二)強化內控管理。一是開展了全面風險排查工作。對風險隱患較大的重點業務、重點人員、重點機構等案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風險隱患進行了全面排查。開展了櫃員辦理本人業務、抵質押物品管理、大額存取款授權等專項檢查。二是組織開展了員工經營行為排查。重點對員工涉及民間借貸、高利轉貸等違規行為進行排查,高度關注內部員工是否參與民間借貸活動。三是開展了稅務風險評估活動,促進財稅事務的依法合規管理。四是進一步加大審計監督檢查力度和整改力度,加強審計成果利用。
(三)完善信息披露。我行高度重視信息披露工作,努力確保信息披露及時、公平、真實和完整。2012年,我行聘請中介機構同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年度審計後,將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在上海金融報上公開披露。
(四)普及法律知識。2012年我行持續推進「六五」普法教育活動。一是整理印發了《浙江南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匯編》。二是持續維護和完善內部合規網站,及時發布最新的法律法規、合規案例、風險提示,並定期匯編審計檢查案例,加強法律與合規知識普及。三是結合「送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積極送金融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進社區、下企業、入學校,促進法律知識的普及。
(五)規范業務經營。2012年我行在上級部門部署、監督下,開展了規范業務經營活動,進一步加強存貸款管理,公開收費項目,加強收費管理,糾正不合理收費,嚴格執行銀監會提出的「七不得」、「七規范」、「四原則」、「四公開」,為維護行業聲譽貢獻力量。
三、保護員工權益(一)提供就業機會。我行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向社會提供就業崗位。2012年本行共向社會提供正式崗位73個,員工薪酬高於當地同行業平均工資水平。
(二)提升員工素質。我行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按照內部培養為主、外部招聘為輔的原則,加快人才隊伍的培養。一是推進人才培養「潯鷹計劃」。2012年啟動了第二批「潯鷹計劃」,8名青年員工納入實踐培養計劃。二是深入推行競聘上崗,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環境。全年組織3次競聘活動,共提供了24個網點負責人、支行助理以上職位以及2個機關管理崗位,同時交流助理以上幹部25名,其中正職10人,提撥助理以上幹部60人。三是建立市場化用人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招聘人員培訓後到總行營業部進行多崗位鍛煉,對業務急需人才,面向社會的公開招聘。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建立健全員工激勵機制。四是實行分層次培訓,提高適崗能力。2012年,我行共開展網點負責人、主辦會計、服務主管、客戶經理等培訓36批次,有效提高了隊伍素質。同時,到2012年末輸送幹部攻讀MBA和EMBA達17人次。
(三)完善福利保障。一是通過建立績效考核系統加強短期激勵。2012年我行自行開發了績效考核系統並投入試運行,對「勤優多勞」者按績取酬,強化激勵。二是建立長期激勵機制。2012年我行建立了股權激勵機制,共對107名幹部員工實行股權激勵,同時建立了員工補充醫療基金、企業年金和補充住房公積金等制度。
(四)豐富員工文化生活。2012年我行加快企業文化建設,聘請專業的企業文化咨詢公司深入分析、提煉,並加快文化落地,使「為三農服務」的企業使命,「想你所想、為你所享」等經營理念深入人心,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一是開展了職工體檢、離退休職工慰問、迎新春聯誼、職工生日送祝福等活動,有效增強了員工凝聚力和團隊精神。二是開展了公益獻血、路長制義務勞動、慶「八一」警民共建等公益活動,帶動員工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培養了公益心、責任心。三是選送節目參加省直機關青年情景劇大賽並榮獲二等獎。
四、支持保護環境我行積極倡導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在自身消耗方面,一是2012年OA自動化辦公系統正式上線,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業務流程實現網上審批、流轉,節約了人力和耗材;二是制定了員工行為准則,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三是制定了新大樓管理制度,嚴格用電辦公設施、裝飾燈源的管理控制,節約能耗。在信貸導向方面,立足綠色信貸,高度關注節能政策導向,加強分析研究,主動退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利用信貸杠桿,著力支持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循環經濟項目,著力建設「綠色信貸」長效機制,支持生態環境建設。
五、傾心回報社會2012年,我行堅持「誠信、榮譽、責任、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堅持以「回報社會、造福社會」理念為指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我行在不斷完善和豐富業務種類,提高服務社會能力的同時,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助學、扶貧、慈善捐助等活動。2012年,先後向慈善機構捐款650萬元。同時,我行積極參與社區共建、首屆草根勤廉文化評選文藝匯演、「慈善一日捐」等活動,還組織黨員幹部開展「雙千萬結對」送溫暖活動。
㈡ 南潯主要有哪些景點
1、小蓮庄
門 票:16元
江南名園——小蓮庄,是南潯「四相」之首,清代光祿大夫劉鏞的私家莊園,始建於1885年,因慕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建湖州「蓮花庄」之名,故曰「小蓮庄」。小蓮庄建築、園林兼勝,有聖旨牌坊、家廟、碑廊等,系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2、嘉業堂藏書樓
門 票:10元
嘉業堂藏書樓隔溪與小蓮庄毗鄰,系劉鏞孫劉承干於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該樓規模宏大,藏書豐富,原書樓與園林合為一體,以收藏古籍聞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系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解放後,原書樓主人捐贈給浙江圖書館,現在的藏書樓正以公共圖書館和旅遊景點的雙重身份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讀者和遊客。
3、 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故居位於南潯鎮東大街108號,建於清光緒24年。故居建築為典型的江南宏門豪宅風格,目前建築的二廳、三廳陳列著張靜江生平事跡的各種照片、書札、任命狀等文物。
張靜江,1877年9月19日生於南潯。年輕時,其父以銀10萬兩為其捐二品侯補道銜。1902年被推薦為一級參贊,隨法國公使出圈,赴歐途中結識孫中山,向孫中山提供白銀三萬兩作為反清革命活動經費。孫中山與他初遇時即稱他為奇人,後稱他為革命聖人,曾題"丹心俠骨"相贈。
"二次革命"失敗後,張靜江又前往東京、巴黎支持孫中山改建國民黨。他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代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1938年他先避漢口,後穿香港到美國,寓居紐約,1950年7月3日病逝。
4、百間樓
百間樓在南潯鎮東北部,沿河東、西兩岸建造。相傳是明代禮部尚書董份為他家的奴婢僕從居家而建成的,初建時約100間左右,故稱「百間樓」,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整條街房舍連排,側牆相接,順河岸蜿蜒曲折,房舍間山牆高聳洋溢著水鄉名居的靈氣。
5、穎園
門 票:4元
穎園是南潯富商陳熊的私家花園,建於清同治元年,園中「梅石亭」碑刻最為珍貴。每當傍晚,百鳥聚園,成為奇觀。
6、張石銘巨宅
門 票:10元
南潯巨商張石銘的巨宅,建於清光緒年間,佔地4000多平方米,前區為中國傳統廳堂,後院藏有西歐式洋樓,宅內匯集石雕、磚雕、木雕及法國玻璃雕工藝精華,被譽為「江南第一巨宅」。
7、劉氏梯號
劉氏梯號俗稱紅房子,為劉鏞三子的居處。整座建築由南、中、北三部分組成,最有特點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築融入西歐羅馬式建築,徽派的封火山牆和石庫門內卻有歐洲洛可可風格之券頂。南潯之對外來文化的容納和氣度可見一斑。
8、適園石塔
門 票:8元
適園石塔原張氏私園,佔地30畝,現僅存此石塔。上有近代名人梁啟超、康有為、章太炎、吳昌碩等題詠。
9、廣惠橋
廣惠橋位於鎮絲業會館附近,橫跨南市河,相傳元末張士誠起義後到此占廣惠宮為行宮,故廣惠橋又稱張王廟橋。此橋為單孔石拱型,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慶五年(1800)重修。橋堍有一對精妙的石獅子,原為絲業會館之物。
10、劉氏家廟
劉氏家廟含豐富的宗祠文化,廳堂三進氣宇軒昂,後廳走馬樓名「磐德堂」。家廟門前有兩座東西相對的清光緒御賜、建於宣統年間的石牌坊,雕縷精巧、典雅古樸。
11、通津橋
通津橋位於東大街古運河上,始建於宋,清嘉慶三年重建。原名潯溪橋,俗稱「大橋」,全長28米,寬4米。跨度14米,凈空7.6米,為南潯眾橋之首。
㈢ 湖州為什麼沒有縣級市
地級市的定義
行政區劃級別相當於地區,自治州級市。地級市劃分為四個市轄區,縣,自治縣,旗,自治旗,一個省轄市,經常舉辦一個縣級市,形成了「市管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有幾種情況管縣級市,地級市,是目前的主流。
2,無論在縣,地級城市,他們分裂成兩種情況,
2.1市分為區,如嘉峪關市
2.2不直接管轄的鄉鎮,東莞,中山,俗稱直乳酪市分為區,市。
幾個親密的概念比較
一個地級城市和大城市
根據1982年「憲法」的規定,大陸實行省,縣,鄉,三個地方行政??區劃體系,唯一的大型城市下轄的縣。然而,憲法實施後,許多城市開始管縣,他們不是「自然形成較大的,也不是由國務院,全市批准。
2個地級市和設區的市
設區的市,是一個法律術語,基本上是一樣的地級城市,但也有少數不設區的地級市。
3個地級市和副省級城市
地級市行政區劃,副省級城市的領導級別的配置水平,所以副省級城市是廣義的地級市。
4個地級市及直轄市
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但行政區劃的水平沒有任何變化,計劃單列市是一個地級市。
法律糾紛
地級市是大城市的憲法,在這一點上爭議,主流觀點是沒有,因此違憲爭議的地級市管縣。
改革的方向
「收縮改革的方向直屬的省,縣,省,縣,地級城市逐步淘汰的司法管轄區的縣,地級市和縣級直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在2002年底,中國大陸地級行政區劃共計332個,包括275個地級市。
縣級市:市,縣行政區劃水平。
縣級市有兩大類,可以升級鎮可以重組的縣城。小尺寸的前適當的域市,後一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大多數的「城市」的方式,建立了撤縣設市。
在台灣,設置管理單位縣管轄下的城市「
總之,相當於國家等省,直轄市,地級市的城市,更大的縣相當於一個縣級市
以看一個例子就明白了:
市政
北京
天津
上海
渝
皖
地級市:合肥,蘇州,淮北,阜陽,蚌埠,淮南,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黃山,六安,巢湖,池州,宣城,亳州市
縣級市:界首,明光,天長,桐城,寧國。
福建
副省級城市包括:廈門。
地級城市:福州,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龍岩,寧德。
縣級市:福清,長樂,邵武,武夷山,建甌,建陽,永安,石獅,晉江,南安,龍海,漳平,福安,福鼎。
?
甘肅
地級城市: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天水,酒泉,張掖,武威,慶陽,平涼定西,隴南。
縣級市:玉門,敦煌,臨夏,?合作。
廣東省
副省級城市:廣州,深圳等地。
地級市:清遠,韶關,河源,梅州,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東莞,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
縣級市:從化,增城,英國和德國,連州,樂昌,南雄興寧市,普寧市,陸豐,恩平,台山,開平,鶴山,高要市,四會市,羅定市彈簧,國家新沂市,高州,吳川,廉江,雷州。
貴州省
地級市: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
縣級市:清鎮,赤水,仁懷,凱里,都勻,興義,畢節,銅仁,福泉
冀
地級城市是:石家莊,邯鄲,唐山,保定,秦皇島,邢台,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
縣級市:辛集,藁城,晉州,新樂,鹿泉,豐南,遵化,遷安,霸州,三河,定州,涿州,安國,高碑店市,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冀州市,深州宮殿,沙河,武安。
黑龍江省
副省級城市:哈爾濱
地級市:齊齊哈爾,黑河,大慶,伊春,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台河,雞西,牡丹江,綏化。
縣級市:雙城,尚志,五常,訥河市北安市五大連池市,鐵力市,同江,富錦,虎林,密山,綏芬河市,海林市,李寧,安達,肇東,海倫,程。
河南省
地級市: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
省直轄縣級市:濟源。
縣級城市:盈陽,新鄭,登封,新密,鞏義,鄧州,偃師市,孟州市,沁陽市,衛輝市,輝縣市,林州,永城,禹州市,長葛市,舞鋼市,儒州,義馬,靈寶,項城。
湖北省
副省級城市:武漢。
地級市:十堰,襄樊,荊門,孝感,黃岡,鄂州,黃石,咸寧,荊州,宜昌,隨州。
省直轄縣級市:仙桃,天門,潛江。
縣級市:丹江口,老河口棗陽,宜城,鍾祥,漢川,應城,安陸市廣水,麻城武穴,大冶,赤壁,石首,洪湖,松滋,宜都枝江,當陽,恩施,利川。
湖南省,
地級市:長沙,張家界,常德,益陽,岳陽,株洲,湘潭,衡陽,郴州,永州,邵陽,懷化,婁底。
縣級市:瀏陽市,津市,沅江,汨羅,臨湘市,醴陵市,湘鄉市,韶山市,耒陽市,長寧區,資興,武岡,洪江市,冷水江市,漣源市,吉首市。
吉林省
副省級城市:長春市。
地級市:吉林,白城,松原,四平,遼源,通化,白山。
縣級城市:9,德惠,榆樹,磐石,蛟河,樺甸,舒蘭,洮南市,大安市,雙遼市,公主嶺市,梅河口市,集安市,濱江,延吉,圖們,敦化,琿春,龍井,和龍。
江西
地級城市: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新余,萍鄉,贛州,上饒,撫州,宜春,吉安。
縣級市:瑞昌,樂平,瑞金,南康,德興,豐城,樟樹,高安全性,井岡山,貴溪。
江蘇
副省級城市:南京。
地級市: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無錫,蘇州。
縣級市:江陰市,宜興市,邳州市,新沂市,金壇市,溧陽市,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吳江,如皋,通州,海門,啟東,大豐和東台,高郵,儀征,江都,揚中市,句子的內容,丹陽市,興化市,姜堰市,泰興市,靖江市。
遼寧
副省級城市:沉陽,大連。
地級市:朝陽,阜新,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鞍山,丹東,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
縣級市:新民,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庄河市,北票市,凌源調兵山,開原燈塔,海城,鳳城,東港大石橋蓋州,凌海,北寧興城。
山東省
副省級城市:濟南,青島。
地級市:聊城,德州,東營,淄博,濰坊,煙台,威海,日照,臨沂,棗庄,濟寧,泰安,萊蕪,濱州,菏澤。
縣級市:章丘,膠州,膠南,即墨,不平度,萊西,臨清,樂陵,禹城,安丘市,昌邑市,高密度,青州,諸城,壽光,棲霞,海陽,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文登市,榮成,乳山,滕州,曲阜,兗州,鄒城,新泰,肥城。
陝西省
副省級城市西安。
地級市:延安,銅川,渭南,咸陽,寶雞,漢中,榆林,商洛,安康。
縣級市:韓城,華陰,興平。
陝西
地級市: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
縣級市:古交,潞城,高平,原平市孝義,汾陽,介休,侯馬,霍州,永濟,河津
四川
副省級城市:成都。
地級市:廣元,綿陽,德陽,南充,廣安,遂寧,內江,樂山,自貢,瀘州,宜賓,攀枝花,巴基斯坦,達州,資陽,眉山,雅安。
縣級市:崇州,邛崍,都江堰,彭州,江油,什邡,廣漢,綿竹,閬中,華瑩,峨眉山,萬源,簡陽,西昌
雲南省
地級市:昆明,曲靖,玉溪,麗江,昭通,思茅,臨滄,保山。
縣級市:安寧,宣威,潞西,瑞麗,大理,楚雄,個舊,開遠,景洪。
浙江省
副省級城市:杭州,寧波。
地級市:湖州,嘉興,舟山,紹興,衢州,金華,台州,溫州,麗水。
縣級市:臨安,富陽,建德市,慈溪市,餘姚市,奉化市,平湖市,海寧市,桐鄉市,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國家,蘭溪,永康,義烏,東陽,臨海,溫嶺,瑞安,樂清,龍泉。
青海省
地級市:西寧。
縣級市:格爾木,德令哈。
廣西壯族自治區
地級市:南寧,桂林,柳州,梧州,貴港,玉林,欽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來賓,賀州。
縣級市:岑溪,桂平,北流,東興,憑祥,宜州,鶴山。
內蒙古自治區
地級市: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巴彥淖爾。
縣級城市:滿洲里,扎蘭屯市牙克石市根河,額爾古納,烏蘭浩特,阿爾山,霍林郭勒,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豐鎮。
寧夏回族自治區
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
縣級市:靈武市,青銅峽。
西藏自治區
地級市:拉薩。
縣級市:日喀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級市:烏魯木齊,克拉瑪依。
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石河子,阿拉爾,圖木舒克五家渠市。
縣級市:喀什,阿克蘇,和田,吐魯番,哈密,阿圖什,博樂,昌吉,阜康,米泉,庫爾勒,伊寧,奎屯,塔城,烏蘇,阿勒泰。
㈣ 江南六大古鎮哪個最美 哪個最有人文底蘊 哪個最有詩意
最美:同里——東方威尼斯
最有人文底蘊:周庄——粉牆黛瓦的深宅大院
最有詩意:烏鎮——遇見最美麗的意外
周庄人家因水而築,粉牆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畫棟的臨水小閣,比比皆是。尤以深廳、張廳氣勢非凡,歷經百年,風姿依舊。
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萬三曾經資助明皇朝修建南京1/3的城牆,但最後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雲南,客死他鄉。如今沈廳仍在,這個頗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劇故事讓人浮想聯翩,為周庄的流水小橋憑添一分沉重的氣氛。
同里鎮地圖清麗古樸的同里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譽。同里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水鄉小橋多,名人志士多。
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古鎮原有「前八景」、「後八景」、「續四景」等二十多處自然景觀,今尚存「東溪望月」、同里「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嵐翠」諸景。
甪直古鎮特有的新奇感。鎮上河水清清,環境幽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景觀,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甪直浪、海芷鍾聲、浮圖夕照、漁蓮燈阜、西匯曉市等被先人們概括的「甫里八景」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恢宏的風采。
南潯古鎮上名園古跡甚多,現存有小蓮庄、穎園和嘉業堂藏書樓等,明代百間樓風貌奇特,清代張石銘和張靜江故居別有情致。江南水鄉的南潯不單外美,而且內秀,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 南潯雖也是浙江的古鎮,但與其它古鎮有所不同,這里少有老屋長廊、石橋深巷。
西塘自然環境十分幽靜,一拱如月的石橋,槳聲四起的流水,青瓦灰牆的人家,處處綠波盪漾,家家臨水映人。小鎮上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建築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稱「雙絕」,具有別樣的風韻。只是別忘了,在一處又一處誘人的景色中,留意西塘那些尋常的巷陌、尋常的人家,那才是西塘最為迷人的景色。
烏鎮不大,卻是水陸交通要地。古鎮內河道如織、石橋縱橫、高牆深巷、水閣飛檐,到處呈現典型的水鄉景緻。在烏鎮游覽,眼裡滿是水的影子。踏著百年前的石板路,人和周圍的一切都好像在水霧織成的夢里。
拓展資料:
江南,字面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
在東周時期是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江南曾被中原稱為吳越,後來隨著中原漢人大量南遷,江南成為一個美麗富庶的地區,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饒著稱。江南歷來是富足的魚米之鄉,體現在古鎮小城。
它們在生活,文化,建築,物產等各個方面各具特色。長江中下遊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迴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六大古鎮是江南水鄉的代表,既有共同點又各具特色。都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古樸的吳儂軟語民俗風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馳名中外。
江南六大古鎮是:碧玉周庄;富土同里;風情甪直;夢里西塘;水閣烏鎮;富甲南潯。
㈤ 沈萬三簡介
生平簡介;
沈萬三(有說生於1286年,另有兩說1330年和1328年;卒於1394年)、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商人、特別富。吳興南潯(今屬浙江湖州)人,元至順間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今江蘇崑山周庄東垞)。
沈萬三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他依周庄,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通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為鎮」,也實為沈萬三之功。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
元朝中葉,沈萬三的父親沈祐由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沈家漾村遷徙至周庄東垞,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人物評價:
在中國史書記載的歷史事件中,朱元璋與沈萬三的較勁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與大商人的角斗。至高無上的皇權,必然地取得了勝利。選擇這一多少帶有悲涼意味的題材,只是意在以一個開國皇帝和一個富可敵國的富商之間的善緣、惡緣為切入點,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中國近百年積弱的濫觴。
(5)湖州南潯區白銀開戶擴展閱讀:
古代其他富豪:
1、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此人不選,是無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時大貪官,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要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此人不選,此評當廢!
3、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4、梁冀:東漢外戚,兩個妹妹皆為皇後,廣斂財富,鴆殺皇帝,時稱「跋扈將軍」。漢桓帝時被收,繳得家財30億多。曾擠身於《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的中國巨富行列,合當入選。
5、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6、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也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限於名氣之大,當然獲選。
㈥ 求南潯的歷史
南潯區的歷史可追溯其前身即東遷縣,始建於西晉(282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歷史。縣境東至平望官河(今江蘇省吳江市平望鎮老運河),北至太湖諸溇港,南至新市、烏鎮、雙林、璉市(今練市)、含山,西至湖州府城東二十八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中心城區南潯鎮自南宋淳祜季年(1252)建鎮至今已有757年歷史。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南潯東57里的地區劃歸平江(蘇州)鎮區成為湖州境東之門戶,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規模初具,因濱溪遂稱潯溪。潯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宋寧宗(1195~1224)朝。南宋理宗時(1225~1264)文獻記載「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於浙右」。由於潯溪之南商賈雲集,屋宇林立,遂稱南林。至淳祜季年(1252)建鎮,取南林、潯溪兩名之首字,稱南潯,並設鎮官,元末張士誠據南潯,於至正十六年(1356)築城(南潯太尉古城距今已有653年歷史)。明洪武二年(1369)拆城修建蘇州城。 明末潘爾夔《潯溪文獻》雲:「闤閡鱗次,煙火萬家;苕水碧流,舟航輻輳。雖吳興之東部,實江浙之雄鎮。關於「煙火萬家」之說,明萬曆至清康熙、乾隆、道光時,史志都有此記述。明萬曆至清代中葉為南潯經濟繁榮時期。南潯之成為江浙雄鎮,是因蠶桑業和手工業繅絲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發展。1958年10月南潯與東遷、馬腰、橫街、北里、三長五個鄉合並建為南潯人民公社,南潯鎮屬公社的18個大隊之一。1983年由省轄湖州市郊區人民政府管轄,1986年撤北里鄉,歸並入鎮。1988年,湖州市撤郊區人民政府,南潯直接由市領導。1992年7月,經湖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鎮區為市級經濟開發區。1993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南潯水陸交通方便,鮑診在《南潯小泊》中說:「水市千家聚,商漁自結鄰」稱之為水市。經過近十多年的建設,已構成了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被譽為「小萊茵河」的長湖申航道(含運河段)和318國道與周圍都市、鎮鄉相通,東至震澤、平望、上海、嘉興,西至湖州、長興、安吉、梅溪,南至桐鄉、德清、杭州,北至太湖東、西洞庭山、蘇州均有水、陸路相通。鎮轄的16個村也已通了公路。郵電通訊已形成傳真通信、電子傳真、程式控制直撥、行動電話等現代化通訊網路。便捷的交通、郵電既有利於商品的交換,又有利於投資開發,促進市鎮經濟的發展。南潯處於蘇、杭、湖、嘉、滬諸大都市的中心,成為這些城市與周邊鎮村經濟商貿的樞紐,以及湖州市臨浦東開發區的前沿地位。 南潯建鎮至今的漫長歲月中以經濟、政治為主線來剖析,基本上可分為六個歷史階段。 一、從村落到建鎮階段。南宋初,本地僅一村落,稱潯溪村,後稱南林,耕桑之富已有浙右,且為行商坐賈薈萃之所,淳祜末立南潯鎮,這表明鎮的形成,是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此後直至明萬曆中,蠶桑種植經濟和家庭手工繅絲日益發展。 二、明萬曆至清中葉雄鎮階段。南潯七里(輯里)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前後曾多次改進繅絲方法,明萬曆(1573---1620)間對育蠶、植桑、繅絲等又進行技術革新,如培育了名聞中外的蓮心種,製成了3緒絲車等,因而七里湖絲聲名鵲起,杭、嘉、湖、蘇所產生絲均冠以七里之名。清乾、嘉年間,七里絲行銷范圍除江南外,經明州(今寧波)、廣州大量外銷日本及歐美。史家稱:人明,「蠶桑之利,其盛於湖」。「蠶事吾湖獨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潯為甲」。時,鎮境「家家門外桑陰繞,不患葉稀患地少」。「潯溪溪畔盡桑麻」。「無尺地之不桑,無匹婦之不蠶」。可見蠶桑種植經濟的盛貌,而七里絲之暢銷,又與蠶桑業、手工繅絲業形成良性循環,互相促進,鎮村經濟的繁榮,「江浙之雄鎮」為民間之共識,史家之定論。 三、江南名鎮階段。近代,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鴉片戰爭失敗後,上海辟為通商口岸,湖絲貿易以南潯為重要集散中心,在全國生絲出口貿易中居舉足輕重的地位。道光初及同治末年,南潯人先後搖成絲經,這二次革新,改變了出口「有絲無經」狀態,以致對外貿易激增,並促進了繅絲業的大發展。全鎮至少有十分之六以上的農民以紡經為業,絲經行最盛時達56家之多。清末民初,絲棧達42家,上海的91家絲經行中,7096為南潯人所開設。從出口貿易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上海口岸蠶絲出口總數為21176包,其中南潯出口數為13426包,占出口總數的63.396。「同治九年(1870)中國蠶絲出口達到五萬擔。到光緒十八年(1892)出口超過了十萬擔。在短短二十年,蠶絲出口量又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還是湖州輯里絲」。(《近代浙江絲綢業民族資本的發生與發展》求良儒)。在此期間,七里絲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居主要地位。 七里絲以質優量多,而暢銷海內外,南潯經濟由此空前繁榮,它以江南蠶絲名鎮載譽國際。到清同光年間,南潯因經營蠶絲貿易而成為富豪者達數百十家,所積累的財富少則數十萬兩白銀,多則達千餘萬兩白銀之巨,在江南各鎮中首屈一指。除致力發展蠶絲外貿外,還投資鹽業、鐵路、房地產、典當業、銀錢業和現代企業,其范圍包括江、浙、皖等地。特別是雄厚的商業資本在近代上海商場中佔有重要地位,當時上海稱之為「南潯幫」的商人,其中多數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家族中的成員。如此發家致富後,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產,築庭園書齋,以及捐資築路造橋,興辦教育等社會公益。這些民族資本家,是伴隨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他們不僅為本地,乃至中國初期的民族資本主義繁榮和文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這一歷史階段,整個中國社會處於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從萌芽到發展的時期。南潯蠶桑、手工制絲業發達,外貿興旺,百業昌盛,市場繁榮,從性質上說,已是名噪江南的典型商業性市鎮,它以生絲銷售為主兼有蠶繭原料加工手工業的絲市專業為特色。清末,史家稱「整個湖州城,不及南潯半個鎮」,將因商業發展而新興的南潯與傳統古老的行政中心的湖州,作了鮮明對比,也概括地表明南潯鎮在湖州府的經濟地位。 四、民國中期進入式微階段。這期間,七里絲面臨資本主義國家機械絲的嚴重挑戰,雖然從民國元年至23年(1912~1934)這二十三年中,七里絲出口平均數占上海出口生絲總數仍然高居38%,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的八年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於戰爭和醫治戰爭創傷,七里絲每年出口數量不減,但好景不長,民國18年開始,出口數直線滑落,23年出口數慘跌到300包。抗日戰爭期間,蠶絲生產又備受摧殘,直至解放前,呈一蹶不振的衰落局面。作為南潯經濟命脈的絲生產的萎縮,造成市場蕭條,農村破產,缺糧嚴重,民生凋蔽狀態。解放後的44年,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南潯經濟建設歷經了兩個階段,至今已建成了現代中小型工業為主體,商貿、農業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新的市鎮。 五、新中國建立到1978年。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力得以解放,經濟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57年工業總產值為580萬元,比解放初增加了11倍多。至1978年工業總產值達3805.26萬元,比1957年增長6.6倍。1950年,鎮區僅有5家私營小廠,151家個體手工業戶, 南潯文園
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和技術革新,許多現代企業脫穎而出,工業內部結構逐步發生變化,制絲、皮革、皮件、化工、印刷、食品等企業紛紛建立,工業從過去單一的絲織業跨人多門類的渠道。農業從解放前的單季稻發展到春花連作稻三熟制。1949年全年糧食總產量僅為5618.5噸,畝產193.5公斤。到1978年,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9119.9噸,畝產704.5公斤,分別增長3.4倍和3.64倍。蠶繭,1949年年產54.2噸,到1977年達到239.2噸,猛增44倍。但由於受到「大躍進」的折騰,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以及計劃經濟的制約,經濟建設的速度是緩慢的。 六、1978年開始進入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南潯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開創了新的前景。工業總產值,逐年呈滾動式遞增,198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為3.22億元,比1978年增長8.4倍,其中鎮村工業總產值從406.78萬元,提高到1億元,增長了24.7倍。商品零售總額從3334.23萬元,提高到1.98億元,增加了4.9倍。農業總產值從1022萬元,提高到1313萬元,增長了29%。其中蠶繭從215.2噸,提高到436.29噸,增加了1倍,糧食、油菜生產也連續增長。工業內部結構則起了根本性變化,1988年全鎮已擁有工業企業183家,職2211749人,並形成機電、製革、皮革、制絲、化工為主體的多門類產業體系。同時,村辦企業異軍突起,發展到117家。出口創匯1847.98萬美元。全鎮儲蓄總額增加到4931.29萬元,比1978年增加了18倍,十年的發展變化,表明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經濟才能發展,才能使工、商、貿、農生產保持高速度,不斷登上新的台階。 1990年至今的三年來,鎮黨委和鎮政府,根據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緊緊依靠全鎮人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鎮情出發,大膽改革創新,實現經濟建設快速、高效發展。 1992年,工業已形成制絲服裝、製革皮件、通訊電纜、建材、家電、輕工業機械六大系列,工業總產值達到7億元,實現利稅4885萬元,比1989年分別增長10096和6496。其中鎮村工業產值達到3億元,利稅1820萬元,分別增長了兩倍。商品零售額達4.6億元;村辦工業的發展,有力保證了農業穩定豐收,糧食總產量23000噸,蠶繭總產量665噸,為歷史上最高年份(1930年)總產量250噸的2.65倍。全鎮三年累計上繳國家財政9392萬元,比前三年增長13%。城鎮建設也有很大發展。新區泰安路、嘉業路、適園路等初步竣工;以皮貨、農貿、建材、水果為中心的新商業區日益興旺,城鎮建成區由1989年的1.5平方公里擴展到2.5平方公里。與此同時,人民生活相應提高,村民人均收入達1600元(按:全國為784元);鎮區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達3000元(按:全國為1826元);年末城鄉儲蓄達1.7億元,比1989年增加一倍。1992年7月,市級南潯經濟開發區建立,經濟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僅半年時間,引進項目68個,新辦中外合資企業14家,總投資2567萬美元。 南潯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文化昌盛,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其中許多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卓有建樹,影響及於鄉里以至海內外。 據宋、明、清三朝統計,南潯籍進士41人,宋、元、明、清時期,潯籍京官56人,明、清兩代任全國各地州縣官57人。南宋至民國,在全國有影響的潯籍專家、學者80多人。當代,潯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者240餘人,現任中央委員、候補委員3人。 歷史上,南潯有「詩書之邦」和「鎮志之鄉」之美譽,許多名人著書立說,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如朱閨禎著有《涌幢小品》、《明史概》、《皇明紀傳》等;董斯張著有《吳興備志》、《廣博物志》、《七國考》等;陳忱著有《後水滸》;董說著有《易發》、《西遊補》以及大量詩集。清代有著述問世的南潯人達280餘人之多,其中許多是具有較高價值的學術論著,如「南潯三先生』』的施國祁撰有《金史詳校》、《金源札記》等;邢典撰有《書城雜著》等;揚鳳苞撰有《十八家晉史纂》、《補正湖州詩錄》;沈轟撰有《新疆私議》等;董蠡舟撰有《三國志雜校》、《補五代史匯誤》、《十六國史摭逸》等;董恂撰有《古今醫籍備考》、《兩宋宮閨詞》、《南潯蠶桑樂府》等;沈鷂撰有《地道記》、《台灣鄭氏始末注》等;紀南星撰有《痘科集腋》等。明末至民 國,撰寫鎮志蔚然成風,達十餘部之多。總之,南潯名人著述不勝枚舉,其學術研究及著述領域包括經史、天文、史地、志書、水利、農藝、蠶桑、醫學、樂律、音韶、六書、金石、書畫、詩詞等等。有史家說,南潯「書聲與機杼聲往往夜分相續」誠不為過。 歷代許多潯籍官員吏治廉明,為民稱道者頗不乏人。如明萬曆東閣大學士朱國禎,在朝時反對魏忠賢專權弄國。辛酉(1601)他創均田均役,貧民得蘇。戊申(1608)、甲子(1624)等年,江浙大水,他力主減賦稅以解民困。萬曆刑部主事張斗,以不畏權勢,秉公執法而著名於當代。明末任徽州推官的溫璜,召集義勇在績溪、黃山等地抗擊清兵而殉難。清雍正時,任湖南華容知縣的董炎,在抗洪時身先士卒,同時對苗民賑糧,苗民頌其德,說:「非董公,吾族無遺種也。」他死後,民眾立祠以祭祀他。乾隆時,任風山知縣的張升吉在台灣大田奮擊日本侵略者。道光、咸豐年間歷任清廷駐韓、法、葡、日、比等國參贊、領事等職共12年的吳爾昌,能維護民族尊嚴,不稍屈撓而進行外交活動。 南潯人民具有光榮的反抗侵略的革命傳統。如清康熙年間復社領袖之一的董思;辛亥革命期間以巨款資助孫中山同作革命經費的張靜江、龐青城、龐萊臣,參與攻打上海製造局的周柏年,以及在經濟等各方面全力支持秋瑾從事革命的徐自華姐妹;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許多潯籍兒女,投身疆場,張新華(女)等烈士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解放前夕,黨的地下組織在潯成立,同時黨的外圍組織和南潯中學的愛國人士也積極開展工作,共同為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解放後,黨的組織建設不斷加強,~1992年黨員1807名,他們在鎮黨委領導下,按黨章要求,團結同志在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中起到先鋒、模範作用。 現代,南潯還涌現許多傑出的專家,諸如體育教育家徐一冰,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徐舜壽,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陸志韋、屠守鍔,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桂世鏞,教育家、實業家顧乾麟博士,作家徐遲等等。至於潯籍具有高級職稱的各界人士,他們都在不同的崗位上有所建樹,並在多方面關心、支持家鄉的建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有賴於人才,而培養人才的搖籃則是各級各類學校。據此,南潯歷屆鎮黨委、鎮人民政府承前啟後,重視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教育。近年來,全鎮實施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普及率和鞏固率小學平均達到97%,中學達9296;基礎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已形成配套發展網路;還設置了叔蘋、劉湖涵、振奮和倪萍蓀等四個獎學金基金會,全鎮尊師重教蔚為風氣,教育效果顯著,多次受到市、省、國家教委的表彰。 綜觀建鎮以來近七個半世紀的歷程,南潯在風雨中沿著歷史發展的軌道前進,鎮民在生產發展和文化建設中曾寫下輝煌一頁。但解放前,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圍繞著單一的蠶絲產銷而興衰,缺乏迴旋餘地,更由於受舊社會的生產關系束縛,以及資本主義列強經濟侵略與先進生產技術的挑戰,導致經濟日漸衰落的後果。 新中國建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鎮民走上了寬廣的社會主義道路,生產關系的變革,新的經濟體制的建立,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44年來,南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的成績,先後多次受到市、省、國家的褒獎。其中衛生、教育、群眾體育、村鎮建設、農村科普、醫院管理等11個方面獲得全國先進。文化管理、法庭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綠化等10個方面獲得省級先進。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評定南潯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 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是根據他們比他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經濟浪漫主義》)。縱向比較,解放44年來,南潯在社會建設和經濟文化建設中所作出的功績,所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包括工業、農業、商業、財貿、城建、交通、郵電、文教、體育、衛生、社會治安,以及全鎮綜合經濟實力,全鎮人民生活水平,都碩果累累。其中以經濟支柱的工業而論,1992年總產值為7億元,1993年躍升到12.8億元,為解放初的231.7倍。特別自改革開放的十多年來,全鎮經濟的增長與發展,每年登上一個新的台階,且呈跳躍式趨勢。鎮規劃1994年工業總產值目標為18億元,1995年達到26億元,預測都可望實現,這表明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史無前例的。事實雄辯地證明,南潯的成就,是符合列寧的論斷的。誠如一些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所說,南潯是上海周邊地區、太湖南岸的江南經濟重鎮。1992年和1993年,南潯先後被湖州市、浙江省批准為市級、省級經濟開發區,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深化改革的新的起點,它對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起到促進和改革作用,也為吸引外商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繼往開來,任重道遠,前程如錦,形勢喜人。
編輯本段四象八牛
(富商) 清末民初整個南潯區絲商雲集,菱湖,南潯,雙林都是中國的四大絲市之一,商賈雲集,尤以南潯鎮之四象八牛為典型。 南潯潯湖(江蔣漾)新城
南潯鎮四象八牛,即「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為代表的南潯富商,清光緒年間,出現在湖州南潯民間及江浙一帶。劉大均《吳興農村經濟》:「南潯以絲商起家者,其家財之大小,一隨資本之多寡及經手人關系之親疏以為斷。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資本雄厚,或自為絲通事,或有近親為絲通事者。財產達百萬以上者稱之曰『象』。五十萬以上不過百萬者,稱之曰『牛』,其在二十萬以上不達五十萬者則譬之曰『狗』。所謂『象』、『牛』、『狗』,皆以其身軀之大小,象徵絲商財產之巨細也。」。南潯「四象八牛」之說,屬於民間說法,根本無正規的統計和詳細記載,七十二墩狗僅僅是泛制指。「四象八牛」之說,反映南潯自南宋淳年(1252)建鎮,潯溪、南林、設鎮官、南潯,耕桑以富,行商坐賈薈萃,為江南雄鎮。 南潯「四象八牛」,都以湖絲發家---《元和郡縣志》記載:「湖州外開貢絲布」。早在唐開元年間,湖絲已成為貢品,形成產業---《宋史·食貨志》中稱:「繭箔山立,續車之聲連屋相聞。」。南宋湖絲已出口國外,《嘉泰吳興志》載:「湖絲遍天下」之說了。輯里湖絲更馳名於國內外,因為輯里湖絲質地潔白細勻,富有拉力,優於其他湖絲,如《南林報國寺記》中所載:「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南潯古稱南林)。當時的湖絲生產和質地就數南潯了,清道光年間的詩人董蠡舟在《蠶桑樂府》中贊道:「蠶事吾湖獨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潯為甲。」天時地利以營絲而富,光緒間成豪紳大戶「四象八牛」。 劉鏞為「四象」之首,據傳劉鏞的財富達二干多萬兩銀子之多,被譽為四象中「劉家的銀子」之美稱。30年代南潯民謠雲:「劉家的銀子,張家的才子,龐家的面子,顧家的房子」。 當劉鏞發跡後,深感列祖以來,都缺少文化,雖有財,但無祿,不上門第,故亟力教子讀書,應試科舉,使他的四個兒子都能進入仕途,劉鏞也因兒子的及第,恩封為通奉大夫,達到了榮宗耀祖的目的。劉鏞還把女兒嫁給一品大學士徐甫的兒子為妻,另-個女兒嫁給蔣錫紳之子清學部總務司郎蔣汝藻為妻,使劉氏更加光耀了門第,在南潯成了一戶有錢有勢的大戶。 張頌賢(1817-1892),據傳他的財富僅次於劉家,佔四象之第二位。字竹齋,祖籍徽州休寧,其父張維岳在南潯開一小醬鹽店為生。張維岳有兩個兒子,張頌賢為老二。張頌賢善經營,遂從事絲業後,全力經營輯里絲出口業務,並開設了「張恆和絲行」,營絲發家後,又著眼於鹽務,為鹽業界巨頭,據張謇《烏程張封公墓碣》:「同治初元,私販充斥,引滯課絀,鹽法太壞。巡撫召商集議,頌賢連約諸商,收餘姚岱山之私,輕課減價,以陰敵緣江並海之私。於是商利益滋,官課以充,而家亦日益豐大。」張頌賢有二個兒子,長子張寶慶,字質甫;次子張寶善,字定甫。 張鈞衡,字石銘,系張寶慶的獨生子,張頌賢的長孫。張鈞衡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承襲祖業後,經商有方,產業盛豐。他奉母至孝,在自家宏麗的園林「適園」內,為母建佛堂,供玉佛,讓母焚香拜佛,還建造一座石塔,篆刻唐柳公權書《金剛經》。張靜江,名增澄,又名人傑,字靜江,號飲光,另號卧禪,系張頌賢次子張寶善之子。張靜江早年參加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為革命捐款效勞,孫中山先生曾說過:「自同盟會成立後,始有向外籌資文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多者張靜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張靜江,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頌賢的兩孫被譽為四象中「張家的才子」。 四象中還有龐雲曾(金字傍,1833---1889),字芸皋,原籍浙江紹興,父為師爺,龐雲曾也為絲業行學徒出身,故通曉蠶絲經營之道,發家後,開設了「龐怡泰行」,在經營中,結識了杭州胡慶余堂國葯店老闆,人稱「紅頂商人」的胡雪岩,在合夥做蠶絲生意的同時,還與胡雪岩同做軍火生意,為左宗堂向洋商購買軍火。龐雲曾有官場朋友的幫忙,後又通過李鴻章,使兒子龐元濟在光緒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後旨恩賞舉人,特賞龐雲曾一品封典,候補四品京堂,恩贈榮祿大夫,光祿大夫之稱,故被譽為四象中「龐家的面子」之美稱。龐雲曾還仿胡雪岩的胡慶余堂,在南潯開設了規模較大的「龐滋德」國葯店,並建有葯棧和制葯工場,直至現在老字型大小的「龐滋德」葯店還開設在南潯寶善街上。龐雲曾有三個兒子,長於龐景麟,早夭。次子龐元濟,三子龐元澄。龐元濟,字萊臣,別號虛齋,光緒六年(1880)秀才,授例刑部江西司郎中之職。元濟,鎮人都稱他龐萊臣,他善於繪畫和古畫鑒賞,為國內外有名的古畫鑒賞家和收藏家。解放前,中國古代書畫只要蓋有龐虛齋的鑒定印章,就可認定是真品,連外國收藏家,也願以重價購買。龐元澄,原字清臣,後改青城,-號淵如。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他致力於教育和創辦醫院,並提倡西醫。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馬相伯為抗議帝國主義勢力干涉我國教育,創辦復旦公學(1917年改復旦大學),青城列名復且公學募捐公啟。元澄也是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會員,是同盟會上海支部核心人物之一。 顧福昌(1796一1868),字成之,號春池,是南潯的四象之一,國學生,因排行第六,創業後,被稱為顧六公公。顧福昌早年的家境也屬清貧,棄 學從商,起初擺個布攤。後至南潯鄰鎮江蘇震澤開小布店為生,兼營蠶絲後發家,與洋人往來後,遂成為上海早期的絲通事,經理洋務。並開設顧豐盛絲號,屬南潯絲商中發跡最早的一家。 顧福昌經營蠶絲致富後,又經營了當時-上海灘上唯一的外洋輪船碼頭--金利源碼頭,並成了怡和洋行買辦和怡和打包公司經理,還大做房地產生意,被譽為四象中「顧家的房子」之美稱。 顧福昌有三個兒子,長子顧壽松,字容齋;次子顧壽藏,字子嘉;三子顧壽明,字頌三。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書畫收藏家。顧氏三兄弟繼承父業,經營蠶絲,以顧壽減最有聲望,曾任上海絲業公所董事長,有名的愛國教育家顧乾翰先生就是顧福昌的曾孫。 邢庚星,是南潯八牛之首,開設邢正茂絲經行,後易名為恆順絲經行。並開設典當,為南潯開設當鋪最多的一家。 周昌大,一名味詩,字樂耆。祖籍浙匯餘姚,乾隆中遷潯,開設申泰絲號和申昌絲號,鎮人都以周申泰稱呼他家,南潯八牛之一。 邱仙槎,字其深,開設啟昌絲經行。南潯八牛之一。 陳煦元,原名熊,字竹坪。是一位有名的絲事通,外設裕昌紀經行,南潯八個之一。 金桐,字竹庭。早年棄學就商於上海,成為絲事通,營絲發家。他的大兒子金壽亦,號稱「小金山」,南潯八牛之一。 張佩紳,開設源泰絲行,曾在上海商業銀行總行任營業部主任。南潯八牛之一。 梅鴻吉,字月槎。開設恆裕絲經行,其子梅展中,開設南潯最早的用機器生產的絲廠,南潯八牛之一。 邵易森,開設森大絲經行,在上海設有邵月記絲號,出品青獅牌絲經。鎮人稱他為邵森大,南潯八牛之一。 南潯鎮的七十二墩狗,包括南潯的四鄉。在鎮上的有:邱茂泰、邱蓋茂、邱義昌、邱德升、沈塗記、沈永昌、沈永豐、沈天長、李恆德、李萬順、李德茂、吳晉昌、吳其昌、吳永記、朱寵茂、朱廣隆、庄恆慶、邢豐記、卜同昌、韓怡昌、桂致和、潘泳記、潘大順、張豐泰、張恆豐、徐世興、徐惠和、許仁昌、謝森元、劉通德、龐同順、丁昌記等,都數是開設絲經行致富的。四鄉有北小圩張家、橋下張家、吳樓張家、斜橋(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溫家、子嘶灣陳家、藏谷橋王家等。
編輯本段沈萬三
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其父,乃自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徙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的沈祐。見敘於劉三吾《坦齋集》卷下〈沈漢傑墓誌銘〉:「[沈]漢傑之先,吳興人,家南潯。其大父祐,始徙今姑蘇長洲之東蔡村,因家焉。二子:長諱富,字仲榮,即萬三公。次諱貴,字仲華,即萬四公。仲華二子:德昌其長,漢傑其次。漢傑復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庄。元朝中葉,沈萬三的父親沈祐由湖州路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南潯鎮沈庄漾遷徙至周東垞,後又遷至銀子浜。
㈦ 誰知道浙江南潯證券公司在哪
南潯證券公司有二家:
1.中國銀河證券公司湖州適園路營業部
地址:南潯鎮適園路883-885號
2.海通證券公司湖州南潯證券營業部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大中路3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