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交易 » 昌都貢覺縣貴金屬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昌都貢覺縣貴金屬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7-19 09:44:31

A. 貢覺縣唐東傑布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貢覺縣唐東傑布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是2015-08-04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西藏貢覺縣相皮鄉麥東村。

貢覺縣唐東傑布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40322MA6T14LD00,企業法人次仁朗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貢覺縣唐東傑布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唐卡、壇城、雕塑、壁畫。【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貢覺縣唐東傑布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B. 昌都市有幾個縣

昌都市有10個縣,分別是:江達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邊壩縣。

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位於西藏東部,處在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茶馬古道」的要地。

(2)昌都貢覺縣貴金屬開戶擴展閱讀:

昌都總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最高海拔為5460米,最低海拔約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聳立於雪線以上,其中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達7111米,萬丈冰峰,銀裝素裹。

昌都西北部山體較完整,分水嶺地區保存著寬廣的高原面。東南部山體被切割成星羅棋布狀。谷地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嶺谷櫛比,河谷深切,僅有零星殘存的高原面。

高原主要分布在他念他翁山北段和寧靜山,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在北緯30°以南,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區,河谷底海拔2500—3500米,最低處是芒康縣的金沙江河谷,海拔僅2296米。

昌都山脈為南北走向,三條大江與三列山脈相間分布,平行駢走。從西向東依次是伯舒拉嶺、怒江;他念他翁山、瀾滄江;達瑪拉山-寧靜山、金沙江。

山脈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脈之間有深邃的河谷,山嶺與河谷的高差達1000—2000米。獨特的自然地貌和地形結構,使雄美壯美的青藏高原愈加多姿多彩。

C. 西藏昌都地區有哪些縣市

共計十一個縣,分別是:昌都縣、左貢縣、芒康縣、類烏齊縣、八宿縣、洛隆縣、邊壩縣、察雅縣、江達縣、貢覺縣、丁青縣

D. 昌都地區海拔最低的縣是哪個

昌都地區海拔最低的是卡若區(即昌都縣)。卡若區(昌都縣)最高海拔6100米,最低海拔2900米,平均海拔3500米。

卡若區,是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轄區,位於西藏東部,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昌都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東與四川省相望,東南面與緬甸及雲南接壤,西南面與林芝市毗鄰,西北與西藏那曲市相連,北面與青海省交界,西望自治區首府拉薩。

(4)昌都貢覺縣貴金屬開戶擴展閱讀:

2014年11月,國務院關於同意西藏自治區撤銷昌都地區設立地級昌都市的批復,撤銷昌都地區和昌都縣,設立地級昌都市。昌都市設立卡若區,以原昌都縣的行政區域為昌都市卡若區的行政區域,截至2014年11月,昌都市轄原昌都地區有江達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邊壩縣和新設立的卡若區。即一個區十個縣。

昌都地區縣城海拔:

1、卡若區(昌都縣)最高海拔6100米,最低海拔2900米,平均海拔3500米。

2、江達縣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帶,最低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5436米,平均海拔約3800米。

3、貢覺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最低海拔2570米,最高海拔5443米。平均海拔4021米。

4、類烏齊縣平均海拔4500米,縣駐地海拔3810米。

5、丁青縣最高海拔6328米,最低海拔3500多米。

6、察雅縣地區總體地勢在2900—4000米之間,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

7、八宿縣縣城所在地白馬鎮海拔3260米。

8、左貢縣海拔5434米,最低海拔2650米,全縣平均海拔3750米,縣城駐地海拔3780米。

9、芒康縣平均海拔4317米。

10、洛隆縣平均海拔3700米。

11、邊壩縣海拔3500一5000米以上。

E. 貢覺縣油扎鹽礦()

油扎鹽礦位於貢覺縣東南,有簡易公路通往礦區,交通較方便。

鹽礦產於老第三系貢覺組雜色泥礫岩中。礦體長3公里,寬0.5—1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是一個大的透鏡體。石鹽礦石分為含泥礫石鹽礦石、泥礫質鹽礦石、泥礫鹽礦石和脈狀鹽礦石四種類型,礦石主要由石鹽、石膏、白雲石、方解石和泥礫組成。礦體平均厚度265.91米,氯化鈉含量一般為20%—50%,最高可達95.12%,為一中型礦床。

礦區有一鹽泉從地下流出,流量約0.48升/秒,含鹽度37.67毫克/升。相傳西藏和平解放前,鹽泉周圍有藏兵把守,當地群眾吃鹽十分困難,要向藏兵繳納一定數量的青稞方能背取鹽泉之水熬曬取鹽。

1951年,中國科學院西藏工作隊地質組李璞等在藏東地區進行路線地質及礦產調查時,對油扎、察那托兩個鹽泉以及這一地區的地層和含鹽性做了粗略的地質工作,將這套含鹽紅色地層稱為「貢覺紅層」,為鹽礦普查找礦提供了重要線索。四川省地質局科研所鉀鹽研究室於1971年再次調查了這兩個鹽泉點,把「貢覺紅層」的時代初步定為白堊紀,並第一次提出「角礫岩化次生岩」是含鹽層位。其後四川省地質局第三區測隊進行昌都幅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時,根據油扎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組合特徵,首次將「貢覺紅層」確定為第三系貢覺群。

1973—1975年,西藏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何書元等對貢覺群主要地段進行了1∶20萬路線地質填圖和水文地質調查,劃分了三個含鹽遠景區段,並在貢覺群中採到了老第三系化石。編寫有《西藏昌都地區第三系貢覺紅層鹽礦普查報告》。

80年代初,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出了要求有關部門解決昌都地區農牧民食用鹽困難的提案。第一地質大隊重新分析和研究了這一地區的有關資料,提出在油扎—察那托一帶可望找到工業食用鹽礦床,並建議首先進行重力和電法測量工作。1982年西藏地質局物探大隊由李志達、雷自孝組成的鹽礦普查分隊在第一地質大隊陳開國等的配合下開展了物探工作,圈定出兩個低負重力異常區,其中1號異常面積6平方公里,估算鹽礦儲量2.5億噸,提出了驗證孔位,建議工程驗證。

1984—1985年,西藏第一地質大隊組成陳開國為技術負責人,有陳慶雲、馬永海等技術人員參加的鹽礦分隊對油扎鹽礦開展了普查—詳查工作。首先在物探異常范圍內施工了3個鑽孔,均探到了厚達百米以上的鹽石層,證實了物探的推斷。1985年轉入詳查,測制了1∶1萬地形圖及地質簡測圖,投入鑽探工作量3555米,探明氯化鈉總儲量3.39億噸,其中可利用儲量3.02億噸。

利用物探方法勘查鹽礦在西藏是第一次,實踐證明,用重力物探方法探尋埋藏在深部的鹽礦床具有很好的找礦效果,油扎鹽礦的勘查就是典型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