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有什麼特產
洪洞甲魚、運城黃河鯉魚、高平絲汾酒 竹葉青 沁州黃小米 山西紅棗 山西核桃 山西粉條 沙棘汁 老陳醋保健醋 剪紙 雜糧 綢、平陽木板年畫、大同藝術瓷、銅器、平遙推光漆具 可多了
2. 陵川潞黨參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陵川潞黨參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陵川潞黨參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3. 呂梁市到太原市相聚多少公里
兩地距離187公里
|全程 約187.0公里/3小時4分鍾
太原市1. 太原市內駕車方案
詳情
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行駛20米,右轉進入G208
2) 沿G208行駛1.2公里,過右側的天龍大廈約50米後,右轉進入G307
3) 沿G307行駛1.9公里,直行進入迎澤西大街
4) 沿迎澤西大街行駛10米,稍向左轉進入S104
5) 沿S104行駛4.6公里,左前方轉彎
6) 行駛10米,左前方轉彎
7) 行駛10米,直行進入西苑南路
8) 沿西苑南路行駛510米,過右側的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影視傳媒分院約210米後,右轉
9) 行駛1000米,左前方轉彎
10) 行駛440米,過迎西收費站約120米後朝呂梁/運城/晉城/北京方向,稍向左轉
11) 行駛400米,從入口進入G2001
12) 沿G2001行駛11.4公里,朝呂梁/運城方向,稍向左轉
全路段收費
13) 行駛230米,朝運城/離石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
2. 行駛400米,從入口進入G20
全路段收費
3. 沿G20行駛32.2公里,朝汾陽/呂梁/G20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
4. 繼續沿G20行駛15.5公里,從開柵出口離開
全路段收費
5. 行駛460米,右前方轉彎
6. 行駛150米,過開柵收費站約100米後直行
7. 行駛80米,左前方轉彎
8. 行駛490米,左前
4. 山襾萬榮空港新區征地案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400萬人,省會為太原,省內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市、區。【人口】3392.58萬人(據2007年底省統計局的抽樣統計)。其中,城鎮的人口為1493.75萬人,占總人口的44.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98.83萬人,占總人口的55.97%; 男性為1735.34萬人,占總人口的51.15%;女性為1657.24萬人,占總人口的48.85%;全省共有家庭戶993.21萬戶,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37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新絳、代縣(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第一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 張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五台山、恆山、黃河壺口瀑布、北武當山、五老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國家地質公園】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土特產】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此外還有六味齋醬肉、雙合成糕點、推光漆器、晉祠大米, 隰縣金梨等。【特色菜】定襄蒸肉 五寨豬黑肉燉粉 羊雜燴 豬血灌腸【小 吃】「三倒手」硬面饃 保德碗坨 撥魚 代縣麻片 刀削麵 豆腐腦 豆沙糕 繁峙疤餅 高梁面魚魚 廣靈豆腐乾 河曲酸粥 黃糕 稷山麻花 解州羊肉泡饃 晉南醪糟 晉中油糕 砍三刀 拉麵 老勁子麻花 貓耳朵 孟封餅 面麻片 平遙牛肉平遙碗托 蕎麥圪坨 蕎面灌腸 燒麥 燒麥 神池麻花 涮羊肉 太谷餅 太後御膳泡泡糕 太後御膳泡泡糕 太原頭腦豌豆面 聞喜煮餅 忻州瓦酥 羊雜粉湯 羊雜燴 羊雜碎湯 陽城肉罐肉 陽高杏脯 陽泉飄抿曲 應州牛腰 油糊角 油麵油炸饊子 油炸饊子 莜麵 莜麵窩窩 莜麵窩窩 榆次灌腸 元宵 原平鍋魁 珍珠粥 豬血灌腸【特 產】保德油棗 玻璃圪嘣 澄泥硯 大同黃花 大同藝術瓷 代縣剪紙 代縣推光漆器 段畝硯 繁峙黃芪 仿古鐵器 汾酒廣靈小米 河曲紅果 恆山黃芪 黃河鯉魚 降龍木拐杖 晉祠大米 晉中剪紙 琉璃製品 麵塑 木碗 平遙推光漆器清徐葡萄 山西老陳醋 舒筋散 台黨參 台蘑 台硯 同川梨 銅火鍋 推光漆器 羊毛地毯 原平梨 雲岡絹人 竹葉青[編輯本段]行政區劃山西政區圖太原市:杏花嶺區 小店區 迎澤區 尖草坪區 萬柏林區 晉源區 古交市 清徐縣 陽曲縣 婁煩縣大同市:城 區 礦 區 南郊區 新榮區 陽高縣 天鎮縣 廣靈縣 靈丘縣 渾源縣 左雲縣 大同縣陽泉市:城 區 礦 區 郊 區 平定縣 盂 縣長治市:城 區 郊 區 潞城市 長治縣 襄垣縣 屯留縣 平順縣 黎城縣 壺關縣 長子縣 武鄉縣 沁 縣 沁源縣晉城市:城 區 澤州縣 高平市 陽城縣 陵川縣 沁水縣朔州市:朔城區 平魯區 山陰縣 應 縣 右玉縣 懷仁縣晉中市:榆次區 介休市 太谷縣 祁 縣 平遙縣 靈石縣 壽陽縣 昔陽縣 和順縣 左權縣 榆社縣運城市:鹽湖區 空港新區 永濟市 河津市 芮城縣 臨猗縣 萬榮縣 新絳縣 稷山縣 聞喜縣 夏 縣 絳 縣 平陸縣 垣曲縣忻州市:忻府區 原平市 定襄縣 五台縣 代 縣 繁峙縣 寧武縣 靜樂縣 神池縣 五寨縣 岢嵐縣 河曲縣 保德縣 偏關縣臨汾市:堯都區 侯馬市 霍州市 曲沃縣 翼城縣 襄汾縣 洪洞縣 古 縣 安澤縣 浮山縣 吉 縣 鄉寧縣 蒲 縣 大寧縣 永和縣 隰 縣 汾西縣呂梁市:離石區 孝義市 汾陽市 文水縣 中陽縣 興 縣 臨 縣 方山縣 柳林縣 嵐 縣 交口縣 交城縣 石樓縣[編輯本段]自然地理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表裡山河,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編輯本段]氣候條件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後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一直把山西作為唐帝國的腹臟地區,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發達的經濟、文化稱著於世。到五代十國,山西仍然對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形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當時山西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明,曾受到當時來中國旅行的義大利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盛贊。明代,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曾領全國之先。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斗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許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清末維新派揚澤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弟等。可以說,山西是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編輯本段]歷史遺跡襄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境內有馳名中外的「丁村人」遺址,還有陶寺夏代遺址春秋晉城遺址。另外尚有漢末黃巾軍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壘;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築的「普凈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築等寶貴文物。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等等。其中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親自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全國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華北抗戰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前的劉胡蘭精神,解放後的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十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在2007年,山西省實現GDP 5696.2億元,同比增長14.2%。人均GDP約為1.6萬多元,超過了2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38.20%,增速在全國各省市列首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565元,比上年增長15.3%,;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達到3665.7元,增長15.2%。[編輯本段]交通運輸山西省地處我國中部地區,鄰近北京、天津、鄭州、洛陽、西安、咸陽的工業中心,與上海、沈陽、武漢等城市相聚不遠,輸煤、輸電的距離較近。有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神黃等重要干線交會處,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已形成以鐵路、公路為主,航空為輔的交通運輸網路,成為華北乃至全國的重要交通樞紐。公路建設成績顯著,實現了速度與結構、質量的協調發展。2003年,全省公路共完成投資130.7億元。到2003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3122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達到11399公里,占總里程的18%;高速公路達到1210公里,省會到10個市實現了「三小時高速通達」;全省94.4%的鄉鎮通了油路,96.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61.5%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省內太原、大同、運城、長治都有機場,其中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有航班直達北京、廣州、上海、天津、海口等30多個城市,大同至北京、廣州、上海、西安、武漢、鄭州、海口7個大城市及省內長治也有航班直達。省內有從大同到風陵渡的同蒲線縱貫南北,另外還有石太線、京包線、京原線、太焦線、邯長線大秦線、神黃線等鐵路線從省內通過,可以通達國內大部分大中城市。[編輯本段]汽車牌照A 太原市 B 大同市 C 陽泉市 D 長治市 E 晉城市 F 朔州市 H 忻州市 J 呂梁市 K 晉中市 L 臨汾市 M 運城市 N合資企業 O公安政法系統[編輯本段]自然資源山西省現有耕地553876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高粱、玉米、豆類和薯類;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臨汾和運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農作區。近些年,雁門關外生態養殖畜牧業也發展很快,以奶牛養殖為主。山西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煤、鋁土、鐵等為最。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分布在全省90多個縣(市、區)內。工業以能源、冶金為主,輕工業相對薄弱。山西省旅遊資源豐富,歷史古跡、風景名勝較多。較著名的有雲崗石窟、五台山寺群、晉祠、應縣木塔、永樂宮、懸空寺、壺口瀑布、解州關帝廟、洪洞大槐樹等。[編輯本段]城市手冊主要城市郵編及電話區號:太原市 030000 0351 大同市 037000 0352陽泉市 045000 0353 晉中市 030600 0354長治市 046000 0355 晉城市 048000 0356臨汾市 041000 0357 呂梁市 033000 0358運城市 044000 0359 忻州市 034000 0350朔州市 036000 0349古交市 030200 0351 介休市 031200 0354潞城市 047500 0355 高平市 048400 0356霍州市 031400 0357 侯馬市 043000 0357汾陽市 032200 0358 孝義市 032300 0358河津市 043300 0359 永濟市 044500 0359原平市 034100 0350[編輯本段]山西帝王列表春秋霸主 晉文公、胡服騎射 武靈王簡襄功烈 趙簡子、簡襄功烈 趙襄子鮮卑驕子 拓跋宏、漢國皇帝 劉 淵漢國皇帝 劉 聰、前趙皇帝 劉 曜後趙皇帝 石 勒、後趙皇帝 石 虎後唐太祖 李克用、後唐庄宗 李存勖後唐明宗 李嗣源、後晉高祖 石敬瑭後晉出帝 石重貴、後漢高祖 劉知遠北漢皇帝 劉 崇、北漢末帝 劉繼元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世界上採用水中倒土築壩技術建成的最高土壩工程 1961年6月竣工的汾河水庫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台拖拉機 1950年12月山西省機器公司仿美國克拉克型拖拉機試製成功抗美援朝號履帶式25馬力拖拉機。中國第一爐不銹鋼 1952年9月,太原鋼鐵公司第三煉鋼廠煉出新中國第一爐不銹鋼。我國第一座棉紡織機械製造企業 1954年建成投產的經緯紡織機械廠全國第一個車輪廠 1958年6月2日開工生產的太原鐵路局車輪廠全國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 1966年國家第八機械工業部將國內自行設計的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30型定點給山西試制,山西省於1969年試製成功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並通過部級鑒定。全國第一台3000馬力燃汽輪機車 1969年12月,山西省大同機車廠試製成功全國第一台「長征型」3000馬力燃汽輪機車,為我國鐵路牽引動力的革新開創了新路。全國規模最大的鄉鎮制醋企業 1976年創建的山西省清徐縣第二醋廠,年產醋5000噸,是全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鄉鎮企業專業醋廠。全國第一台挖掘機 1977年,太原重型機械廠研製成我國第一台10立方米挖掘機。全國第一套高速線材精軋機 1982年8月2日,太原礦山機器廠製造成功我國第一套高速線材精軋機,為我國冶金軋材技術填補了一項空白。全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 1982年9月29日,時任山西省省委書記的王克文和鐵道部副部長李森茂為石太線雙線電氣化通車剪綵。亞洲最大的氧化鋁廠 1983年7月1日正式開工生產的山西鋁廠亞洲規模最大的制凹版廠 山西省運城地區製版廠首創中國「輸精管可復性注射栓堵法」 1984年,山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趙生才等完成「輸精管可復性注射栓堵法」科研項目,為國內首創。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委員會鑒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 1993年5月22日,山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奠基。這是一項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國最大的中外合作經營的露天煤礦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全國第一個特大型礦井 1984年12月6日,我國第一個年產量為500萬噸的特大型礦井大同四台溝煤礦正式開工興建。全國最長的復線電氣化鐵路 1984年12月30日,我國最長的一條復線電氣化鐵路北京豐台經河北沙城 到山西大同的鐵路全線通車。該線全長379公里,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全國第一個反映漢民族民俗風情的博物館 位於襄汾縣城南5公里處的丁村民俗博物館,籌建於1985年,同年11月10日正式建成開館,是中國第一個建立的反映漢民族民俗風情的專題性博物館。全國最大的白酒生產基地 1986年1月,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廠一期擴建工程竣工,使其成為全國最大的名白酒生產基地。全國最大跨度的黃河索道橋 1986年7月28日,我國最大跨度的黃河索道橋,在山西省平陸縣南溝村與河南省澠池縣白浪村之間的黃河上架設成功。全國第一個煤炭博物館 我國第一個煤炭專業博物館中國煤炭博物館於1989年10月1日在太原落成開館。穀子營養品質遺傳規律的研究 1990年7月23日,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所攻克的「穀子防秕增粒技術」通過農科委鑒定,這一理論的創立填補了我國穀子栽培學上的一項空白。全國最大的系列奶粉、飼料包裝企業集團 組建於1991年的山陰古城乳品企業集團全國單產最高的大豆品種 1993年3月,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李廷泉等人研究完成大豆新品種「晉豆11號」。世界最大的燃燒無煙煤電站 山西省陽城電廠世界上最大的橋式起重機 《科技日報》載: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重)為我國三峽工程水電站研製的世界最大、質量最好、整體技術性能最先進的兩台1200/125t橋式起重機(2001年)8月20日在太重試車成功。全國最大的楊樹基因庫 1994年7月8日,懷仁縣金沙灘建成全國最大的楊樹基因庫。該基因庫是山西楊樹局與德國技術合作有限公司開展的楊樹育種合作項目,1984年實施,已收集楊樹優良品系900多個,包含了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楊樹。亞洲最大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 1995年8月18日,亞洲最大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它是山西省和全國紡機行業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發行H股的企業。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 山西省臨縣把發展紅棗作為全縣人民擺脫貧困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來抓。1995年,全縣紅棗總產達到6500萬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縣,僅此一項,全縣人均收入260元。全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太鋼),是中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是全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廠家和惟一批量生產電工純鐵的廠家。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產地 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是山西省西山礦務局。該礦位於太原市西15公里處,探明儲量為181.4億噸山西第一條高速公路 太舊高速公路,西起省會太原,東至與河北省毗鄰的省界舊關,穿越太行上,施工難度極大,於1996年6月15日全線通車,全長144公里,這是打開山西東大門的第一條現代化的交通要道。山西省貫通南北的高速公路 大運高速公路,北起大同,南至運城,全長666公里,縱貫山西全省,於2003年10月全線開通,它是山西省葉脈型生產力布局框架的主脈和脊樑。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產地 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是山西省陽泉礦務局。該礦務局是國家首批確認的特大型企業和全國500家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全國民營企業第一大鋼鐵廠 位於山西省聞喜縣東鎮境內的山西省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鐵廠,是全國鄉鎮企業第一大鋼鐵廠。年產260萬噸鐵、260萬噸鋼、220萬噸材。全國最大的優質動力煤產地 山西省大同礦務局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動力煤生產基地,被稱為「煤海」。煤炭儲量為375.8億噸,所產煤炭供應著全國1500多個企業,3700多家用戶,並遠銷海外。全國最大的銅礦 全國最大的銅礦是山西省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該公司位於山西省南部垣曲縣境內的中條山腹地。該礦資源豐富,蘊藏有46種礦產,是國內最大的地下開采銅礦山。世界第一的引水隧洞 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中的南干7#洞(單洞)長43.5公里,比挪威「倫達思」工程的引水隧洞(28.5公里)還長15公里,比英吉利海峽地下隧洞(36公里)還長7.5公里,堪稱世界第一引水洞。國家「西電東送」大型工程神頭河曲三個項目 2002年8月20日,國家「西電東送」北通道神頭河曲三個項目正式開工。山西文物獨佔8項全國之最。山西省不可移動文物核查工作2006年全面完成,結果顯示,山西現存地面不可移動文物3.5萬余處,文物資源擁有8個全國之最。山西已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678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119處,數量居全國第一。
5. 三支一扶考試的山西省情
山西省省情
一、概況
山西地處華北地區西部,黃土高原東翼,總面積為15.6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現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皆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最早發祥地之一。芮城西河度文化與雲南的元謀猿人屬於同期,說明在250萬年以前,山西已經有了最早的原始人類。在山西境內共有舊石器遺址200多處,新石器遺址500多處,考古資料表明,約在10萬年以前,在汾河兩岸和現在的大同、朔州一帶,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約在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產制經濟為特點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經確立。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原始公社的傳說,部落聯盟中堯、舜、禹都在山西境內建過都「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縣)、禹都安邑(今夏縣)」,現在臨汾城南還有堯廟,城東有堯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禹貢》說夏禹治水「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龍門又叫禹門口,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陝西韓城縣東北。春秋時期,山西境內主要的諸侯封國是「晉」。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了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所以山西又稱「三晉」。隋末,任隋韓河東道撫尉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他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從太原起兵3萬反隋,建立唐朝,把晉陽城定為北都。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復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南禪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舍利塔最為有名;建於北魏的恆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游覽勝地;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鶯鶯傳》故事發生地;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雲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應縣木塔建於文代,高67.31米,是我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築;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北嶽恆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晉國名臣介於推攜母被燒死於此山;北武當山、靈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點;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西還建有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緻各異,有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出沒,褐馬雞是國家珍稀動物。
山西是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活動遺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等。
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同川梨。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二、自然資源
1.植物資源
山西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種。南部、東南部以次生落葉灌木叢和落葉闊葉林為主的夏綠闊葉混交林地區。中部以中旱生的落葉灌木叢和針葉林為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溫帶及溫帶灌木叢和半乾旱草原。野生經濟植物目前已知者有1,000多種。
2.動物資源
省內動物資源相當豐富,有陸棲脊椎動物400種,佔全國總數的19.12%,主要經濟動物有毛皮類20種,葯用類70種。有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31種,佔全國保護種數的21.5%。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7種,褐馬雞為我國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鳥。
3.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中,尚有可開發的後備土地資源262.9萬公頃,其中宜農面積30萬公頃,宜林面積97.2萬公傾,宜牧面積135.7公頃。目前山西正加快退耕還林步伐,力爭用5-10年左右的時間,將全省3000萬畝坡耕地和低產全部退耕還林,將現有的宜林荒山荒坡全部造林,使山西的生態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
4.礦產資源
山西蘊藏最為豐厚的是礦產資源。目前已發現的有120多種,探明儲量的53種,其中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34種,煤、煤層氣、鋁礬土、耐火粘土、珍珠岩、鎵、沸石7種居全國位。煤炭儲量已探明的有2600億噸,佔全國煤儲總量的1/3,遠景儲量多,而且煤種齊全,煤質尤佳。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特點,年產原煤3億多噸,為全國第一產煤大省。鋁礬土儲量約5億多噸,佔全國的1/3以上。鐵、銅、鈷、鎵等不僅儲量大,而且開發條件優越。山西的鐵礦已探明儲量有30億噸以上,居全國第四位。銅礦在全國居第三位。非金屬礦藏中,石灰石、石膏、長石、石棉、雲母、雲石、石墨、大理石、花崗岩等儲量也相當可觀。運城鹽湖的岩鹽、芒硝及白鈉鎂礬聞名全國。
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三、氣候條件
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四、歷史沿革
1.封建社會初期
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戰國時期;這時,中國歷史已進入封建社會。戰國時期,晉國的卿大夫代表新興地主勢力,進行了封建的社會改革。在經濟上,廢除了土地三年分配一次的舊制度,讓耕種土地的人獲得對土地的長期佔有權,史稱「晉作爰田」,實行這一改革後,使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在政治上,晉國卿大夫在和舊貴族的斗爭中,實行了六卿專政。六卿是趙、魏、韓、范氏、中行氏、智氏。後來,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只剩下了趙、魏、韓和智伯四家。趙簡子在今太原晉祠附近的古城營村,建築晉陽城,作為趙國初期的都城,這個城市從春秋到五代,一直存在了1500多年,始終是山西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453年發生了晉陽之戰,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氏,三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所以山西也被稱為「三晉」。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趙、魏、韓三家為諸侯。當時,趙國的都城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韓國的都城在平陽(今臨汾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北),中期以後方移向河南、河北。三家分晉以後,魏文侯先後任李悝、吳起、西門豹、樂羊、卜子夏、段干木等一批人才,對舊制度進行了改革:廢除了世襲祿位制,把無功受祿的人看成是「淫民」,把他們剔除;把國有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抽取「什一之稅」;嚴立了嚴刑峻法,維護封建社會的秩序等等。這些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公元前260年,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被秦國打敗。之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以後又不斷增設到四十多郡。當時,山西境內有五郡:雁門郡、代郡、太原郡、上黨都、河東郡。
由於山西在軍事上處於戰略要地、因此它常常是北方新起部族的根據地。匈奴從殷周以來,就一直威脅著中原的各代王朝。它的地盤就在今雁門關北面、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白登(今大同)達七天之久,西漢王朝不得不與匈奴作出讓步。以後,匈奴人逐步南下,在呂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馬。到三國曹魏時,山西境內的匈奴人分為五部:並州茲氏(在今汾陽〕為左部;祁(今祁縣)為右部;蒲子(今隰縣)為南部,新興(今忻州)為北部;大陵(今文水)為中部,人數多達數十萬。此外,還有羯族在武鄉居住;鮮卑族拓跋部在代縣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陝、甘居住,歷史上稱為「五胡」。公元304年,匈奴首領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起兵,逐步控制了屯留、高平、平遙、介休,自稱漢王。並州刺史劉琨奉西晉王朝的命令,負責並、冀、幽三州的軍事,在晉陽一帶抗拒匈奴及其別部達九年多時間,受到中原人民的擁護。但是,由於連年戰亂,山西的經濟遭到了嚴重在破壞。當時的太原,房舍被燒毀、屍體堆滿地,即使活著的人也被餓得骨瘦如柴,臉無人參;晉東南一帶的人口也四處逃亡,十個人中活不下二三個人。
公元386年,鮮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北魏逐步成為北方的大國,結束了連年戰亂的封建割據局面,形成南北朝對立的形勢。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的實權落在大將高歡的手中。高歡的兒子高洋於公元550年取代東魏,建立北齊,稱文宣帝。高氏父子以晉陽為別都,晉祠天龍山一帶的遺址,就是高歡、高洋父子建立的。長期戰亂,為佛教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北魏時寺院有三萬所,和尚尼姑多達200萬。雲崗石窟在這一時期(公元453年—495年)修鑿成功。交城的玄中寺也於公元472年開始創建,成為曇鸞大師所創佛教凈土宗的誕生地。
2.隋唐至明清時期
從公元581年至907年為隋唐時期。隋朝建立以後,天下設總管府。在山西設總管府的有並、代、隰、朔四個州,而以並州為首。為了防禦北方強大的突厥國的侵擾,隋文帝派他的兒子楊廣率領軍隊駐守在晉陽。這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河東地區既有鹽池,又產糧食,經濟相當繁榮。
隋末天下紛亂,群雄競起。任隋朝河東道撫慰大使和太原留守職務的李淵,在他的兒子李世民和晉陽令劉文靜等策劃下,率三萬兵力,從太原起兵反隋。他們渡過黃河,進軍關中,經過多年征戰,終於在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統一中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弊政、鞏固政權,從公元627年開始。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的興旺景象。這時,國家的版圖廣大,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山西的經濟發展曾經居於全國的前列。那時,全國共有18個鹽池,河東就佔了五個,一個產鹽萬斛,供應京師,被柳宗元稱為「國之大寶」。唐王朝對山西十分重視,認為這里是「龍興」之地,於是把晉陽城定為北都,在這里廣積軍糧、兵器和甲胄,又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城池,現在晉祠還存有唐太宗親筆寫的《晉祠銘》,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繼承帝位,他的皇後就是以後改國號為周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以太原狄村的狄仁傑為宰相,也是一個頗有建樹的政治家。唐代出現的山西名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我們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紹。隋唐時期,佛教興盛,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那時已經是寺廟林立、雕塑精美、名揚全國的佛教聖地。
元907年到960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滅掉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建立北宋。他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軍事計劃。劉崇依靠著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對抗。宋兵三攻「北漢」,都因為北漢有契丹軍的援助而失敗。直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又率領大軍出擊北漢,北漢主劉繼元才開城投降宋朝,北漢將領楊業也奉命向宋王朝投降。高歡父子、李淵父子、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和劉崇兄弟。都靠著晉陽這個地方爭奪天下當了皇帝,所以當時傳說晉陽城是「龍城」,太原東北的系舟山是「龍角」。所以,宋朝軍隊在攻佔晉陽以後,把千古聞名的晉陽城放火燒毀,又把系舟山頭鏟平。公元982年,宋王朝派大將潘美在唐明村(今太原市唐明飯店北)重建新城,這就是現在太原城的開始。為了釘破「龍脈」,在修城時只建丁字街,不修十字路。現在看來,這是很荒謬的迷信做法,但在宋王朝來講,為了釘死太原,不再出現和它分庭抗禮的人物,這樣做也是很自然的。北宋初期,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的積極措施,山西再度出現了繁榮景象。太原產的銅鏡和剪刀遠銷各地,遐邇聞名。同時,山西境內已開始用無煙煤作燃料,用土坩鍋裝礦來煉鐵。隨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出現了司馬光等一批有名的歷史人物,我們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紹。
南宋以後,戰亂不止,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山西因有太行山為屏障,受戰火摧殘比其他地方相對較少。經濟文化還比較發達。金代的時候,全國共設十個考區,山西就佔了三個。金代雕版印刷的中心就設在平陽(臨汾),金版藏經就是在平陽開雕印刷的。所刻的《四美人圖》、《關羽圖像》,繪畫精美。形象逼真,開創了人物版畫的先河,是中國版畫的一大轉折。在宋、遼和宋、金對峙時期,佛教又得到廣泛傳播,大同的華嚴寺就是遼代佛教宗派華嚴宗盛行的產物,應縣的木塔也是在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修建的。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把山東和山西作為「腹里」之地,派駐大量的蒙古軍加以統治。這時,華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技術都有相當發展。義大利著名旅行家、元朝欽差大臣馬可•波羅(54—1324)在他所寫的《游記》中,對山西作出如下描述:「太原府工商頗盛,產葡萄酒及絲,有商人到印度通商謀利;平陽府居住商人不少。」著名的芮城永樂宮的壁畫,就是由元朝朝廷所信任的新道教全真派首領丘處機修建的,修建在所謂「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家鄉。這座道教宮觀,是元代藝術的寶藏。洪洞廣勝寺明應王殿的元代戲劇壁畫也是這一期間所繪。
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公元1351年,韓林兒、劉福通等率領紅巾軍起義。起義軍曾分路北伐:由關鐸和潘誠率領的中路軍於公元1357年進攻山西,攻破陵川,奪取潞州,北上佔領冀寧(太原),並向北面的大同進發,另一支分出去的紅巾軍,出絳州、沁州,越過太行到上黨,沿途橫掃數千里。
後來,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討元,進入山西。公元1368年,明軍佔領太原,元軍敗退到甘肅,但仍屢次騷擾明朝的邊境。朱元璋封他的三個兒子為藩王,進駐山西:朱(木岡)為晉王,駐在太原;朱桂為代王,駐在大同;朱模為沈王,駐在潞安,時刻防備元朝殘余勢力的侵擾。這幾個藩王都擁有重兵,並重新修整、加固舊長城和太原城,以此來鞏固邊防。明代洪武年間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統管五府三州。洪武年間,曾遷山右澤潞之民往河北,遷山西之民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永樂年間,又把山西中部、西南、東南之民遷往北平。據說移民搬遷前,曾經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集中,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傳著:「若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諺。
明代中期,由於土地兼並,賦役加重,政治腐敗,再加上北部韃靼和南部倭寇的侵擾,連年戰事不斷,人民群眾忍受不了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紛紛向外逃亡。到開順(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末年(約1464年),從山西和河南逃到荊襄地區的流民就多達150多萬。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號)、嘉靖(明世宗年號)年間,陳琦兄弟在潞城縣青羊山起義,失敗後被捕。陳琦的兒子陳卿繼續領導農民堅持斗爭。公元1528年明世宗動員山西、河南等省軍隊分四路圍攻青羊山,才把起義軍鎮壓下去。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明朝特在青羊山設置了平順縣。
明朝末年,爆發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的首領之一王嘉胤在陝西起義後,曾多次率領隊伍攻入山西,攻佔許多州縣,山西成了明民與起義軍的主要戰場。1644年,李自成率領五十萬兵馬,由陝西渡過黃河,經禹門口(河津市龍門)進入山西,攻陷太原,破寧武關,一路挺進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後,李自成又從北京退回山西,指示部將陳永福用堅壁清野的辦法牢固地把守太原。太原被清軍攻佔後,全省范圍內的抗清斗爭,依然蓬勃發展。1648年,姜瓖在大同宣布反清,第二年初佔領崞縣原平鎮,他的部將姚舉攻取忻州,下石嶺關;另一名部將劉廷奪取了繁峙、靜樂、交城、石樓、永和等縣;曲沃李建壽,運城虞永、韓昭宣,潞安蘇升等都紛紛起義,響應姜瓖抗擊清兵,曾在晉祠和清軍進行過激烈的戰斗。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約1662—1795年),社會經濟得到相當發展,耕地面積增大,社會安定,人口大量增加。清王朝把長城以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劃入山西省內,共設9府、16州、108個縣。當時,山西的商業與金融業十分活躍。最出名的是出現了聞名全國的山西票號。
明清時代,山西的文化藝術也獲得相當發展。省會太原和各府城州縣都開辦了書院,清末太原的令德堂、潞安府的上黨書院、山西濬文書局都是比較有名的。乾隆以後蒲劇興起,它是當時重要的地方戲之一。名人學者中出現了傅山等著名人物。
五、行政區劃
太原市:杏花嶺區、小店區、迎澤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大同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潞城市、長治縣、襄垣縣、屯留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晉城市:城區、澤州縣、高平市、陽城縣、陵川縣、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介休市、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壽陽縣、昔陽縣、和順縣、左權縣、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空港新區、永濟市、河津市、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新絳縣、稷山縣、聞喜縣、夏縣、絳縣、平陸縣、垣曲縣。
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
臨汾市: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
呂梁市:離石區、孝義市、汾陽市、文水縣、中陽縣、興縣、臨縣、方山縣、柳林縣、嵐縣、交口縣、交城縣、石樓縣。
六、歷史遺跡
襄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境內有馳名中外的「丁村人」遺址,還有陶寺夏代遺址春秋晉城遺址。另外尚有漢末黃巾軍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壘;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築的「普凈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築等寶貴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等等。其中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親自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全國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華北抗戰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前的劉胡蘭精神,解放後的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6. 山西有幾個市和縣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400萬人,省會為太原,省內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市、區。
【人口】
3392.58萬人(據2007年底省統計局的抽樣統計)。其中,城鎮的人口為1493.75萬人,占總人口的44.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98.83萬人,占總人口的55.97%; 男性為1735.34萬人,占總人口的51.15%;女性為1657.24萬人,占總人口的48.85%;全省共有家庭戶993.21萬戶,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37人。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第一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 張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第三批)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五台山、恆山、黃河壺口瀑布、北武當山、五老峰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土特產】
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此外還有六味齋醬肉、雙合成糕點、推光漆器、晉祠大米, 隰縣金梨等。
【特色菜】
定襄蒸肉 五寨豬黑肉燉粉 羊雜燴 豬血灌腸
【小 吃】
「三倒手」硬面饃 保德碗坨 撥魚 代縣麻片 刀削麵 豆腐腦 豆沙糕 繁峙疤餅 高梁面魚魚 廣靈豆腐乾 河曲酸粥 黃糕 稷山麻花 解州羊肉泡饃 晉南醪糟 晉中油糕 砍三刀 拉麵 老勁子麻花 貓耳朵 孟封餅 面麻片 平遙牛肉
平遙碗托 蕎麥圪坨 蕎面灌腸 燒麥 燒麥 神池麻花 涮羊肉 太谷餅 太後御膳泡泡糕 太後御膳泡泡糕 太原頭腦
豌豆面 聞喜煮餅 忻州瓦酥 羊雜粉湯 羊雜燴 羊雜碎湯 陽城肉罐肉 陽高杏脯 陽泉飄抿曲 應州牛腰 油糊角 油麵
油炸饊子 油炸饊子 莜麵 莜麵窩窩 莜麵窩窩 榆次灌腸 元宵 原平鍋魁 珍珠粥 豬血灌腸
【特 產】
保德油棗 玻璃圪嘣 澄泥硯 大同黃花 大同藝術瓷 代縣剪紙 代縣推光漆器 段畝硯 繁峙黃芪 仿古鐵器 汾酒
廣靈小米 河曲紅果 恆山黃芪 黃河鯉魚 降龍木拐杖 晉祠大米 晉中剪紙 琉璃製品 麵塑 木碗 平遙推光漆器
清徐葡萄 山西老陳醋 舒筋散 台黨參 台蘑 台硯 同川梨 銅火鍋 推光漆器 羊毛地毯 原平梨 雲岡絹人 竹葉青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山西政區圖太原市:杏花嶺區 小店區 迎澤區 尖草坪區 萬柏林區 晉源區 古交市 清徐縣 陽曲縣 婁煩縣
大同市:城 區 礦 區 南郊區 新榮區 陽高縣 天鎮縣 廣靈縣 靈丘縣 渾源縣 左雲縣 大同縣
陽泉市:城 區 礦 區 郊 區 平定縣 盂 縣
長治市:城 區 郊 區 潞城市 長治縣 襄垣縣 屯留縣 平順縣 黎城縣 壺關縣 長子縣 武鄉縣 沁 縣 沁源縣
晉城市:城 區 澤州縣 高平市 陽城縣 陵川縣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平魯區 山陰縣 應 縣 右玉縣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介休市 太谷縣 祁 縣 平遙縣 靈石縣 壽陽縣 昔陽縣 和順縣 左權縣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空港新區 永濟市 河津市 芮城縣 臨猗縣 萬榮縣 新絳縣 稷山縣 聞喜縣 夏 縣 絳 縣 平陸縣 垣曲縣
忻州市:忻府區 原平市 定襄縣 五台縣 代 縣 繁峙縣 寧武縣 靜樂縣 神池縣 五寨縣 岢嵐縣 河曲縣 保德縣 偏關縣
臨汾市:堯都區 侯馬市 霍州市 曲沃縣 翼城縣 襄汾縣 洪洞縣 古 縣 安澤縣 浮山縣 吉 縣 鄉寧縣 蒲 縣 大寧縣 永和縣 隰 縣 汾西縣
呂梁市:離石區 孝義市 汾陽市 文水縣 中陽縣 興 縣 臨 縣 方山縣 柳林縣 嵐 縣 交口縣 交城縣 石樓縣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
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
山西表裡山河,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
[編輯本段]氣候條件
山西地形復雜,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異和垂直差異較大。
山西地形多樣,高差懸殊,因而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西地處中緯度,距海不遠,但因山脈阻隔,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C,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C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C。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於21°~26°C之間。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台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響很大,山區較多,盆地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台山區,三是呂梁山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後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一直把山西作為唐帝國的腹臟地區,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發達的經濟、文化稱著於世。到五代十國,山西仍然對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形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當時山西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明,曾受到當時來中國旅行的義大利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盛贊。明代,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曾領全國之先。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斗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許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清末維新派揚澤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弟等。可以說,山西是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編輯本段]歷史遺跡
襄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境內有馳名中外的「丁村人」遺址,還有陶寺夏代遺址春秋晉城遺址。另外尚有漢末黃巾軍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壘;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築的「普凈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築等寶貴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等等。其中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親自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全國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華北抗戰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前的劉胡蘭精神,解放後的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十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在2007年,山西省實現GDP 5696.2億元,同比增長14.2%。人均GDP約為1.6萬多元,超過了2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38.20%,增速在全國各省市列首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565元,比上年增長15.3%,;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達到3665.7元,增長15.2%。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山西省地處我國中部地區,鄰近北京、天津、鄭州、洛陽、西安、咸陽的工業中心,與上海、沈陽、武漢等城市相聚不遠,輸煤、輸電的距離較近。有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神黃等重要干線交會處,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已形成以鐵路、公路為主,航空為輔的交通運輸網路,成為華北乃至全國的重要交通樞紐。
公路建設成績顯著,實現了速度與結構、質量的協調發展。2003年,全省公路共完成投資130.7億元。到2003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3122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達到11399公里,占總里程的18%;高速公路達到1210公里,省會到10個市實現了「三小時高速通達」;全省94.4%的鄉鎮通了油路,96.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61.5%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省內太原、大同、運城、長治都有機場,其中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有航班直達北京、廣州、上海、天津、海口等30多個城市,大同至北京、廣州、上海、西安、武漢、鄭州、海口7個大城市及省內長治也有航班直達。
省內有從大同到風陵渡的同蒲線縱貫南北,另外還有石太線、京包線、京原線、太焦線、邯長線大秦線、神黃線等鐵路線從省內通過,可以通達國內大部分大中城市。
[編輯本段]汽車牌照
A 太原市 B 大同市 C 陽泉市 D 長治市 E 晉城市 F 朔州市 H 忻州市 J 呂梁市 K 晉中市 L 臨汾市 M 運城市 N合資企業 O公安政法系統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山西省現有耕地553876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高粱、玉米、豆類和薯類;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臨汾和運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農作區。近些年,雁門關外生態養殖畜牧業也發展很快,以奶牛養殖為主。
山西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煤、鋁土、鐵等為最。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分布在全省90多個縣(市、區)內。工業以能源、冶金為主,輕工業相對薄弱。
山西省旅遊資源豐富,歷史古跡、風景名勝較多。較著名的有雲崗石窟、五台山寺群、晉祠、應縣木塔、永樂宮、懸空寺、壺口瀑布、解州關帝廟、洪洞大槐樹等。
[編輯本段]城市手冊
主要城市郵編及電話區號:
太原市 030000 0351 大同市 037000 0352
陽泉市 045000 0353 晉中市 030600 0354
長治市 046000 0355 晉城市 048000 0356
臨汾市 041000 0357 呂梁市 033000 0358
運城市 044000 0359 忻州市 034000 0350
朔州市 036000 0349
古交市 030200 0351 介休市 031200 0354
潞城市 047500 0355 高平市 048400 0356
霍州市 031400 0357 侯馬市 043000 0357
汾陽市 032200 0358 孝義市 032300 0358
河津市 043300 0359 永濟市 044500 0359
原平市 034100 0350
[編輯本段]山西帝王列表
春秋霸主 晉文公、胡服騎射 武靈王
簡襄功烈 趙簡子、簡襄功烈 趙襄子
鮮卑驕子 拓跋宏、漢國皇帝 劉 淵
漢國皇帝 劉 聰、前趙皇帝 劉 曜
後趙皇帝 石 勒、後趙皇帝 石 虎
後唐太祖 李克用、後唐庄宗 李存勖
後唐明宗 李嗣源、後晉高祖 石敬瑭
後晉出帝 石重貴、後漢高祖 劉知遠
北漢皇帝 劉 崇、北漢末帝 劉繼元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世界上採用水中倒土築壩技術建成的最高土壩工程 1961年6月竣工的汾河水庫
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台拖拉機 1950年12月山西省機器公司仿美國克拉克型拖拉機試製成功抗美援朝號履帶式25馬力拖拉機。
中國第一爐不銹鋼 1952年9月,太原鋼鐵公司第三煉鋼廠煉出新中國第一爐不銹鋼。
我國第一座棉紡織機械製造企業 1954年建成投產的經緯紡織機械廠
全國第一個車輪廠 1958年6月2日開工生產的太原鐵路局車輪廠
全國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 1966年國家第八機械工業部將國內自行設計的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30型定點給山西試制,山西省於1969年試製成功第一代東方紅拖拉機並通過部級鑒定。
全國第一台3000馬力燃汽輪機車 1969年12月,山西省大同機車廠試製成功全國第一台「長征型」3000馬力燃汽輪機車,為我國鐵路牽引動力的革新開創了新路。
全國規模最大的鄉鎮制醋企業 1976年創建的山西省清徐縣第二醋廠,年產醋5000噸,是全國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鄉鎮企業專業醋廠。
全國第一台挖掘機 1977年,太原重型機械廠研製成我國第一台10立方米挖掘機。
全國第一套高速線材精軋機 1982年8月2日,太原礦山機器廠製造成功我國第一套高速線材精軋機,為我國冶金軋材技術填補了一項空白。
全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 1982年9月29日,時任山西省省委書記的王克文和鐵道部副部長李森茂為石太線雙線電氣化通車剪綵。
亞洲最大的氧化鋁廠 1983年7月1日正式開工生產的山西鋁廠
亞洲規模最大的制凹版廠 山西省運城地區製版廠
首創中國「輸精管可復性注射栓堵法」 1984年,山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趙生才等完成「輸精管可復性注射栓堵法」科研項目,為國內首創。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委員會鑒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 1993年5月22日,山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奠基。這是一項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型水利工程。
全國最大的中外合作經營的露天煤礦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
全國第一個特大型礦井 1984年12月6日,我國第一個年產量為500萬噸的特大型礦井大同四台溝煤礦正式開工興建。
全國最長的復線電氣化鐵路 1984年12月30日,我國最長的一條復線電氣化鐵路北京豐台經河北沙城 到山西大同的鐵路全線通車。該線全長379公里,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通道。
全國第一個反映漢民族民俗風情的博物館 位於襄汾縣城南5公里處的丁村民俗博物館,籌建於1985年,同年11月10日正式建成開館,是中國第一個建立的反映漢民族民俗風情的專題性博物館。
全國最大的白酒生產基地 1986年1月,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廠一期擴建工程竣工,使其成為全國最大的名白酒生產基地。
全國最大跨度的黃河索道橋 1986年7月28日,我國最大跨度的黃河索道橋,在山西省平陸縣南溝村與河南省澠池縣白浪村之間的黃河上架設成功。
全國第一個煤炭博物館 我國第一個煤炭專業博物館中國煤炭博物館於1989年10月1日在太原落成開館。
穀子營養品質遺傳規律的研究 1990年7月23日,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所攻克的「穀子防秕增粒技術」通過農科委鑒定,這一理論的創立填補了我國穀子栽培學上的一項空白。
全國最大的系列奶粉、飼料包裝企業集團 組建於1991年的山陰古城乳品企業集團
全國單產最高的大豆品種 1993年3月,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李廷泉等人研究完成大豆新品種「晉豆11號」。
世界最大的燃燒無煙煤電站 山西省陽城電廠
世界上最大的橋式起重機 《科技日報》載: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器廠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重)為我國三峽工程水電站研製的世界最大、質量最好、整體技術性能最先進的兩台1200/125t橋式起重機(2001年)8月20日在太重試車成功。
全國最大的楊樹基因庫 1994年7月8日,懷仁縣金沙灘建成全國最大的楊樹基因庫。該基因庫是山西楊樹局與德國技術合作有限公司開展的楊樹育種合作項目,1984年實施,已收集楊樹優良品系900多個,包含了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楊樹。
亞洲最大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 1995年8月18日,亞洲最大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它是山西省和全國紡機行業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發行H股的企業。
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 山西省臨縣把發展紅棗作為全縣人民擺脫貧困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來抓。1995年,全縣紅棗總產達到6500萬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棗生產基地縣,僅此一項,全縣人均收入260元。
全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太鋼),是中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是全國最大的特殊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廠家和惟一批量生產電工純鐵的廠家。
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產地 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是山西省西山礦務局。該礦位於太原市西15公里處,探明儲量為181.4億噸
山西第一條高速公路 太舊高速公路,西起省會太原,東至與河北省毗鄰的省界舊關,穿越太行上,施工難度極大,於1996年6月15日全線通車,全長144公里,這是打開山西東大門的第一條現代化的交通要道。
山西省貫通南北的高速公路 大運高速公路,北起大同,南至運城,全長666公里,縱貫山西全省,於2003年10月全線開通,它是山西省葉脈型生產力布局框架的主脈和脊樑。
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產地 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是山西省陽泉礦務局。該礦務局是國家首批確認的特大型企業和全國500家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
全國民營企業第一大鋼鐵廠 位於山西省聞喜縣東鎮境內的山西省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鐵廠,是全國鄉鎮企業第一大鋼鐵廠。年產260萬噸鐵、260萬噸鋼、220萬噸材。
全國最大的優質動力煤產地 山西省大同礦務局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動力煤生產基地,被稱為「煤海」。煤炭儲量為375.8億噸,所產煤炭供應著全國1500多個企業,3700多家用戶,並遠銷海外。
全國最大的銅礦 全國最大的銅礦是山西省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該公司位於山西省南部垣曲縣境內的中條山腹地。該礦資源豐富,蘊藏有46種礦產,是國內最大的地下開采銅礦山。
世界第一的引水隧洞 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中的南干7#洞(單洞)長43.5公里,比挪威「倫達思」工程的引水隧洞(28.5公里)還長15公里,比英吉利海峽地下隧洞(36公里)還長7.5公里,堪稱世界第一引水洞。
國家「西電東送」大型工程神頭河曲三個項目 2002年8月20日,國家「西電東送」北通道神頭河曲三個項目正式開工。
山西文物獨佔8項全國之最。山西省不可移動文物核查工作2006年全面完成,結果顯示,山西現存地面不可移動文物3.5萬余處,文物資源擁有8個全國之最。山西已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678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119處,數量居全國第一。
7. 陵川縣的歷史沿革
陵川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塔水河遺址、西瑤泉遺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6萬年前舊時期晚期人類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遺址位於今陵川奪火鄉塔水河畔,1985年出土了一個六齡童頭蓋骨化石及大量哺乳類動物化石、石製品、灰燼層、燒骨、破碎骨片等。
陶唐時代,堯分天下為九州,屬冀州之域,陵川地區是堯舜兩個部落的地盤。
舜建虞朝,舜帝繼承堯制,肇啟天下為十二州,此屬冀州。
夏商兩代,均為冀州所領,且屬於 「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陵川地區屬於晉國的封邑。後為北狄所據,至春秋中期復為晉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韓、趙、魏被正式冊命諸侯,三分晉地,陵川地區當時隸屬於韓。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將白起伐趙,上黨太守馮亭為了聯趙抗秦,即以17城歸趙,陵川地區為趙所有。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長平大戰後,陵川地區歸於秦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天下,推行郡縣制,陵川地區屬上黨郡。
西漢初期,漢武帝始置並州,領上黨、雁門、河東等郡,陵川地區劃歸上黨郡泫氏縣。
東漢大致沿用西漢舊制。
三國時期,陵川地區屬曹魏。
西晉政權建立後,泫氏縣仍屬並州上黨郡。晉光熙元年(306年),陵川地區為北漢領土。晉永嘉五年(311年),劉淵族人劉翟攻陷長安,北漢之平陽以東地區皆歸羯人石勒,陵川地區也在其內。
東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建趙國於邯鄲,史稱後趙,陵川地區屬後趙。東晉孝武十一年(383年),西燕慕容永稱帝,始置建興郡(郡治陽阿城),陵川地區屬建興郡,稱泫氏縣。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罷建興郡為建州,領高都、安平、長平、泰寧四郡。由原泫氏縣分置平高縣,二縣都隸屬建州長平郡,郡治設於泫氏。陵川地區當時劃歸平高縣。北齊末,改平高縣為高平縣,並把泫氏縣並入。
北周滅北齊後,於周建德三年(574年)並高都、長平二郡置高平郡,屬建州,陵川地區為建州高平郡所轄。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天下郡,改建州為澤州。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劃高平縣東之一始部置陵川縣。陵川立縣不久,於隋大業三年(607年)又廢州改郡,澤州改置為長平郡,陵川屬長平郡。隋義寧元年(617年),長平郡復改為澤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澤州為蓋、建、澤三州。於高平置蓋州,領高平、丹川、陵川、蓋城等四縣。其中的蓋城縣為設置蓋州的同時,在陵川境內西南部新置縣,其范圍大部在陵川,包括高平、丹川兩縣接近陵川邊境的一些地方。蓋城縣治在今陵川西南21.5公里的蓋城村。唐武德六年(624年)建州廢入蓋州。武德九年,並廢丹川、蓋城兩縣。原蓋城縣所領的地區,分別劃歸陵川和高平二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蓋州廢入澤州,全國分為10道,澤州陵川縣屬河東道所轄,州治由端氏遷回晉城。
唐天保元年(742年),澤州改高平郡,陵川縣屬高平郡所轄。唐乾元元年(758年),高平郡復為澤州,陵川縣復屬澤州。
五代十國時期,陵川沿革時有變更。唐末屬澤州、隸昭義節度、河陽節度等。後晉屬澤州、昭義軍。當時因梁、晉時常爭奪澤州,陵川縣時屬梁,時屬晉,時屬時間都不長久。
宋太宗時,劃全國州郡為15路,陵川歸河東路澤州(或稱高平郡)所領。
金天會五年(1128年),澤州改南澤州,陵川屬南澤州,金天德三年(1151年),復為澤州,陵川縣屬之。
金元光二年(1224年),升澤州為忠昌軍節度,陵川屬忠昌軍節度。
元紀祖中統元年(1260年),置澤州司侯司。陵川縣隸澤州司侯司,屬河東山西道,為腹里。元代確立行省制度後,陵川仍隸澤州司侯司,屬中書省平陽路。元大德九年(1305年)改屬中書省晉寧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澤州直隸州,直屬於山西布政使冀寧道,陵川縣隸屬於澤州直隸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澤州府,陵川為山西省澤州府所轄鳳台、高平、陽城、陵川、沁水等5縣之一,直至清末未變。
民國三年後,撤銷澤州府。山西分為雁門、河東、冀寧3道。陵川屬山西省冀寧道管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裁道,實行省、縣二級制,陵川又直接歸山西省政府轄領。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山西實行專署建制之後,陵川屬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該專署原為閻錫山所轄政權機構,不久變為共產黨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行政機構。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爆發後,陵川成了國民黨晉東南和豫北一帶的活動中心。國民黨在其所佔領的地區,設立了軍區設計委員會。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日軍侵佔陵川後,把陵川劃歸上黨道。1943年,太行抗日根據地為適應抗戰形勢需要,在原陵川和高平兩縣邊境劃出一部分,設立陵高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陵川全境解放,太行解放區日益擴大,行政區劃作了新的調整,廢陵高縣,恢復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以前的建置。1945年12月,屬太行第四專區。轄7縣1市(除陵川之外其餘都在豫北),專區初駐沁陽紫陵鎮,後移焦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人民解放軍主動撤出焦作之後,一度遷至陵川蓋城。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撤銷邊區建制,成立華北人民政府之後,陵川劃歸太行第三專區。專區所轄各縣在原晉東南地區。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後,撤銷太行行署,恢復原山西省建制,陵川歸屬山西省第三專區。
1958年省府調整行政區劃,改為晉東南專區,陵川仍歸其屬。1958年11月,於原陵川地區設陵川聯社。
1959年2月,改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縣恢復原建制。
1985年晉東南地區撤銷,陵川歸晉城市管轄。 2001年,調整陵川縣鄉鎮行政區劃,由5鎮13鄉調整為9鎮3鄉,鄉鎮平均人口2.09萬人,平均面積146.43平方千米:撤銷曹庄鄉、城關鎮,合並設立崇文鎮。撤銷丈河鄉、附城鎮,合並設立新的附城鎮。撤銷侯庄鄉、潞城鄉,合並設立潞城鎮。撤銷橫水河鄉、馬圪當鄉,合並設立新的馬圪當鄉。撤銷馬武寨、古郊鄉,合並設立新的古郊鄉。撤銷冶頭鄉、六泉鄉,合並設立新的六泉鄉。撤銷楊村鄉,設立楊村鎮。原禮義鎮、平城鎮、西河底鎮、秦家莊鎮、奪火鄉鎮建制保持不變。
2012年,陵川縣轄7鎮5鄉,410個行政村,1312個自然村,總戶數量級61729戶,其中農戶57903戶,總人口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6萬。 2013年,陵川縣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534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0882公頃,比2012年減少310公頃。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7399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78公頃。 2013年,陵川縣全年糧食總產量11.83萬噸,比2012年減產3.43%;其中,夏糧產量791噸,比2012年減產24.5%;秋糧11.75萬噸,比2012年減產3.3%。2013年,陵川縣全年油料產量1011噸,比2012年增產0.8%;葯材產量3289噸,比2012年增產52.8%;水果產量2137噸,比2012年減產46.1%;蔬菜產量31480噸,比2012年增產2.55%。 2013年,陵川縣全年肉類總產11923噸,比2012年增長36.8%。其中,豬肉產量10345噸,比2012年增長39.2%;牛肉產量88噸,比2012年下降44%;羊肉產量669噸,比2012年增長25.7%。2013年年末生豬存欄96595頭,比2012年增長4.1%;生豬出欄116085頭,比2012年增長13.9%。2013年年末牛存欄235頭,比2012年下降75.2%;牛出欄155頭,比2012年下降86.1%。2013年年末羊存欄59453隻,比2012年增長18.4%;羊出欄49863隻,比2012年增長40.5%。2012年年末禽存欄67.51萬只,比2012年增長4.1%;禽出欄56.76萬只,比2012年增長44%。2013年全年禽肉產量822噸,比2012年增長39%;兔肉產量95噸,比2012年增長69.6%;禽蛋總產量8099噸,比2012年增長37.8%;蠶繭總產量84噸,比2012年下降27%。
2013年年末,陵川縣全縣森林面積1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07%。2013年全年木材產量2528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45.65%。2013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320公頃,比2012年下降28%;四旁植樹65萬株,比2012年下降35%;育苗面積380公頃,與2012年持平。 2013年年末,陵川縣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31.48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2%。機械耕地面積15840公頃,比2012年增長0.57%;機械播種面積12860公頃,比2012年增長3.71%;機械收獲面積9660公頃,比2012年增長5.11%。全陵川縣縣農機化經營總收入達到10920萬元,比2012年增長7%。 2013年末,陵川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15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17216.7萬元,比2012年同比下降2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9.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比2012年增長8.2%,非公有制企業比2012年增長15.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比2012年增長0.58%,重工業比2012年增長10.2%。
2013年,陵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7209萬元,比2012年下降4.36%,其中:煤炭行業36898.7萬元,比2012年下降36%;農副食品加工業15630.7萬元,比2012年增長16%;化工行業17007.8萬元,,比2012年下降1.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21808.9萬元,比2012年下降1.7%;冶煉行業35862.9萬元,比2012年增長60%。 2013年,陵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969.1萬元,比2012年下降79.1%;實現利潤-1252.9萬元,比2012年下降105.7%;虧損企業虧損額6934.7萬元,比2012年增長44.2%。 2013年,陵川縣全縣鄉鎮及民營經濟增加值22.42億元,增長4%;總產值67.89億元,增長4.2%;營業收入58.13億元,增長3.7%。 2013年,陵川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53億元,比2012年增長29.2%。2013年年末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共有2家,,完成總產值9224.2萬元,比2012年增長102.9%;竣工產值5569.3萬元,比2012年增長60.9%。 2013年,陵川縣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9.98億元,比2012年增長31.2%。其中:第一產業46870萬元,比2012年增長11.8%;第二產業114356萬元,比2012年增長24.3%;第三產業138532萬元,比2012年增長46.6%。2013年,陵川縣全年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3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個,2013年完成投資10.1億元,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3.7%。
2013年,陵川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9682.3萬元,比2012年增長13.4%。分地域看,城鎮92962.8萬元,比2012年增長13.6%;鄉村46719.5萬元,比2012年增長13.1%。
2013年,陵川縣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比2012年增長24.5%,服裝鞋帽、針、紡織類比2012年增長12%,化妝品類零售額比2012年增長9.7%,日用品類比2012年增長22.9%,汽車類比2012年增長2.9%,石油及製品類比2012年下降8.7%,文化辦公用品類比2012年下降57.2%,書報雜志類比2012年增長9.8%,機電產品及設備類比2012年下降16.2%,其它類比2012年增長22%。
2013年,陵川縣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582.5公里,2013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86億元,比2012年增長6.7%。 2013年,陵川縣全縣郵電業務總量11953.94萬元,比2012年增長22.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541萬元,比2012年增長13.73%;電信業務總量10412.94萬元,比2012年增長23.98%;新增行動電話用戶47840戶,2013年年末達到185754戶,比2012年增長34.7%;陵川縣全縣寬頻接入用戶達到27308戶,增加5654戶,比2012年增長26.1%。2013年,陵川縣全年旅遊企業個數為16個,共接待旅遊人數275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73.2%,實現旅遊總收入6.25億元,比2012年增長46.4%。
2013年年末,陵川縣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93106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加19179萬元,比2012年增長2.8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48479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加48293萬元,比2012年增長12.07%。各項貸款余額261198萬元,比2013年年初減少2178萬元,比2012年下降0.83%。
8. 晉城旅遊有什麼必去的旅遊景點呢
晉城市
1.九女仙湖
位於晉域市以東30千米外的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是一處以水上游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約13平方千米,主體景觀為晉城市境內最大的水域面積,即一個回水長達10千米的高峽平湖。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湖光掠影,最色優美,尤其是湖中聳立的巨石奇觀一一九女仙台更是令人神往,最區也因九仙女的傳說而得名。
景區內可玩項目很多,有皮艇漂流、自助攀岩、古洞探秘、垂釣等 。
小貼士
每年4月1日到10月31日為旺季。因為其海拔很高,氣溫較低,春秋兩季前往五台山要穿毛衣,夏季是最佳遊玩季節,冬季冰雪寒凍,雪景別有滋味。五台山特產的台蘑很出名,清妙台蘑、小雞燉台蘑是美味,過油山葯也值得一嘗。
7.皇城相府
位於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境內,又被稱為午亭山村,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陳廷敬的故居。相府總面積3.6萬平方米、其建築設計奇巧,依山就勢,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陳氏家族在明清兩代人才輩出,科甲鼎盛,陳廷敬不但是《康熙字典》的總閱官,還是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從明孝宗到清乾隆年間的260年中,陳氏家族共出現了19位舉入、41位貢生。在此期間,38人走上仕途並有9人中進土,6人入翰林。陳氏家族有學之士輩出,奔赴大半個中國為官,並且多人政績突出,廣得民心,堪稱北方的文化巨族,居官者多達16人,出現了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的盛況。
整座建築反映了明末清初時的政治面貌和社會狀況,極具參觀價值和研究價值。如,皇城相府內保存完好的書冊典籍、一草一木,都寄託著百姓對這書香名門的無盡懷念。
主要景觀有內城的斗築居、外城的中道庄等
9. 陵川縣金致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陵川縣金致商貿有限公司是2014-03-19在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城望洛北路路西(勝景苑小區對面)。
陵川縣金致商貿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524095814022G,企業法人張永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陵川縣金致商貿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日用百貨零售;土特產品銷售(以上范圍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山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636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8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陵川縣金致商貿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10. 山西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要求,按照「守土盡責,依法行政,保障發展,服務基層」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全面推進改革、發展與穩定,切實做到了「抓大事,辦實事,不出事」,實現了保護資源更加嚴格規范、保障發展更加持續有力、維護權益更加切實有效、服務社會更加全面優質,在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 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實現預定目標
● 土地開發整理成效明顯
● 重點項目建設資源保障有力
● 土地供應和資產處置更加完善
● 礦產規劃和地質勘查得到空前加強
● 地質環境保護與災害防治扎實有效
● 國土資源管理基礎工作穩步推進
● 測繪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 土地礦產開發利用秩序進一步規范
● 領導班子隊伍作風建設得到加強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山西省土地總面積15.6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64%。土地資源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山地多川地少,山地、高原、丘陵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0.3%,且60%以上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二是人均佔有耕地1.8畝,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9畝,但耕地單位面積產量不高,這幾年全省糧食總產量一直在90億~100億千克之間徘徊,人均佔有糧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耕地質量總體較差,全省有2/3的耕地為中低產田,79.44%的耕地為旱地,64%的耕地分布在坡度7度以上的自然坡面上,60%的耕地有機質含量低於1%;四是近幾年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減少,林地面積明顯增長。
1.土地利用現狀及結構
根據土地利用調查結果,到2006年底,山西省有農用地15 211.4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4.71%;建設用地1 287.5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48%;未利用地7 007.7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9.81%。與2005年同期相比,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面積增加,未利用地面積減少。
在農用地中,耕地6 081.45萬畝、園地442.96萬畝、林地6 626.18萬畝、牧草地987.47萬畝、其他農用地1 073.39萬畝,分別占農用地總面積的39.98%、2.91%、43.56%、6.49%、7.06%。
圖1 2006年山西省土地利用構成情況
圖2 2006年山西省農用地構成情況
在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 1 145.02 萬畝,交通運輸用地92.89萬畝、水利設施用地49.60萬畝,分別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8.93%、7.22%、3.85%。
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6 598.97萬畝、其他土地408.76萬畝,分別占未利用地總面積的94.17%、5.83%。
圖4 2006年山西省國土資源從業人員學歷構成情況
2006年參加學歷教育的有745人,其中碩士5人、本科303人、大專437人。取得學位(學士學位)的有2人,參加黨校、行政學院、國外及其他培訓的1 105人。隨著國土資源部門機構改革的逐步的到位,行政人員編制逐年有所下降,國土資源管理人員素質有很大提高。
九、2007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200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之年,是落實國家嚴格土地和礦產資源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的關鍵之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學習貫徹省第七次黨代會、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精神,按照「守土盡責,依法行政,保障發展,服務基層」的總體要求,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著力增強政府對土地、礦產資源的調控力度,有效提高國土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力,大力加強國土資源系統班子、隊伍和作風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集約節約,有保有壓,保障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
(2)深化整合,科學規劃,優化礦產資源配置。
(3)選好項目,用好資金,力爭地質找礦實現更大突破。
(4)以建促保,造地復墾,新增耕地30萬畝。
(5)以人為本,集中統籌,實施農村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6)依靠科技,信息共享,提高基礎工作管理水平。
(7)明確責任,強化執法,進一步規范土地、礦產開發利用秩序。
(8)充分激勵,嚴格要求,切實加強行業管理。
(9)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全面加強領導班子、隊伍、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