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雲南大理雲龍縣海拔
境內山巒起伏,河流密布縱橫,海拔高差懸殊大。苗尾鄉喇嘛枯山海拔3663米,為雲龍縣最高點,最低點為怒江邊民建鄉紅旗壩,海拔730米,兩地相對高差2933米。縣城海拔1640米
B. 請問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目前怎麼樣,盡量詳細點。當地群眾素質,收入,安全感,房價等等。謝謝了。
【自然概貌】
雲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之間。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結合部。東與洱源縣和漾濞縣接壤,南與永平縣、保山市相交,西與怒江州瀘水縣毗鄰,北與劍川縣、蘭坪縣交界。東西最大橫距91.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09千米,總面積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從北往南逐漸降低。雲嶺和怒山兩大山脈貫穿全境,怒江流經縣域西境,瀾滄江由北向南逶迤直下,境內山巒重疊,河谷交錯。年平均氣溫15.9℃,年降雨量729.5毫米,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縣城海拔1640米,縣城居縣境中部獅尾河谷諾鄧鎮,距大理州府大理市158千米,距省會昆明市518千米。
【建置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比蘇縣,屬益州郡,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屬永昌郡。唐(南詔)分屬劍川節度和永昌節度。宋(大理)時期,名「雲龍賧」。明、清稱雲龍州。民國2年(1913年)改州為縣。1950年屬大理專區,1956年屬大理白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全縣轄寶豐、關坪、團結、檢槽、長新、苗尾、民建7個鄉和諾鄧、漕澗、功果橋、白石4個鎮,共 86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雲龍山地白族
到2010年末, 全縣總人口20.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6萬人,佔90.73%;非農業人口1.9萬人,佔9.27%;漢族人口2.6萬人,佔12.65%;少數民族人口17.9萬人,佔87.35%。少數民族人口及佔全縣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白族15萬人,佔73.27%;彝族1.2萬人,佔5.86%;傈僳族1.1萬人,佔5.27%;阿昌族2568人,佔1.25%;傣族1171人,佔0.57%;苗族1631人,佔0.79%;其他民族690人,佔0.34%。
【經濟綜述】
到2010年末,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830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917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8079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7004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0316萬元,工業總產值120000萬元,農業總產值118008萬元;全年糧食產量98000噸;全縣財政總收入16030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84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000萬元。
【人民生活】
2010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268元,職工工資總額1.52億元,職工年平均工資2.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5元,比上年增長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35元,增長23.2%。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1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15.8平方米,農村人口住房面積17平方米。城鎮登記失業率2%。
【動植物資源】
雲龍動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6%的,有林地面積332189公頃,活立木蓄積量2523萬立方米,經濟林木30萬畝。蒼巒疊翠的群山中有紅豆杉、滇山茶、水青樹、雲南榧木、禿杉、鐵杉、黃杉、銀杏、紅椿、滇楠等數十種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及總數達110科650多種的木本植物。山野中有數百種中草葯材和二百餘種野生食用菌;雲龍立體性氣候和復雜多變的山形水勢為滇金絲猴、白臂葉猴、小熊貓、金錢豹、穿山甲、梅花鹿、孟加拉虎、黑熊、岩羊、狐狸等數百種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廣大的山野草場和山區農村是雲龍畜牧業發展的天然優勢;雲龍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由於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境內怒江、瀾滄江、沘江、空漿河、關坪河五大江河及其支流共11條河流的水能蘊藏量為320萬千瓦。瀾滄江水電開發規劃中功果、苗尾兩大電站都在雲龍境內,水能蘊藏達二百多萬千瓦;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銅、鐵、鎳、錫、汞、金、銀及食鹽、石膏、板岩、大理石等。
【旅遊資源】
太極之光
雲龍境內有風光秀麗的「高山明珠」的天池,有類似道教「太極圖」的天然景觀,有「千年白族村」諾鄧,有危岩高聳、山勢雄峻、兩溪拱繞、石壁千尋、古木虯枝的虎頭山,有著名的漕澗下澡塘溫泉瀑布。還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人文旅遊資源豐富。
【民俗文化】
雲龍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白、漢、彝、苗、回、傣、傈僳、阿昌等十多個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3%。雲龍白族文化有明顯的山地特徵,它同洱海周圍的壩區白族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山地文化的獨特性突出反映在雲龍白族戲劇「吹吹腔」以及白族音樂「打歌調」等形式上。「吹吹腔」同洱海地區「大本曲」相比,前者以嗩吶配奏,後者以三弦伴奏。打歌調」主要流傳於雲龍東北部山區。雲龍民歌(或稱「山歌」)的內容絕大多數反映愛情生活和生產勞動。
雲龍的彝族,多居於山間緩坡台地或半山腰,以十多戶為一村居多。以玉米、蕎麥、小麥、大麥等為主食,服飾比較獨特。曾盛行「兒子上門,女婿入贅」姑舅表優先聯姻的習俗。喪葬習俗明代前均為火葬,清代改為棺木葬。
傈僳族婚俗與其他山地民族差不多,只在局部地區曾存在亞血緣族內婚和「公房制」的習俗轉房制和姑舅表優先婚配的習俗也比較普遍。喪葬習俗與附近白族差不多,送葬前全村人要集中於喪者家打歌、唱陰陽調為死者送葬。
雲龍的阿昌族、苗族、回族、漢族、傣族等民族,他們都是因為不同的歷史原因來到這里,以後和這里的民族長期大雜居,長時期的交往過程中他們把自己先進的生產生活習俗傳授給當地民族外,也隨同當地民族一起傳承當地的原始習俗。所以民俗習慣與前面提到的民族都大同小異。
諾鄧古村
雲龍建築文化在現存的古廟宇、古民居建築上有完整的反映,最典型的可以從被省人民政府授於歷史文化名村的諾鄧村民居、廟宇、牌坊等古建築中得到集中的體現。目前諾鄧村保留完整的明清古建築就有100多個民居院落,還有玉皇閣道教廟宇建築群以及其他多處公共建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一顆印」等民居建築風格多樣,山村構局因形因勢變異多姿,在建築形式上高度重視傳統工藝和圖案雕刻等方面的有機協調、美觀精細,門窗斗拱特色均具,壁牆廳堂莊重典雅。
村邑文化是古代雲龍居民留給今天的又一份特殊遺產。這里有五井、漕澗等地的集鎮式村邑文化,有白石、署場、大達、大村、表村等地的山村式村邑文化,有湯澗、仁山、大坪子、大栗樹、回族村、苗家寨等地民族風格迥異的村邑文化,還有天登等地獨家村式的村邑文化,都是別具特色的民居群落,它們當中所蘊含的不僅僅是村落結構形式的古樸自然,更主要的還是其中飽含著地區精神文化內涵的諸多民族民間生活成份。
橋梁文化作為雲龍現存古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證據,其種類之多,造型之巧,結構之精,確實不愧於「橋梁博物館」之美譽。在雲龍境內眾多大江小河上,千百年來修建了無數跨江過河的藤橋、木橋、石橋、鋼橋、鐵鏈橋等等,形式則有吊橋、浮橋、拱橋、伸臂橋、風雨橋之類。其中如抗日戰爭中的功果橋、滇西農民起義的飛龍橋遺址及水城藤橋、包羅通京橋、石門青雲橋、順盪彩鳳橋等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遺產,它們證明著古代雲龍的不凡經歷。
與橋梁文化伴生的還有驛道文化。古代鹽業經濟的發達造就了雲龍這個邊遠之地與四方八面緊密相連的交通網路。東向大理,南至保山,西往騰沖、片馬,北上麗江、中甸,商貿往來貨暢其流,至今縱橫交錯的雲龍境內古驛道上,石板青青,蹄印深深,驛站舊址猶存,馬邦痕跡依舊,而在驛道上留下的馱洋貨、販私鹽、趕考、逃匿、匪事、兵爭等等故事傳說更是多得數不勝數。
采冶文化在古代雲龍以八大鹽井產業為中心,同時還有白羊廠的銀礦開發等礦產采冶輔之。作為某幾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動脈,雲龍曾為此出盡風頭。雲南鹽井自漢代開始即以安寧、黑井、白井及雲龍五井四個地域為重,在采鹵、煮制、推銷以至經濟產業管理方面均有一整套傳統的體系方式,而由鹽而生的政治、文化事件層出不窮,以此決定了所謂鹽文化歷史的出現。雲龍礦藏資源豐富,特別是明末清初銀礦的採掘使雲龍工商產業進一步得到發展,白羊廠銀礦事件是導致杜文秀起義的重要誘因。
雲龍洞經古樂
雲龍民族音樂以「吹吹腔」強激的嗩吶器樂演奏及「五井洞經」悠緩的弦管器樂演奏為特色,此外,「山花體」白族山歌和彝族、苗族、傈僳族山歌也各有鮮明的特點。
雲龍民族舞蹈形式主要有白族的「霸王鞭」與「力格歌」舞蹈、彝族「魯轆則」舞蹈,傈僳族「爪七七」舞蹈及苗族蘆笙舞等,還有各類「打歌」活動和民間舞獅耍龍耍馬要牛頭等表演形式。
民間節會慶典主要有傳統大牲畜和商貿交流會「八三街」,有漕澗「二八」澡塘會,以及「四月清明、五月端五,六月火把、七月祭祖、八月中秋、九月洞經」等活動。許多農村還普遍存在在農事關頭(如栽秧)、跳神祭祀方面舉辦節慶活動。
雲龍民間工藝種類繁多。關坪、長新等山區白族婦女刺綉具有獨到的特色,而石雕工藝、竹編工藝以及剪紙、制扎和地方土特食品果品的加工製作都頗多藝術技巧。
C. 大理州雲龍縣有個天然太極圖,太極圖裡面有個村莊請問叫什麼啊
在雲龍縣城北邊千年白族村——諾鄧村,你要在諾鄧村的西南邊的天池景區那裡,才能看到太極圖。諾鄧火腿已經上《舌尖2》,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後,這里村民佩服諸葛亮的智慧,村裡建築按照諸葛亮的八卦圖分別。其實是龍江s型穿過諾鄧村而形成。
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卻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千年白族諾鄧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
這個見諸於史籍,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明確記載,這里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制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諾鄧村景色介紹
1、千古鹽井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雲南,置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白蠻語,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歷兩千餘年,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取鹵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
2、鹵脈龍王
諾鄧的龍王據說是主管五井鹵脈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順盪井、山井、師井、大井和麗江府的蘭州井、鶴慶府的彌沙井等七個鹽井。到明朝後期,才把諾鄧井、天耳井、大井、石門井、雒馬井這五個鹽井習稱為「五井」。
3、北山重樓
諾鄧北山民居依山構建,層層疊疊,前後人家樓院重接、台梯相連,往往是前家後門即通後家大院,古代詩人描繪諾鄧村居是:「疊岸分傳徑,重樓滿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等,風格各異。
4、河東民宅
古詩言諾鄧河是「雙橋鎮小狹,水細未成河」,只有河東一帶地勢稍緩,民居宅院相對建得寬平完整。古文曾描繪諾鄧村:「崇山環抱,諾水當前,箐簧密植,煙火百家,皆依山構舍,高低起伏」
5、鹽街鹽局
河東鹽地街有鹽局舊址,古代由煮鹽的灶戶將製成的食鹽交到鹽局,鹽官再把鹽分發到各地行銷,絡繹不絕的運鹽馬幫在此出發,走往東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騰沖、緬甸,北向麗江、西藏的「鹽(茶)馬古道」上。明代五井鹽課提舉司年上繳中央的鹽課銀達38000兩。鹽局前有萬壽宮遺址及 「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等民居院落。萬壽宮遺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築,明初人們將原元代江西會館改為寺廟,稱「祝壽寺」。嘉靖年間提舉李瓊重修該寺,明未改名為「萬壽宮」,現存李瓊所寫詩碑。「四合五天井」為村中平面積最大的民宅,院中間一個大天井,四邊有四個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設有堂屋,四面樓房相通可巡迴來往,即「走馬轉角樓」結構。
6、提舉衙門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國置七個「鹽課提舉司」,雲南就有四個,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後來提舉司衙門外遷,這里就演變成了諾鄧黃氏家族私宅區,族人乃將原提舉大門改造成登載本家科舉功名的「題名坊」。清代黃氏門中共出兩進士、五舉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間舉人黃桂是名噪一時的飽學之士,曾被譽為「滇中一儒傑」。
7、道長月台
明清以來道教在諾鄧地區影響較大,這里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長的家宅舊址,其建築特色是院內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彈演洞經等。
8、銀匠舊居
明末以來,楊氏家族的銀制工藝名聲遠播,銀匠舊居比較古舊,為明末所建。
9、河頭潭影
諾鄧村河頭有幾個較深的水潭,狀如杯、碗、瓢、盆等,又有古磨坊、碾坊等遺址,周邊飛瀑流泉,樹木蔭翳,潭影幽清。
10、黃家古榕
北山民居建築群中有黃氏家族所植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諾鄧人取名叫「萬年青」,蔭蓋著古提舉司衙門前的下馬場。
11、貢爺家風
河東貢爺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遺留的屋樑焚燒痕跡,傳說是無人在家時大樓失火但僅焚毀一梁即自滅,該貢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樣本,告誡後人須重視文化、遵守禮樂、行義好善。
12、進士家雕
清乾隆間進士黃紹魁舊居有精緻的木雕圖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黃榜題名榮歸故里」圖及「麒麟探花、雙鳳朝陽」書案為珍品。此外,諾鄧全村許多村民家中還保留著大量明清文化的遺蹤,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戶的古董、文物、字畫牌匾、古老傢具什物就有10000餘件。
3、屋檐五滴
諾鄧民居多為因山就勢修建,其四合院異於平原地區。正房與廂(耳)房、面房高低錯落不在一個平面,故形成了前後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層層遞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現象。諾鄧村民居建築充分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協調適應,其門、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檁特色鮮明,十分重視整體結構和局部建造的嚴謹統一,重視傳統工藝和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
14、多台院落
諾鄧北山民居皆建於陡坡之上,便形成了這種「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內有三、四層檯面,逐級上堂,風格獨特。
15、袖珍小院
諾鄧村人煙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緊湊,精巧玲瓏。
16、台梯集市
古代諾鄧每個月趕集四次,因地點限制,街場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帶,這個很長的石頭階梯兩邊過去都是肉鋪,傳說晚間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從台階上滾下到谷底跌死,足見其陡。
17、村巷石板
諾鄧街巷村道縱橫穿插,都由清一色石板鋪就,且三步一階、五步一台,誰也數不清村裡有多少級台階。
18、鹽馬古道
在村北可見古代東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騰沖緬甸、北連麗江西藏四條「鹽(茶)馬古道」的石板路面。四方的驛道穿山越嶺,匯集於此,南來的驛路山腰上可見古代的貞節牌坊遺跡。
19、本主神祠
諾鄧村西北面有本主(三崇)廟及城隍廟等神祠。
20、欞星門坊
諾鄧文廟前有「欞星門」,這是滇西地區現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於清初,四柱三楹、飛檐斗拱,又叫「騰蛟、起鳳」坊。
21、文廟秋陽
諾鄧雖然不是州、縣駐地卻建有孔廟,這在古代禮制中是個特許。諾鄧文廟建築精緻庄嚴、古樸典雅,裡面大殿「至聖宮」塑的是「布衣孔子」,師長風范、和藹可親,不同於外地文廟塑的都是著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廟的紅牆外「禮門」上書「江漢秋陽」匾,顯見古代諾鄧文人致遠清高。在供奉「文聖」的孔廟旁還有供奉「武聖人」關公的武廟,可謂是「文武並列」。
22、玉閣星圖
玉皇閣是滇西地區現存的極少見的三層閣樓式古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宮觀。大院內有明代的梅樹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頂層上現存的藻井繪畫「二十八星宿圖」可稱為「諾鄧一絕」,在研究中國古代宇宙觀和天文、藝術、建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3、五雲紅葉
諾鄧玉皇閣道教建築群古人譽之為「五雲首山」,五雲即指雲龍五井。玉皇閣周邊古木參天,老樹虯枝,尤其是風景價值頗高的黃連木,樹高多達三、四十米,最老的樹齡已800餘年,春夏之季,綠蔭濃郁,一到秋來,樹葉紅黃相間,色彩斑斕,接著就是一片「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令人留連忘返。
24、香山晴嵐
諾鄧南山又謂香山,正當玉皇閣前面猶如一架巨大的屏風。山上舊有許多廟宇,現存古嶺寺、香山寺(觀音寺)等幾座,每當雨過天晴,山嵐靄靄,景色清幽、青翠欲滴,把山下的諾鄧村點綴得更加古色古香。
資料來源:網路http://ke..com/view/2305010.htm?fr=aladdin
諾鄧村的房子
D. 雲南大理雲龍縣團結鄉16號副號的楊艷身份證號後幾位是什麼
身份證號碼屬於個人隱私,不要查詢他人的身份證號碼,否則會負法律責任。
E. 大理市雲龍縣團結鄉王德志家電話號碼多少
個人電話號碼屬於個人隱私。
可以問這個人自己,電話號碼是多少。
可以問這個人的近親屬,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告訴你這人的電話號碼。
F. 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白石鎮農村信用社屬於哪個支行
男生大理州雲龍縣白石鎮農村信用社屬於哪個支行,這個你可以打114咨詢一下。
G. 大理雲龍有幾家電商
大理有200多家電商為正規平台,不正規的有2000多家
H. 雲南大理州雲龍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虎頭上 天池 諾鄧 新天地KTV 開發區(紅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