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知道個人投資碳匯如何交易,怎樣購買以及出售.!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必須在2008年至2012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因為發達國家的減排量成本比發展中國家高5至20倍,所以發達國家願意以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的方式,在沒有減排指標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環保項目。經認證後,如果這些項目確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那麼發達國家就可獲得相應的減排額度,這就是所謂的CDM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該合作項目產生的額外的、可核實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由發展中國家的項目企業所擁有,並可出售。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如果在不減產的情況下要實現減排,則在本國通過技改降低排放的成本會很高。但如果與發展中國家進行CDM合作,購買發展中國家在其幫助下通過基礎改造減排的二氧化碳,成本則相對會低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從中獲益,也稱「碳匯交易」。通俗一點的講法就是「發展中國家可以把工業廢氣二氧化碳等賣給發達國家賺錢」。
CDM項目的審批流程的復雜和技術難度也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首先,CDM項目必要要履行國內、國際兩套程序,經過多個機構審批,一個項目從申請到批准最順利也需要3-6個月時間,復雜的審批程序可能會給最後的結果帶來不確定性,而不論結果如何,前期的設計、包裝等費用甚少需要投入10萬美金。此外,即使項目通過審批,改造資金,購買方通常不會直接支付,而是考慮申請世界銀行的碳基金,在實際操作中同樣存在難度。
CDM操作項目流程
前期開發:
(1) 項目前期分析
確定企業有哪些項目符合CDM的概念。一般需要企業的規劃部門直接參與以便於准確的獲悉項目信息,需要搜集的資料也僅限於一般性項目信息,時間大約需要1天。
(2) 減排量的估算以及基準線方法學的確定
根據初步確定的項目信息收集進一步信息,以便於確定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學來測算其減排量。需要的資料應包括可研報告和環評報告,至少需要按照咨詢單位要求提供的技術參數以便於測算減排量和分析項目的額外性,這項工作咨詢單位所需時間為1天,配合單位為企業的工程設計和施工部門。
(3) 企業資質分析
這項工作主要需要咨詢單位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市場未來趨勢進行預測並確定開發成本以及開發風險。一般需要3-5天時間,同時需要企業的市場部門、財務部門配合。
(4) 企業開發談判
碳資產開發
(5) 碳資產項目開發主要包括:PDD製作、PIN製作
(6) 中國政府的審批
(7) 購碳協議簽署
(8) 第三方認證(OE)
(9) 買方政府批准
(10) 聯合國注冊
注冊登記需要掛網50天,無重大失誤以及重大疑議,公示期結束自動注冊成功。
碳資產項目管理
(11)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流程的監控以及企業運營信息的獲取,目的在於保障企業碳資產的穩定收益,及時保持與買家的溝通,避免因企業原因或其他原因在沒有產生減排量的情況下,提前與買家溝通,採取防範措施,進行臨時抽撿、協助DOE對業主項目的監察。
(12) 監測報告(英文)
根據實際產生的減排量,按照企業的要求分季度或年度出具項目檢測報告;
(13) 第三方認證(OE)
(14) 聯合國登記
(15) 碳資產交割
❷ 湖北碳交易如何申請開立開戶的流程條件以及怎麼炒碳投資賺錢的路徑分析
感覺不怎麼好因為沒聽過
❸ 怎樣進行碳交易,雖要具備什麼條件。
這個話題不簡單,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
至少要涉及三個方面:
1.交易體系和交易所;
碳交易,是總量控制下的交易,這意味著有一個允許的排放總量,國家將會把這個總量指標分解到各個企業,比如某個企業某個年度獲得了1000噸的排放額度,如果一年內,他的排放量超過了1000噸,達1100噸,那麼超排的100噸,他要到交易市場買回;相反,如果他一年內只排放了900噸,那麼,他可以出售未用完的100噸指標。所以,首先要有一個交易制度和交易體系,再構建一個交易市場。
2.碳信用或碳匯的買方。
前面已經講過,既然排放額度被分配給企業,那麼,國家就要對該企業的碳排放進行監控和測量,這樣才能知道某企業一年內具體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這個工作一般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來監控和查證。
3.碳信用或碳匯的供應方;
對於碳匯的供應方也是如此,由獨立的第三方核實,供方確有這么多的碳信用,可供出售。執委會EB將簽發一份碳信用,這份碳信用可以去碳市場交易。
關於碳交易,中國目前尚處於試點階段。
❹ 哪位仁兄知道碳交易的流程比如說怎麼注冊,怎麼交易,怎麼付款,怎麼邀請第三方審計。有沒有一個非常詳
http://..com/question/429353815.html希望有用
❺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
(5)碳交易怎麼開戶交易擴展閱讀:
碳交易的機制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❻ 中國碳交易如何操作,謝謝!
中國國內的碳交易市場還沒有大規模啟動,目前只是處於試點階段,基本屬自願交易。
中國目前有三家著名的碳交易所:北京,上海,天津各有一家。
至於國際碳排放交易,規模最大的是歐洲EU-ETS,
因為目前中國暫時不承擔國際減排義務,所以中國是「碳匯」出口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CDM項目出口國。
❼ 如何切入碳交易市場
碳交易,屬金融行業。
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才有切入的可能。
沒錢,什麼別談,只能幫人打工。
❽ 怎麼做碳交易
碳交易(即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也就是購買合同或者碳減排購買協議(ERPAs),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於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通常來說,碳交易可以分成兩大類:其一是基於配額的交易。買家在「限量與貿易」體制下購買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譬如《京都議定書》下的分配數量單位(AAU),或者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下的歐盟配額(EUAs)。其二是基於項目的交易。買主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最典型的此類交易為CDM以及聯合履行機制下分別產生核證減排量和減排單位(ERUs)。
世界銀行和國際排放貿易協會(IETA)去年10月發布的《2006年碳市場發展狀況與趨勢分析》顯示,無論就其市場價值或是成交量來說,截至2006年9月,EU ETS都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其成交額達到189億美元,佔全球碳市場總規模的87%,而同期CDM的成交額僅為碳市場總規模的11%。
實際上,早在《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同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就上市了EU ETS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除了ECX外,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所(CCFX)也交易著相似現貨和期貨合約。此外,法國的Powernext Carbon是主要的歐盟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市場。
除了排放權買家多集中在歐洲的因素外,適宜的場內交易機制為EU ETS框架下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事實上,對於歷史上大多數大宗商品而言,標准化的場內交易都是推動該品種成交量上升的重要動力。而在為排放權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及定價參考的同時,場內交易也為交易所本身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利益。各地希望上市排放權相關品種的舉動也正基於對溫室氣體排放更為有效的控制以及相關經濟利益的考慮。